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也请慢慢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也请慢慢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满地金黄梧桐叶,幽静林间小道,安安身着蓝色宽大外套,红色裤子银色小鞋,漫步其间。低着头,小脑袋在想什么?听,脚踩落叶时的“咔嚓咔嚓”声。

――幽静、悠闲。清晰的封面,多么有吸引力。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看,小小人儿,手指绕来绕去,正努力打着蝴蝶结,阿婆的谩骂声似乎隔着很远。

――简单、温暖。细腻的文字,多么有感染力。

两个三五岁的孩子,如此稚嫩,却又如此独立。是的,他们是鲜活的生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渴望。

也许是我初为人母,拿到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一书,读了一篇,便放不下了。那一段段深情款款的文字,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场景,让我爱极了这本书。书中的文字如水般婉转,又如火般温情;其中带着女性细腻的美与善,又有令人倾慕的大智慧。

我想说,是龙应台让我有了勇气,有勇气揭开曾经痛楚的人生经历,重新认识生命。

身边的小小人儿――女儿,时不时呼唤着“妈妈”,不是让我陪她一起剪纸,就是一起捏橡皮泥,抑或背她摇晃着唱儿歌。就是这个可爱的小生命,曾经让产后不久的我天天、夜夜以泪洗面。一场大病,一次大手术,一次大治疗。这一切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老天居然都抛给了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生命――我的女儿。

在撕心裂肺的现实面前,我无助、绝望过,甚至求神拜佛,把希望寄托于看不见摸不着的老天爷身上。漫长的医院生活,使我内心痛到麻木,麻木而又复痛。然而,怀中的小人儿却总是睁着出奇大而亮的眼睛,打量着一处处陌生的环境、一个个陌生的人儿,即使是难闻的消毒水味和严肃的医护人员也不例外。除了治疗时偶尔的哭闹,她总是有用不完的精神头儿,咧着嘴朝着每一样新鲜事物微笑。她的笑容灿烂,声音洪亮,两只小手胡乱却有力地摆动着。看到她的人总要感叹一句:“这个小孩的眼睛真有神,真漂亮!”

挨过了那段岁月后,当日子恢复平静,女儿的笑容依然灿烂,每天如此。

回首时,面对大难的脆弱母亲――我,由衷敬佩生命的力量。这是女儿教给我的生命意义:每个生命都有生息,决定这一切的人,是自己,不是别的任何人。

于是,当我重回教师岗位,面对一个个孩子、一个个健康鲜活的生命时,我想说:每一个独立的生命,都有其成长的规律,我们只要沿着规律,慢慢来,等待他们迈过一个个的坎,终会迎来成长的一刻。

书中的第一篇文章《孩子你慢慢来》,给我感觉最强烈。街头卖花的老妇人,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在那时的教育中,孩子们没有尊严可言,有被罚头顶一满盆水双腿弯曲站半小时的,有因成绩差而必须将写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挂在身上绕校园一周的,更有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那种冷酷让小女孩对世界彻底失望,于是,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妹一起跳了河……

当看到这个悲惨得令人心痛的结局时,我震慑于教育“力量”之巨大。纯真而鲜活的小生命就可以这样在被“教育”下枯萎、凋落。而我就是拥有这样权力的一个人――教师。

爱自己的学生,是教师的本能,给他们尊严,却不是每一个教师能够做到的。有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能不能和孩子平等地对话?有没有因为贪图一时轻松敷衍了孩子、一转身却又忘了对孩子的承诺?有没有因为心情不好而无端迁怒于孩子?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时,答案让我怵然心惊。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孩子并非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也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平等对待的习惯。

社会发展到今天,似乎成了一列太拥挤的地铁,人人必须马不停蹄地赶着往前走,否则掉队了,就似乎永远赶不上了。我们的孩子早早被父母、教师拉入这个赶车的行列,几乎没有例外。现行的教育推行快餐文化,不论孩子是否消化、是否反胃,依然不断地坚持“填鸭”。在 “不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掉队”的口号声中,孩子们变成了集万千期待于一身的无奈选手。

有一天,当我们尝试和孩子像朋友般聊天,学用他们的语言、聊他们关心的话题时,就会渐渐听到许多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样丰富,耐心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们,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真正帮助他们成长。

正像华飞评价母亲时所说:“尽管我们之间一直有这种成长的拔河,母亲却仍然以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我教育成了一个,用她的语言来说,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

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也请慢慢来

《学记》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人未安之又进之,未喻之又告之,徒使人生此节目,不尽材,不顾安,不由诚,皆是施之妄也。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圣人之明,直若庖丁之解牛,皆知其隙,刃投余地,无全牛矣。人之才足以有为,但以其不由于诚,则不尽其才,若曰:勉率而为之,则岂有由诚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