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孔子的自省观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孔子的自省观与反思型教师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孔子在《论语》一书中,多次提及反省,反思以达贤者。而如今在教育领域,教育的发展,教师的成长也离不开反思,要真正掌握人类教育的规律,需要教师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究。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的教育思想也表现出强烈的反思性,主要表现在对自身、对学生、对教育方法、对教材的深刻反思。

一、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反思

孔子的反思是站在他那个时代并以他个人的文化和修养作为背景的反思。从孔子反思的内容上看,主要包括社会历史、个人品质、教育思想上的反思。

1.对社会历史的反思

孔子对周朝典籍的整理就是对历史的反思。孔子整理和研究过古代文献,包括六经等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被后世儒学奉为经典,这些经典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孔子整理历史文献的原则是“述而不作”,有发挥也有创造。因为在整理历史文献的过程中,运用什么样的眼光,采用什么样的标准,进行什么样的阐述,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2.对个人品质的反思

从个人来看,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最伟大的地方在于自孔子始以思想本身作为思想之对象的事实出现,这是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划时代的开端,这一伟大开端的标志体现在自我反思的主体。但是这个反思主体及其诉求的对象始终是宗族集团而不是纯粹的个人,这个自觉的“个人”始于孔子。哲学家对主体的反思,总是开始于他对个体的自我的认识。孔子对人的反思,也是从他的自我认识上开始的,树立清醒的自我认识,避免主观偏见,客观对待自己的思想等主张。

3.对教育思想的反思

在教育思想上,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习起来从来不感到厌烦,教起人来从不疲倦。这就是因为他有自省的观念,不自满,不断的学习,并且不断总结教的经验,并付诸教学实践。

二、孔子反思的方法

孔子具有这样强烈的自省观,主要是通过学思行相结合而达到的。

1.学与思结合

孔子注重学与思的结合,体现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强调学思的结合,两者不可偏废,这是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思学并重的辩证命题。从获取知识的角度来看,学与思正是两种路向一致而取道不同的获取知识的形式。学就是获取以往积累下来的知识,思则是根据已有的知识材料不断澄清,找回在历史的流传中被蒙蔽或流失的旧知识。“学”与“思”相结合正是体现了反思精神实质,两者缺一不可。

2.学与行结合

孔子特别强调学行统一,学以致用。他不但要求自己,也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把所学的知识用之于实际,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孔子重视“行”的思想对后来的教育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3.思与行结合

孔子已看到了思与行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他提倡“好谋而成”,赞赏“三思而后行”的季文子,认为思对行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孔子又强调对行需进行“反思”,即由行反之于思。这就是由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提供更好的理论基础。

三、反思型教师培养途径

1.从教师自身着手

教师不仅要学、要思、还要行。我们所有的人既是理论家又是实践者。我们的反思是通过实践来达到的,即付诸于行。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可能都会有盲点,也就是那些我们从未审查过的实践和假定。可能这些盲点对我们来说感觉不太具体,可能它们看起来是不言而自明的,但是作为教书育人的伟大教师就必须关注这些盲点,使它们成为焦点,促进我们的教师反思性意识的提高。首先,教学日志。这是一种对教师生活事件每周一次的记录,它有意识地生动地表达了教师自己。通过列出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让我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假定,尤其是那些让我们兴奋或让我们发怒的事件常常具有这种作用。还有一些吸引我们的事件也最能告诉我们自己的情况,这些事件提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依附的价值观,而不是我们所应该尊崇的价值观。其次,教师学习审计。这是一种反思工具,它特别关注鼓励教师把自己看作成人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增长的自我知识的一部分就是了解自己要学习关于教学的什么知识,如何去学,利用教师学习审计能够帮助教师识别近来获得的技能、知识和洞察力。这是一种用非正规范化的和附带的方式来了解教师正在进行的学习有多少,让教师获得一种确切的感受,感受到作为教师你是如何改变自己,如何学习的,知道这一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运用时间和资金来发展自己,有助于教师做出更加知情的决策。

2.从学生角度入手

从学生角度着手,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来培养反思型教师。现在的教育理念也是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教师应成为学习者的指导者和朋友,而不是发号施令的奖惩官,学生可以成为也应该成为自律的学习者,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教师的责任是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成效进行反思,成为自律的学习者。首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方法论特点。孔子是教育史上第一个人文主义教育家,他重视人的价值、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汲取知识、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他始终把基本立足点放在作为主体的学生身上。孔子所说的“君子有九思”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一个人只有善于自省、明于外察,别人身上好的品质和坏的品质都可以作为自己的老师,自己则应该加以分辨和取舍。他更鼓励学生在老师面前不要谦让,甚至有时候学生也可以作老师。在中国等级制度森严的奴隶制向封建社会的转变期间,能如此平等地对待学生就更难能可贵了。其次,注重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孔子认为,注重对学生学习自觉性的培养,是教师应该注意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在孔子看来,学习是学生自觉求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路人,只能指示求知的方向与帮助解决某些疑难问题,真正求知的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本人。

3.从教学方法着手

反思型教师所追寻的是探索,被常识掩盖之下的对于实践经历的真正理解。而作为联系学生与教师的桥梁——教学方法也是值得教师好好反思的。首先,教学相长。教学相长这一教学原则和方法,是孔子一贯坚持和遵从的,在他看来,在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一定能马上解释,需经过学习和思考才能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反过来能促进教师打开思路,增进知识,加深认识,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片面地看到自己教育学生的一面,也应看到学生促使自己提高的一面。其次,因材施教。这一原则被孔子运用得可谓淋漓尽致,因材施教首先要了解学生,孔子的做法大致可分为三种:观察、谈话和调查。而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智力发展的水平不同,根据学生不同的心理发展特征和年龄阶段来实施教育,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进行不同的教育。只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成为真正的反思型教师。

4.从教材的编制入手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科技和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导致了“知识爆炸”,爆炸的知识全部涌向教育,使教育所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然则学校教育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教材的内容也是有限的,这就要求在编制教科书时,重新定位教科书功能。而要保证教科书发挥好学习工具、媒介、资源和催化剂的功能,就应更加注意教育和教学的规律,按照学生的认识等方面发展的规律和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和编写教科书。不仅要考虑知识的安排和阐述,更应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为了使教材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更能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反思精神,建立新的教材观,反思教材中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