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蔡明:探知未来的美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北京奥运会之后的30年将是中国文化崛起的30年,再过30年才是中国文化跻身世界主流的30年。就像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文化崛起的日本,未来15年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世界级一线品牌和一线设计大师,这个时间点,我认为非常关键。
一个人生下来,都是简单的。可在印上许多简单明细的标签和头衔背后,我们会觉得复杂和很难定义。发明家、设计师、狂热的展览爱好者、成功的商人、昆曲发烧友⋯⋯,这些标签叠加起来的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早上蔡明准时到场,看着周围的人布光,有这些年和媒体打交道的经验,跟摄影师很熟稔地打招呼,要求先试拍一张,然后起身凑在镜头前看。蔡明的朋友叶锦添这样说蔡明:“我觉得蔡明是真的在做他很喜欢的事,在我眼里他很可爱的,像小孩子一样。”
蔡明喜欢将贴在他身上的标签一一揭下来,在标签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他对这个世界无尽的好奇和努力。
因创意而存在
1987年,蔡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控制系读书。这是一个和他今天从事的家居行业差别很大的专业。当时的北航人文课目的任选课和限选课非常丰富,入校不久,蔡明便如获至宝地选择了素描、青年心理学、现代文学等科目。甚至在80年代,他就学会了踢踏舞和美式橄榄球。
回想起学生时代,蔡明眼中依然充盈着眷恋的目光:“上学的时候大多数人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学的专业也不是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所以我一直想创造,想创新。”
蔡明是工作狂人,遇到九朝会和科宝博洛尼举行重大活动和会前,他会通宵和员工一起加班,而第二天面对镜头时依然神采奕奕。
蔡明读大学时,每个月有72元的生活费,毕业后进入中科院,每月工资100元。同期毕业在外企工作的大学同学在餐厅里面用公款吃喝,醉生梦死。蔡明感觉对于未来生活的希望十分渺茫。“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立起来了,我开始知道有些人在海南挣了钱,来北京做房地产了⋯⋯其实大学一毕业,我就准备考托福,因为周围已经有那么多人都出国了,所以我的视野也想走向世界⋯⋯”
想去美国读书的梦想破灭后,1992年蔡明自己拧铁丝动手做起了拧水墩布,在王府井附近商场的柜台外摆摊,第一天就卖出去了77把,第一天卖了1400元,第一年就有100万元的销售额。然而很快就做不下去了,因为它没有品牌且极易被模仿,大部分的收入都要交给商场,因此反而赔了30万。
那是他最压抑的一段日子。随后转手做起了排烟柜、抽油烟机和燃气灶等厨房电器,打造出了科宝品牌,每年的销售额以千万元速度增长,直到遇到企业成长新的瓶颈。蔡明回忆说:“厨房电器,成本拼不过浙江广东的作坊,品牌拼不过海尔这样的行业龙头老大。靠它活不是不可能,但也许一辈子没办法登上更大的舞台。”
为了打开眼界和寻求更广阔的市场,蔡明在1996年远赴美国福克纳大学,学习工商管理,圆了自己的外国大学梦。蔡明强调持续性改善,这样可以避免发现自己突然出现什么致命性的缺点。由于公司的原因,这段求学经历很短暂,但他从中学会了国际化的做事方式,“欧美人更直接,不像中国人拐弯抹角的。”
1999年,政府取消了福利分房,1999年,蔡明和他的公司进军家具市场,其简洁、高效的工作作风,赢得了欧美众多企业的信任。科宝以具有强烈设计感的意大利风格厨柜启动市场,迅速成为行业典范,销售额在北京市场位居第一。其合作伙伴博洛尼公司熟悉当地所有大牌或实用的设计师,了解奢侈品行业的运作规则与规律。蔡明和他的公司成熟后,顺手将这家意大利公司反收购,成为科宝博洛尼跻身生活方式品牌的重要一步。
意大利是蔡明的福地,因为这里先进的设计和技术工艺,其完整的设计理念和商业模式给了他极大的震撼和触动。蔡明说:“意大利设计,绝不是意大利人的设计,而是意大利企业家买单的设计。意大利企业做高端奢侈品,各个国家的设计师去做设计服务。我们继承这个思想,企业一定要为设计买单,才会有真正的品牌。”
中国企业沉醉于规模化市场、不知归路的时候,蔡明通过“价值市场”的理念锐意创新,如今其麾下企业已成为年销售额近20亿的企业。视创新为生活的他没有为眼前的成绩停歇。为了寻求灵感,打造新品牌,他每年都会辗转世界各大展览会。
十几年来,维罗纳室内家具展、雅典游艇展、威尼斯当代艺术双年展、伦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东京百分百创意周,都会出现他的身影。他在通过他的眼睛,不断继续和酝酿着创新的力量。
蔡明谈品牌
欧洲销售的是更新换代的产品,其中蕴含着更多的梦想。中国销售的是基础需求,更重功能,不注重生活方式⋯⋯我们要想成为话题,必须从原创、精神和生活方式入手,才会受到尊重。
前两年我看了一本书,讲的是晚明时期的消费,那个时候写的诗需要唱出来,把吃饭饮酒和诗词放到一个整体的气氛和环境里面。基于这个我后来去了京都。在京都一个很贵的餐厅,我发现它的设计不是最主要的,而是那种状态。比如说歌妓能表演一些技艺,但最重要的是能和人交流。这种状态在中国现在没有了,因为20年代新文化运动以后,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有诗词的那种联系了。
中国1979年的改革开放,到现在30年,是一个野蛮崛起的30年,这30年,中国是靠牺牲工作时间,浪费资源,高能耗,换来了一个GDP排名世界第二的迅速崛起。但这30年的崛起,文化没有跟得上,外国人未必能高看。
1979年的时候,我们家里面没有洗手间,一个楼道共用一个厨房。这30年,给别人留下的中国的文化印象是不能支撑一个顶级品牌的,只能做大路货。比如埃塞俄比亚,即使出现一个天才的设计师,他也不可能做出奢侈品的品牌,因为他的国家文化不能支撑出现一线的品牌。
两年前,因为奥运会我们做了一个项目,叫做“为中国设计”,邀请了九个国家的设计师,其中有三个是获得红典大奖的设计师。但是所有的产品都仅仅拥有简单的一些中国元素。
北京奥运,我觉得张艺谋导演了一个充满现代感的,充满中国文化思想的开幕式,是一个新的30年,是中国文化崛起的一个起点,这个起点代表着中国从野蛮增长的30年进入了一个文化崛起的30年。
我认为再过30年才是文化进入世界主流的30年。现在的情况是中国人蜂拥购买外国的奢侈品,没有品位,也不明白奢侈品的文化内涵,就是有钱,仅仅是一个成功之后的犒赏自己的奖励。这个阶段未必受人尊重。
1964年日本奥运会后,日本涌现出一批世界顶级品牌。我们曾对日本很重要的世界顶尖品牌做了剖析,1964年日本奥运会前,日本也是卖大路货,为全世界廉价制造,但是1964年日本奥运会之后,日本突然崛起,全世界开始用很认真的目光来看日本。随着70年代一大批设计师和一线品牌带着日本当代艺术和古典文化走向全世界,日本的文化设计和环境也迈向欧洲,开始进入世界主流殿堂。同时日本的国家文化,包括源于中国,但是在日本发扬光大的禅宗,尤其是与禅宗相对应的枯山水,在日本发展成了禅花园,也成为被欧洲主流文化顶礼膜拜的东方设计。
所以我在想从改革开放到北京奥运之前的这个阶段,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做好产生出世界顶级品牌的准备。而北京奥运会之后的30年将是中国文化崛起的30年,再过30年才是中国文化跻身世界主流的30年。就像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文化崛起的日本,未来15年中国一定会涌现出世界级一线品牌和一线设计大师,这个时间点,我认为非常关键。
在这个关键时间点,中国需要有走在前面的品牌,来与中国文化一同崛起。我新创“九朝会@叶锦添”这个品牌,就是希望跳出家居本身,打造一个基于中国文化的世界顶级品牌,这是我的目标。当然,世界顶级品牌无论是LV还是爱马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诞生后的30年它们基本是不盈利的,所以我已经做好了亏损十年的准备,失败了就失败了,当自己玩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