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坚持我们不变的方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坚持我们不变的方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弗莱雷曾经从“灌输式教学弊病”入手指出,灌输式教育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这种方法让学生只能接收、输入并存储知识,把学生变成了“容器”,变成了任由教师“灌输”的“存储器”。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一直在努力摆脱这一弊病,高喊着“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等等,然而新教学理念下的许多“站着”的教学行为却经不起“蹲下来”的检验和推敲。

语文是学生的,是为学生的。我想,就文本教学而言,教师应有“我就是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会用学生的眼光解读文本、从学生的角度进行预设、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生本”,成为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开始。

一、解读:看什么,是什么

文本的核心价值是“学生价值”。然而,现在的课堂上,深读文本的现象比比皆是,好像文本内涵挖掘得越深越能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使得孩子们在课堂上俨然一个个“小大人”,失去了孩子该有的模样。为了迎合课标,硬是把名言警句作为语言积累的内容塞进孩子的童心,其结果往往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童真童趣,使他们原本清澈、感性的双眼渐渐迷离起来,再也看不见属于他们精神世界中的美丽与哀愁。我想,这恐怕早已偏离了语文教育的航向。

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课文《蚕姑娘》中,教师看到的只是蚕生长的过程,而在学生的眼中那扎着花头巾的蚕姑娘是那么漂亮、可爱,他们不在乎蚕是怎样蜕变的,他们感兴趣的是蚕姑娘每次“出场”时不同的“装扮”,我们看似平淡无奇的字里行间蕴含着清晰流畅的节奏、回环反复的段式和响亮的韵脚ang也让他们乐读不疲。所以,基于教师解读内容而进行的教学只会让这篇科普童话停留在科普知识讲授的层次,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别的发展。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的眼光找到其与文本情感、思维的“共振点”,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让他们观察不同时期的蚕姑娘,说说她的样子,再让学生对相似的课文段落进行反复的诵读,学生在这样有趣的、感性的学习中不但能了解蚕的生长过程,更能感受到课文言语形式的妙处,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当然,当学生对文本的认知出现偏差或似懂非懂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发挥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积极影响,使之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

二、预设:我有我需要

语文是为学生而教。因此文本的教学预设不能停留在怎么提问,怎么过渡上,也不能完全顺从于教参上的“提示”,而应该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时刻关注学生:哪儿是他们自己能学会的;哪儿还有点模糊,需要“红娘”“顺水推舟”的帮助;哪儿是距离他们较远的,需要老师牵线搭桥就能到达的;哪种读书方式是他们需要和喜爱的;哪种方式才能促使他们有学习和交流的热情等等。有了良好的预设,教师在课堂上就会多一份洒脱与从容,多一份自信与深刻,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动态生成,促进学生的发展。

如在想象作文指导课例《亚马逊河探险记》中,目标要求学生能根据情景音效和老师几句断断续续的启发性叙述语,围绕“探险”这一话题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进而记叙想象片断。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联想,而没有更多的相关知识储备,是难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因此执教老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设计时,布置学生在课前查找亚马逊河的相关资料和野外探险的常识。课始设计让学生交流收集的知识并观看风光片,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必要的科学常识作铺垫,学生的想象描述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而更显得才情横溢。学生在发展语言的同时经历了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

三、学习:我的地盘我做主

薛法根老师说,我们要让自己成为学生语文世界里的“红娘”,而不是第三者。语文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因此语文必须从成人霸权中走出来,还儿童以发展语文素养的自。”

例如在《螳螂捕蝉》一文中,一位老师这样帮学生理解“固执”这个难点:

师:吴王悟出来的结论,跟当初大臣们所劝说的理由不是正好一致吗?可大臣们劝说吴王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谁来给我们读一读。(投影出示:可是吴王固执地说:“谁敢来劝阻我,我就处死他!”)

师:“固执”什么意思?

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愿意改变。

师:是不是所有坚持自己意见的人都是固执的呢?你见过固执的人吗?

生:我爸爸就是个固执的人,他抽烟抽得可厉害了,我们全家人一次又一次地劝说他不要抽了,可他就是听不进去。

师:同学们再说一说,什么样的人才叫“固执”?

生: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管对错,听不进别人的任何劝说。

……

这个片段中老师准确把握住学生的阅读难点,当学生出现理解偏差时,老师没有把自己的理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自己的生活,“你见过固执的人吗?”唤醒了学生的亲身体验,自然巧妙地帮助学生化解了这一难点。教师“偶尔”的提示,使学生一直处于学习的中心,自主、自觉、自信地进行语文学习,积淀语感,享受着语文世界中的快乐和情趣。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不会常站在比赛、示范的聚光灯下,却时刻会有孩子纯真的目光投射于身,所以我们的眼里、心里也应时刻有孩子的存在。走向“生本”,应是我们不变的方向。走向“生本”,我们永远在路上!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建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