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生产特征及稳产技术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生产特征及稳产技术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苏里气田10区块开发已进入稳产中期阶段,低压、低产及停产井逐渐增多,稳产能力面对极大考验。本文从分析区块生产特征入手,找到钻井间加密直井、水平井、老井调层生产、重复压裂等解决稳产难题的技术对策,对类似气田开发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苏10区块 稳产 生产特征 调层生产

1 开发简况

苏10区块位于苏里格气田的西北部,区域面积542.0km2。开发目的层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石盒子组盒8段,气藏埋深3200~3500m;沉积类型属于河流相沉积;气藏类型属低孔、低压、低渗、低丰度的“四低”岩性气藏[1-2]。

该区块于2006年开始进行产能建设,于2007年配套建成天然气生产能力10×108m3/a,并于2008年第一年实现达产、稳产。按照开发方案,建产期两年在区块北部和中部形成600×1200m不规则菱形基础井网,接下来的10年为稳产期,采用井间接替方式保持稳产。目前稳产已进入第5年,共钻井382口,气田开发中出现直井单井控制储量低、气井产量低、压力下降快、低产低效井逐渐增多,部分水平井开发效果差等问题,稳产任务很重。

2 生产特征

2.1 产量变化特征

气井生产表现出产量低、压力下降快的特点,采用井下节流后,能够连续生产。当井口压力达到6~7MPa时,具有较强的稳产能力。生产数据表明,以稳产三年为条件,Ⅰ类井(单层Ⅰ类储层连续厚度大于5m,或Ⅰ类储层相对集中累计厚度大于8m)合理配产为2.0×104m3/d、Ⅱ类井(Ⅰ类储层连续厚度厚度3~5m,或Ⅰ类储层相对集中累计厚度5~8m)配产为1.0×104m3/d、Ⅲ类井(Ⅰ类储层连续厚度厚度小于3m,或Ⅰ类储层相对集中累计厚度小于5m)配产为0.5×104m3/d。统计生产较稳定、生产时间达到3年以上的气井绘制日产量变化曲线(图1),发现Ⅰ类井日产气水平明显高于Ⅱ、Ⅲ类井。

2.2 压力变化特征

井口套压有明显的二段式,初期压力下降快,生产5~6个月后压力下降缓慢,Ⅰ、Ⅱ、Ⅲ类井平均套压压降速率分别为0.003MPa/d、0.002MPa/d、0.002MPa/d。Ⅱ、Ⅲ类气井套压出现明显拐点,Ⅲ类井套压拐点出现的更早一些,生产30个月后压力下降趋于一致(图2)。

2.3 递减规律

递减阶段的月产气与时间在半对数坐标上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说明气井产量呈指数递减;另外,月产气与累产气关系曲线,回归结果均呈直线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进一步证明目前苏10区块气井产量遵循指数递减规律。随着累积采气量的增加,气井产量的递减率呈直线下降,符合低渗气田递减特点:初期递减快,后期递减慢,低渗气井会有较长的低压生产阶段。

3 稳产对策

根据苏里格气田特殊复杂的地质条件结合苏10区块开发现状,逐步改变气藏开发思路,提出采用井间加密、挖掘老井潜力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形式进行产能接替,以确保区块稳产目标的实现。

3.1 井间加密

3.1.1 直井加密

优选砂体厚度大,砂体内有效储层厚度大,含气砂体发育的区域;并且在长井段多气层的区域采用加密直井开发,最大限度的提高有效储层的动用程度。在区块中北部地区形成600×600m井网,部分地区开展600×400m实验井网。

3.1.2 水平井加密

优选构造落实、相对平缓的区域,在平面上,有效气层发育,厚度大于8m,且分布稳定,在纵向上,有效气层分布井段相对集中,泥岩夹层厚度薄的地区实施加密水平井实验。不断优化水平井井网,水平段长度、方位等以达到最优开发效果。

3.2 老井挖潜

目前区块内大部分老井单井产量已经低于1.0×104m3/d,产能较低。低压、低产及停产井逐渐增多,针对这一情况,采用层间接替、重复压裂及侧钻水平井等方式,挖掘气田剩余气潜力。

3.3 稳产效果

几年来,苏10区块坚持多种方式共存的形式进行产能接替,效果较为理想。生产数据表明,直井加密形成600×600m井网未产生井间干扰现象。共完成水平井18口,有效弥补了产量递减损失。2011年完成的老井调层挖潜18口,新动用有效储层123.3m/48层,已见效10口,预计年度增产2960×104m3/d。

4 结语

(1)苏10区块气井生产表现出产量低、压力下降快的特点,采用井下节流后,能够连续生产。当井口压力达到6~7MPa时,具有较强的稳产能力。

(2)苏10区块气井产量遵循指数递减规律,随着累积采气量的增加,气井产量的递减率呈直线下降。

(3)坚持直井加密、水平井加密、调层生产及重复压裂等多种方式共存的形式进行产能接替,效果较为理想。

参考文献:

[1]靳辉.苏里格气田苏10区块气井产能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4):73~75

[2]李文权,王瑞华 等.苏10区块气层识别技术及勘探开发潜力分析[J].特种油气藏,2006,13(6):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