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舌尖”文化产业的胜利?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舌尖”文化产业的胜利?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戴维·思路斯比,一位颇为有趣的经济学家,曾主张文化产业应当从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进行评估。这套范式运用在《舌尖上的中国》恐怕是最契合不过的了,半年前的“舌尖热”迄今余波未平,以至于近日还有网友戏称必须把切糕也加入《舌尖上的中国ll》之中,它在大众心目中俨然成为了一种复杂的文化象征,代表着美食,代表着中国纪录片的最高水平。在刚刚结束的2012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舌尖》荣获纪录片节评审团大奖。

毫无疑问,作为2012年文化产业界不得不谈的一道“大菜”,《舌尖》的文化价值是成功的,但其经济价值则需做一番慎思了,我们不必求全责备般地要求这位先行者,但其问的思考空间的确宏大.因为——它的经济价值远不只拉动了淘宝店销售。

陈晓卿曾将《舌尖》自我评价为商业纪录片,但能让我们记住的商业味其实不多:DVD、书籍、广告、版权交易……还有吗?似乎没有了。由此可见,《舌尖》在商业上似乎并不“用心”,甚至说它并未走出以往国内纪录片的商业之道,又或者说在它的视阙下,盈利并非是必选项。

更为重要的是,不少人已将其作为文化产业的金科玉律,试图将其神坛化为一个典范案例并加以复制。这是危险的。一方面,它“国家色彩”浓厚的制片经费,并不是每部纪录片可以拥有的,特别是之于民营企业或独立制片者而言;另一方面,纪录片迟缓的回报周期是全球范围文化产业界的基本共识,而一些人士却被《舌尖》的红火冲昏了头脑,希翼纪录片也能像商业大片一样赚得金银满钵。

《舌尖》的文化价值胜利并不意味着经济价值的获胜。至少,它在后向产业链上本身还可以做得更好。能否引入院线常年不定期播放?能否与新媒体更多合作?能否与视频网站进行更多互动?能否以此做些文化创意产品?能否以此做点娱乐节目?等等,这些设想未必成熟,但却说明《舌尖》自身所能产生的经济价值还有许多。这恐怕就是它带给文化产业最大的启迪——文化产业,不仅要大众狂欢式的文化价值胜利,更需要来自智慧和勇气的经济价值的取得,而这种思想的勾连,在中国语境下则显得分外重要。

《舌尖》让我们记住,是因为其间的温情脉脉,但《舌尖》成为文化产业的范本,尚且需要时目的锻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