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工作过程导向中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的设计与重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推进离不开对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设计与重构。工作过程导向中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在设计上要定方向、重方略,重构中须遵“三性”,即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
关键词:中职;课程改革;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设计;重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12-0041-03
对工作过程导向中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在设计上要定方向、重方略,重构中须遵“三性”,即综合性、选择性和均衡性。
一、关于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设计
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设计是个极其复杂的活动,并不仅仅是理性的产物,即在既定课程目标下确定具有不同价值的课程类型或具体科目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并清楚地界定它们之间的权重关系;又是非理性产物,即以长期形成的社会文化、教育传统、各种经验和习惯等为课程设计的“参数”。因此,在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中,要防止出现认识误区和处理偏颇的现象。一方面要清晰地界定各课程之间的权重关系,进行系统化设计,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兼顾到非理性要素在课程中的特色化体现,进行多元化设计。
(一)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的方向
在比较国内外成熟的课程以及我国近几年的实践中,不难发现,目前工作过程导向仍然是课程内容与结构设计最为有效的引擎之一。工作过程导向的核心思想就是按照典型职业工作过程开发课程,在职业活动情境中实施课程,并高度注重“关键能力”的培养。但是,工作过程导向这一引擎器推进的样式应是多元的。
以工作过程导向为引擎器,应根据专业、实施条件等因素,有选择地进行特色化推进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的研究。在借鉴、创设和创新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的专业大类不仅都可以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改革,而且通过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为代表之一的江苏中职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实践证明,一定的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设计的样式完全可以个性化。
1.根据专业分类及其课程目标等对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进行系统化宏观设计。如机械制造、电气电子等专业,重在技术操作能力的培养,强调实际动手能力,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视经验性技能的获得,并强调实验与实习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职业岗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岗位变动的可能性也比较大,这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能力,因此宜借鉴“学习领域”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有利于培养出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学生能适应科技进步对职业演变的影响。又如管理、经贸、营销、服务等专业,在社会活动中具有与各方面接触频繁的特点,所以这类课程应体现灵活、变通的特点,强调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所以宜借鉴CBE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的职业能力。再如文秘、涉外、设计等专业,主要从事独立思维性较强的工作,对技术理论知识的要求相对于其他专业要高一些,所以一方面要加强传统的知识、技能训练,一方面要有现代的技术设备、技术手段、具有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技术思想,在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的选择上,应重视现论与传统知识的互补,关键是结合本专业、本地区当前优势进行合理搭配,所以宜采用“宽基础、活模块”的样式。
2.根据宏观设计,对具体课程的内容与结构进行多元化微观设计。如体育与健康、德育类、就业指导类、综合实践课程等,主要探索以活动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类,主要探索以学案导学、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类,主要探索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
(二)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设计的方略
没有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动态化、职业化、典型化,从而体现工作过程导向下的系统化,就不可能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体系化。因此,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和企业特点,动态地从具体的工作过程切入,并从实际的多个职业工作过程中归纳抽象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准确选择内容、有序安排内容、客观呈现内容,合理组织内容,科学实现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
根据课题文献研究发现,国外职业教育中的CBE、MES和“双元制”课程较为成熟,并己取得相当的成就,但这些课程提出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都是根据他们国家的具体国情设计和发展起来的。因此,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创新,也应该学习和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但必须牢记应探索总结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只有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经济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探索出适合我国的本土化、区域化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才能深化课程改革。原因是:第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中职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应具有多样性、应变性、共适性、个体性和衍生性的特点。第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同专业特点决定了不可能有一种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能够完全适用所有的专业类别。第三,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特性,决定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创新应基于学生终身学习,以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本位,对职业岗位必需的知识与技能、理论性与职业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合理分析,使其保持恰当的平衡。第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条件制约着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改革创新。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内容、不同课程实施条件等情况下,进行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设计时要着力抓住两个要点:一是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整个体系要体现以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思想;二是课程内容与结构体系要在动态中科学设计,进而达到系统性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二、关于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构
中职是指中等职业教育,主体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等,学校为社会输送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课程内容一般指特定课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策略、方法、态度等,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课程结构是指特定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是一定理念指导下,各种要素“结构化”的结果。它是从课程的宏观编排、组织出发,确定课程的范围、地位和顺序而形成的结构框架。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在学校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的课程,既有被决定被制约的性质,又存在着自主和能动特点。课程作为一个复杂对象,对其做出不同的理解和把握都可能是合理的,但从课程本体出发的认识是最具根本性和稳定性的。因此,应科学地认识课程内容和结构有其被制约的性质,同时又要看到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在重构实施过程中具有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把握重构过程中的这种辩证关系,是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健康、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这种辩证重构应体现以下特点。
(一)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构应强调综合性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选择课程内容、安排课程结构和设计课程形态时,应从“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本、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特质要求、服务终身学习需要”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既不能重知识轻技能,也不能偏技能而忽视人文素养,应体现“职业”和“教育”的双重特点,以培养现代社会人为课程体系目标,在课程重构中应综合优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综合性实践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并依据“工作过程导向”选择课程内容,序化课程结构,优化教学方式,进行有效评价,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同时,注重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
(二)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构应突出选择性
第一,凸显学生主体的选择性。增加选修课及其比例,针对学生多元智能设计课程,使学生有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以适应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第二,强化导向性选择。一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选择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课程内容的来源,但课程资源并不等同于课程,只有经过教育学加工并付诸实施的课程资源才能够成为课程。在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构建过程中,必须特别关注生成的课程资源,尤要看到广大教师是最关键的生成性课程资源,它是确保课程可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二是根据“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对课程结构进行序化时的选择性。
(三)中职课程内容与课程结构的重构应体现均衡性
笔者认为,均衡化配置是指在同一课程整合目标前提下的差异性的均衡化。均衡化不是平均化,而是合理地、科学地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解构和重构。只有通过调研、规划,在实践中合理地确定各课程的权重系数,对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进行不断的有机整合,才能使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功能不断地优化配置,充分地发挥其将教育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石伟平,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技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4]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R].江苏南京,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