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PE将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PE将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超过50%的投资机构会关门大吉;超过70%的行业人员会卸甲归田,换行业;15%的投资机构会赚(行业里)85%的退出回报;年轻人要想清楚,不适合做投资的早换,别浪费光阴。”

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一股寒风吹过,卷着几张残破的纸片吹向墙角。

路上行人行色匆匆,这时,一个年轻人走了过来,在中关村西大街的鑫鼎宾馆门口驻足了一会儿,轻叹了一口气,就又裹紧了大衣匆匆而去。他是苏禹烈,他所叹的是已经不复存在的车库咖啡馆。曾几何时,他一手创立的车库咖啡馆每每高朋满座,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寻觅优秀项目的投资人,都愿意来这里坐坐,喝杯咖啡,互相探讨激起思想的火花。

后来,来这里的投资人越来越少了,众多创业者再也无法在这里寻找到伯乐。车库咖啡那些行色匆匆却又饱含激情的人们渐渐减少,直至杳无踪迹。身为投资人的苏禹烈很清楚个中缘由,一大批投资机构关门大吉,那些为数不多、还在市场上生存的机构不得不谨言慎行,每一笔投资都如履薄冰,根本就不敢再尝试那些初创期、种子期甚至还只是脑海中一个概念的项目。

是的,以上这些都只是记者的猜想,然而,却未必是空穴来风。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马平川的勇往直前,要么你正在通往峰顶的上坡路上,要么你就已经身处下坡途中。风险投资这个行业,相比国外更为长远一点的发展史,在中国还处于萌芽的阶段,但这并不意味着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会一帆风顺。风险投资的好日子到头了吗?“短期来说,可能有一定的挑战;但是长期来看,我还是很相信这个市场的前景的。”华兴资本董事长包凡如是说。

国人在某些方面往往极为乐观自信,他们认为前景足够好,那么眼前的一切困难都可以忽视。然而,包凡所谓的“一定的挑战”到底有多大?经纬投资合伙人张颖在其微博中写道:“超过50%的投资机构会关门大吉;超过70%的行业人员会卸甲归田,换行业;15%的投资机构会赚85%的退出回报率;年轻人要想清楚,不适合做投资的早换,别浪费光阴。”如果真如张颖所言,那么pe的寒冬将会是一场“极寒”。

钱袋越来越小

众所周知,风险投资本身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在中国成长的速度更是突飞猛进。纵观历史数据可以看到,2002年时,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虽然不是屈指可数的三两家,但是当时也就只有百家左右。但是,截至去年年底时,中国的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已经攀升到了5000家以上,且该数据只统计了活跃机构数量。这5000多家活跃机构仅仅是那些手里还有钱并且还掏得出钱进行投资的机构。天使投资人、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等占据目前市场大部分份额的主要活跃分子还未包括其中。根据戈壁投资合伙人兼副总裁徐展所说,目前实际从事风险投资的机构数量应该在2万家以上。从2002年的百家到2011年的2万家,短短10年,中国风险投资行业成长了200多倍,这个数据令人震惊。

然而,企业数量与行业规模并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对于风险投资行业而言,不仅要看行业内存在着多少家机构,更要看这些机构手中的钱袋里揣着多少资金。根据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进行的第十次“全国创业风险投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境内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达到3198.00亿元人民币。然而在2002年,中国境内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本总量为42亿元人民币。相比前面的200倍,这样一个增长率明显有些寒酸。

在两份对比如此明显的数据之下,顺理成章地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结论,即现在的投资机构平均资本量远远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换言之,怀揣大钱袋的投资机构越来越少,风险投资行业的散户时代来临了。在行业内举行的很多会场上,往往会听到不少风险投资人这样介绍自己:“相比较于海外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更加稳健。”号称“稳健”的投资机构不在少数,然而,风险投资这个在国外以扶植创新、投资梦想的行业,在进入中国之后却变了味道,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开始投资Pre-IPO项目,他们的所作所为不过是简单地篡夺剩余价值。僧多粥少的局面将企业价格越抬越高,散户时代中的大量小规模风险投资机构的处境无疑有些尴尬,想要争抢项目却囊中羞涩,扶持初创企业却又承担不住风险。

散户增长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市场上成熟的LP开始将资金交给更多的GP以降低投资风险,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在中国这个独特的市场之中,有一批人将原来炒股票、炒房产的钱拿来投资到风险投资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行业。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自2009年起,中国的资本市场上出现了一大批规模在1亿人民币及以下的基金。

募资难已经成为业内的共识。自2011年下半年伊始,风险投资募资困难已经初见端倪,而在一年之后,这已经成为了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投资机构的募集资金同比下滑百分之七八十,不少投资机构甚至不得不降低募资目标额度。以往被逼着全力寻找投资项目的投资经理们,现在也都被分配了不同额度的募资任务。

投资越来越难

为什么风险投资机构募资难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中国资本市场上并非没有钱,然而,除了风险投资机构本身之外,很多为GP和LP牵线搭桥的重要媒介也都明显感觉到了募资困难。某银行股权基金业务部人士表示,想要说服客户在短期之内接受这项利益诱人但风险也很高的长期投资产品的难度越来越大,毕竟风险投资的收益越来越不理想。

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2年第三季度中国风险投资已连续两季度无美国市场IPO案例,从退出回报上看,34笔IPO平均回报水平为3.05倍,香港主板IPO的6起案例平均回报仅1010倍。低迷的回报率让那些潜在的LP望而却步。一位湖南地区的私营企业老板表示:“虽然现在房地产一直受到各种限制,但我和我周围的朋友仍然愿意投资给房地产商,投资周期短,很快就能看到回报。”

很多风险投资机构见面问候最多的几句话都是:“你们今年投了几个?有几个过会了?赚了多少倍?”这几个问题不仅成为了国内VC/DE们见面时最流行的问候语,也成为了人们在判断一家投资机构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高价争抢项目、突击入股等现象在中国的风险投资行业中频频可见,中国的VC/DE真的是在创造价值吗?所作所为看起来更像是在做投机。

曾几何时,中国一二级市场之间的巨大利差吸引了众多投机者进入风险投资行业中淘金,绝大多数投资机构成立时间短,从业经验不足。他们追求快钱,要求资金“快进快出”。某投资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透露,为了达到“快进”的目的,很多投资机构降低项目评估标准,简化调查程序,缩短尽职调查的时间,利用高价争抢项目。尽管自今年上半年以来,二级市场的持续低迷已经让企业的价格开始有所缓和,然而一些优质项目源的争夺依然激烈。一位PE机构的投资经理表示,2012年他已经接触了近百个项目,但能够有实质性进展的项目并不多,推进过程十分困难。同时,又不少同事都没有完成年度投资任务。

2012年已然成为了风险投资行业遭遇寒冬的一年,所有一窝蜂的涌入者都遭到了当头一棒。低迷的市场、疲软的经济,所有风险投资机构都处于两头受挤压的尴尬局面。基金募资困难,二级市场的价格甚至低于私募成本,业内不少基金都接到了现有LP发来的停止对基金继续投资的通知。“PE募资难要缓解,中国的机构LP队伍还需要扩充。”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如是说。事实上,从清科集团、投中集团等机构所举办的年会也可窥一斑。年会的主题已经从稳步前行变成了如何破局。

正如厚朴投资董事长方风雷所说,在目前国内现存的DE机构中,真正有影响力的可能只有15家。随着寒冬愈见难熬,那些不成熟的机构也将逐渐被市场淘汰。这出在过去十年间轰轰烈烈上演的大戏似乎正在向着演砸了的方向努力进行。如果想要市场能够走得更加长远,那么从演员到编剧,都要好好思索一下这出剧本到底该怎么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