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研究中艰难前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研究中艰难前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宜兴市从2002年秋季开始课程改革实验,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程编入课表。我被赶鸭子上架,在责我市教科研工作的基础上兼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当时自己虽然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是两眼一抹黑,但也很乐意地接受了这项工作,这是因为,在新课程理论的学习过程中,自身对综合实践活动比较关注,也比较有兴趣。几年来,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始终成为教研工作永不言弃的基本目标,教学研究成为教研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研究中艰难前行

课改伊始,在新课程理念狂轰烂炸式的通识培训和各种渠道铺天盖地式的宣传下,我们看到许多学校领导和教师抱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研究和实践中,我也积极投入到课程教研工作中。只有深入了实践,才真正体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是本次课改的难中之难,课程的推进可以说是步履维艰,从认识到实践皆暴露出较多困惑、困难。

首先,没有课程标准或指导纲要。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与实施的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连课程标准都没有。当时只有在网上能看到的没有正式颁布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草案)》,这份草案给人的最大感觉是:课程理念是前瞻的,教师舞台是广阔的,实践操作是迷惘的。过于理想化的、理论表述式的指导纲要由于设计的缺陷,把课程的具体实施置于尴尬的境地。就是在课改已届十年的今天,这份众目所盼的指导纲要也没能正式颁布,仅能在网上看到在草案基础上经过微调后的送审稿。

其次,没有现成的教材或活动主题。我们的老师已经习惯于按照教材来组织教学,现在一下子没有了现成的“脚本”,更多的只能把有关部门提供的不完全适合本地学生实际的课程参考资料当作唯一的课程内容。

另外,没有可供应用的教学模式和可供借鉴的经验,没有专业的师资,没有成熟的管理机制等。这些现实问题都制约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面对这些问题,作为教研员,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自觉加强相关理论学习,积极深入活动现场观察,和教师交流探讨。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摸索,可以说从理念到行动都有所收获。同时,通过对教研工作过程和效果的反思,觉得必须对以前的教研方式进行调整,特别是对于一些影响课程有效实施的关键问题,很有必要成立一个研究组来集中攻关,开展有效的规范的研究,以寻求有效对策。

为此,2004年上半年,我对全市所有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任课教师的选择与安排、课程活动内容的选择和开发、学生活动的有效指导方式、学生的主要活动方式、课程评价的标准和实施、课程实施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等。通过问卷调查以及结合平时对学校课程实施情况的常规调研,把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炼和论证,最终确定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并在全市选择了15位有思考、勇于实践探索的热心教师成立了课题组。这一课题被立项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目前已顺利结题。

对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们的出发点非常明确――不去追求系统理论的建构,而是以改进实践、提高行动质量为主要目的。为此,我们的研究目标比较朴素而又具体,相对来说“功利性”也比较强,就是要通过实践研究,形成若干个具有区域特点的、能够被教师举一反三迁移运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设计,总结提炼几种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结构以及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从而能为基层学校和一线教师的课程教学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按照“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这一基本思路,围绕研究目标,我们确立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的开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结构以及实践活动方式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根据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我们运用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研究、调查分析等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活动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这一过程,我们非常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并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因为我们深知,如果没有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那么我们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就不会从根本上解决现实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如果没有在一定理论指导下来提炼,我们的研究成果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就不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和推广价值。鉴此,我们重点选择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草案)》以及相应的解读文章进行了多个轮次的研读和讨论,进行了多次的学习心得交流。课题组成员把每一次的教学实践活动都当作是一个活动主题的选择、主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过程。可以说,我们在实践着,也就是在研究着。

我们非常重视对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形成了较多的研究成果。如,课题组在课程内容的开发过程中,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个维度为组织线索,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充分挖掘我市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经济资源等方面的课程资源,形成了13个以“综合主题”形式呈现的具有区域特点的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主题,如“品味陶土”、“竹海探幽”、“家乡的石头”、“溶洞探密”、“知名人学名人”等等。每个主题均按照主题背景、设计理念、活动过程、参考资料、相关主题五个板块进行设计。在具体的设计中,都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了整体的关注,充分挖掘主题所蕴涵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自我因素,使每一个活动主题都浓缩着若干个教育要素,从而最终使自然、社会、自我问题融为一体,使课程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整合状态。同时,这13个主题一定程度上还更多地体现着市域特点,由于各校所处地域的课程资源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我们开发的活动主题还是不能为每所学校直接所用。因此我们在设计每一主题活动时,希望每个活动主题设计都能为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和开发更多的活动主题提供借鉴的蓝本,使教师在开发活动主题以及活动设计时有所启发,能够举一反三、迁移运用。又如,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结构和学生活动方式的实践探索和提炼概括,形成了选题指导课、活动方案设计指导课、成果展示课等多种课型结构,形成了主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实际应用的设计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区参与的实践性学习等学生基本学习活动方式的操作样式和实施策略。可以说,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些制约本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关键矛盾得到了缓解,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也收获了较多的喜悦和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我们及时以活动观摩、经验交流、讲座、文本资料下发等方式在我市进行了推广应用,推动了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有效实施,提升了我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我们的研究成果在江苏省、无锡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改研讨会上多次进行了经验交流,受到领导、专家和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研究中艰难前行,虽然课程实施中还有较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解决,但凭着我们的热心、耐心、信心和责任心,直面问题,正视现实,深化研究和实践,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会绽放美丽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白炳春,宜兴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214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