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贪图便利,祸害无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贪图便利,祸害无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次性筷子、一次性牙具、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书本、一次性材料、一次性家具,这些快速而便利的产品,给中国人生活带来了无穷的便利,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烦恼。中国似乎是得了“一次性”病的国家,再也不肯恢复到可延续的传统生活了。

一次性筷子的三重危害

尽管有许多专家出面声明,说一次性筷子所用材料,有的是竹子,有的是速生杨树,有的则是其他木材的边角料,因此,来源充足,可带动林业经济和农村收入,完全可以放心使用。然而,如果你细细检查每一道环节,会发现一次性筷子仍旧有太多的破坏生态、危害健康的嫌疑。

一次性筷子如果使用的原料是速生木材或者竹子,那么就一定要大面积地种植这些木材,用种麦子、水稻等草本作物的思维,去经营山地作物,这样的速生木材多半五六年就要砍一次,种植时也需要除去其他的“杂木杂草”,以保证杨树快速郁闭的尽早成材。竹子也是可怕的,它的扩边能力非常强,一亩竹子一年可扩边1.7%左右,竹子也是个非常霸道的物种,一旦长成纯竹林,其他的天然树木、天然草、天然鸟类、天然两栖类、天然菌类就很难丰富。虽然竹子的砍伐方式是间伐,只要砍得科学,不会造成皆伐、剃光头的现象出现,但就整个生态伤害力考虑,竹子也是值得商榷的物种。

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硫磺、二氧化硫等去熏制,为了保证筷子的“纯白”,这些酸与水一混合,就会形成腐蚀性强的酸物质,危害人的身体。因此,这样的筷子在使用时对人体的危害性,是很需要提防的。

中国现在尚且没有筷子回收和再利用产业。因此,几乎所有的一次性筷子都被填埋,给填埋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些混入厨余垃圾被拉去喂猪的筷子,像一次性牙签那样,对猪的身体也容易造成伤害。有人曾经想过,如果在每个餐馆设计一个筷子回收箱,然后将回收的筷子洗净后用来造纸或者做其他的木制品,也许是个出路,但这个创意至今没有人去践行。

一次性家具伤害生态也伤害身体

中国现在最危急的是天然林保护,因此,大量使用林业产品,都会造成天然林的损伤,造成水土流失、山地滑坡,造成森林的蕴水力的下降,因此,过度使用一次性筷子这样的森林产品,其生态伤害力是需要评估的。

而一次性家具的生态伤害力可能比一次性筷子更大。过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水土保持力最强、天然美最好的天然林,在中国农民眼中是没有经济效益的,因此连林业部门的人都称它为“杂木林”,过去这些天然林多半用来做生活的柴 火,有些地方为了“造林”,不惜把天然林砍掉,替换为纯的经济林或者果树林、毛竹林,这样,南方的天然林就越来越萎缩。

也就在这个时候,一种名为“胶合板厂”的工厂出现了。这种工厂有一种巨大的木材粉碎机,它张开巨口,不论材质,不管来源,把所有的木材都粉碎为极小的颗粒,然后,再把这些颗粒用胶、甲醛等物质在高压下将其粘合,外面再附上一层薄薄的板片加固。现在的城市居民装修,大量都在使用这样的木板。

由于对材质不再挑剔,天然林出产的“杂木”一样受到了欢迎和认可。因此,杂木林多少也有了经济效益,给试图替换天然林为人工林的人带来更多的利益诱惑。

而使用这些木材制品的城市居民,开始饱尝甲醛的危害之苦,有许多人家刚刚装修完,住上没几天,就得了许多怪病,而这些怪病,除了与石材有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装修材料里含甲醛太高。

懒惰与勤快

一次性制品往往是因为人们懒惰而研发。但此人的懒惰必然需要彼人的勤快来弥补。

过去,餐馆是一次性用品的大户,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毛巾、一次性快餐盒,每天都消耗量很大。有些缺水的地方,还把塑料袋套在碗上,或者开发出专门的一次性塑料碗、塑料勺,配上一次性筷子。人们蹲在路边,或者坐在小矮凳上,吃起饭来像是在赶路一样匆忙,像是在野餐时一样简陋无助,根本无法享受食物的美好。

最近到北戴河旅游的人,发现了一个新现象。他们到餐馆吃饭时,桌上放着一套“消毒餐具”。这些餐具是可持续利用的,只是外面附着一层塑料。用这样的一套餐具,食客需要付一元钱。同样的情景发生在江西井冈山的旅游区。也就是说,这意味着,餐馆开始不再洗碗,中国一个专业化的洗碗加消毒产业正开始出现苗头。餐馆的懒惰带来了新产业的激情。

这样的消毒产业有很多好处,但显然带来了塑料包装的大量使用和废弃。塑料在中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它以瓶状物出现的时候,它被回收利用的可能性非常高,不管是矿泉水瓶还是油瓶;当它以薄膜状出现的时候,其回收的可能性就非常少,像在北京,一公斤的废弃塑料袋,才能卖一毛多钱。虽然有一批拾垃圾的人,在各个垃圾站或者居民楼里捡塑料袋,但这样的劳动所得由于比较艰难,所以感兴趣的人仍旧不多。这是居民垃圾分类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塑料袋也像塑料瓶那样能够卖上稍微好点的价钱,那么居民就会有些将塑料袋揪出来的冲动;同样,如果塑料袋能像塑料瓶那么容易卖钱,回收产业的人也会积极地收捡。

在诸多办法不太可能的情况下,如果每个人都稍微勤快一些,那么还有两个办法,一是减少塑料袋的使用;二是使用后,尽量将其归类、集纳,然后送给专门捡塑料袋的人。城市居民最容易做垃圾分类的地方,大概有两处,一是家庭,二是办公室。因为家庭和办公室都是熟人社会,一些好的公益性的想法容易推行。

(作者系光明日报记者、环保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