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临床诊治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胃肠手术后发生肠外瘘的原因、临床表现特征、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临床诊治要点。方法 收集我院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综合药物的非手术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结果 100例患者中有70例采取抗感染、全胃肠外营养以及应用生长抑素和激素等综合药物治疗,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疗效;其余3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有1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绝大多数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均可采取非手术治疗自愈,非手术治疗的关键应随时保证引流的畅通,加强抗感染治疗,并维持胃肠内外的营养均衡支持,手术治疗是非手术治疗无效后的最后选择,手术治疗的关键应把握好手术时机及指征。
关键词:胃肠手术;肠外瘘;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临床研究
肠外瘘是胃肠手术后极其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该病的发病率并不高[1],主要是由于腹部受创、腹部进行手术操作创伤、慢性肠道炎症、慢性肿瘤以及腹腔内发生严重感染等因素所致[2]。虽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胃肠外科手术操作已取得很大进步,也加强了外科重症的监护工作,胃肠营养支持、抗感染以及抗生素等治疗手段的发展与应用有效提高了肠外瘘患者的治愈率,但诊治过程仍然比较困难,预后较差,病死率较高。据相关数据统计[3],胃肠手术后发生肠外瘘患者的病死率高达16%~20%,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患者的关键应及早诊断,及早采取正确的治疗手段,可有效提高患者预后,降低患者病死率[4]。本文主要回顾性分析我院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1年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0例,女30例;患者年龄在22~70岁,平均年龄为(37.1±2.2)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持续性腹胀、腹痛、发热、营养障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引流管中流出胃液或胆汁以及局部或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其中有小肠瘘60例,大肠瘘25例,胃肠吻合口瘘15例。所有患者发病距胃肠外科手术时间在3~7 d,发生在肠梗阻术后者50例,发生在结肠癌术后者20例,发生在胃癌根治术后者15例,发生在消化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者8例,发生在外伤性肠破裂术后者5例,发生在阑尾切除术后者2例。
1.2方法
1.2.1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患者时,应综合患者具体的临床表现、腹腔引流量及其性质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评估,还应该配合引流管、消化道造影检查以及多普勒彩色B超等多项辅助检查明确肠外瘘的大小、形态及其发生部位,从而进行进一步确诊。必要时,可给予患者美兰、优维显造影以及泛影葡胺等药物口服进行辅助确诊。
1.2.2临床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治疗胃肠手术后肠外瘘的手段主要包括综合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2种。
1.2.2.1非手术的综合药物治疗 本组研究的100例患者中有70例选择非手术综合药物治疗,主要治疗措施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大量补液、抗感染、保持引流通畅、胃肠内外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以及生长抑素及激素应用等。首先嘱咐患者禁食,放置多根引流管持续进行14 d的胃肠减压,并随时保持腹腔引流通畅,注意加强患者的抗感染治疗以及胃肠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问题。每天应该保证患者静脉输入500 mL(浓度为11.4%)复方氨基酸、250 mL(20%)或500 mL(10%)脂肪乳、1800 mL(10%)葡萄糖、100 mL谷氨酰胺、467 mg水溶性维生素、10 mL必需的微量元素和脂溶性维生素、6012.2~6848.7 kj混合液热量以及20~32 u胰岛素等,保证患者充足的胃肠外营养支持。在连续营养支持15~40 d后,患者的腹腔引流量减少至100ml以下,腹腔感染以及腹壁窦道受限时即可进行胃肠内营养支持,开始营养液浓度控制在12%~15%,液体滴速为45 mL/h左右,应注意维持温度在40℃左右,待患者适应后慢慢递增输入量及营养浓度,每天最大的能量供应为10458~12489 kj左右。营养支持期间应注意配合应用生长抑素及激素,若为高流量瘘患者,控制腹腔感染后应及时静脉推注14肽思他宁生长抑素,起始剂量为250 ug,然后再连续24 h静脉泵人6 mg剂量(速度为250 ug/h),7~19 d为1个治疗疗程。1个疗程后,若检查患者胃肠功能以及血象恢复正常,可根据具体病情适当减少引流量(维持100/d),同时应肌注生长激素8~10 u/d,连续治疗12~18 d为1个疗程。
1.2.2.2手术治疗 当患者经非手术综合药物治疗无法自愈时,或者腹腔严重感染,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本组30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间应与上次腹部手术相隔10 d~1年左右,平均时间为4.1个月。30例患者中15例患者行肠切除吻合术,8例患者行剖腹造瘘肠修补术,3例患者行肠短路吻合术,4例患者行肠造口术以及十二指肠残端关闭术。
2结果
70例行非手术综合药物治疗患者,经治疗后瘘口均自愈,所有患者的平均自愈时间在28 d左右。30例行手术治疗,仅有1例患者因多次腹部手术治疗导致霉菌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亡,其余29例患者均治愈,手术成功率高达96.7%,见表1。
3讨论
胃肠手术后并发肠外瘘的形成原因有多种,从大体上分,我们可以将其分成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其既有医治病症性因素,同时也有疾病本身存在的因素,虽然病症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但是患者只要及早接受诊断,采取正确的方法治疗,肠外瘘是完全可以彻底治愈的。肠外瘘主要是由于腹部受创、腹部进行手术操作创伤、慢性肠道炎症、慢性肿瘤以及腹腔内发生严重感染等因素引起血供不良所致。比如肠系膜患者行肠切吻合术会因过多分离导致血供判断错误,造成吻合口血供不良引发吻合口瘘;较大消化性溃疡患者行胃大部切除术时,因十二指肠为血供边缘组织无法完全切除,不健康组织会影响局部血供,导致十二指肠残端以及溃疡愈合较难,进行形成口瘘;若患者腹腔严重感染,会发生水肿经手术缝合结扎后容易被割裂,吻合口附近会因远端梗阻作用集聚大量消化液,增加吻合口张力进行形成口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