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约束与创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筑设计需要创造力,需要有主观立意,但建筑设计经常涉及约束,建筑设计会受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约束,怎样才能运用好相关的知识处理好建筑设计约束与创造的关系很重要。有的约束便于把控或者说呈显性, 有的须深入思考才能把控,或者说是呈隐性。对约束的分析是创造的起点,创造的结果又形成新的约束。约束与创造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约束是创造的动机和前提,创造是约束的目标和归宿。在约束的条框中发展创造,基于约束发挥创造才能更好的完成建筑设计。
关键词:约束;创造;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正文:
一、设计约束与创造的对立统一
创新思维是综合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并在过程或成果上突破常规有所创新的思维。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发散性思维, 这可以通过头脑风暴法之类的方法, 废除条框制约,来寻找最佳的创意点。设计约束是指设计对象本身所具有的特定约束条件,任何一项建筑设计都必然存在着诸如功能、技术、材料、工艺、成本及市场等等方面的设计约束,同时设计师自身也具有这样那样的设计约束因素, 包括专业技能、知识面、文化背景等等。创新思维与设计约束从直观的角度看似乎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却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对立的统一体。
1、创新思维本身就不是无条件的狂想。创新思维是指设计者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分析、比较、抽象、提升而产生的新思维。在具体的建筑设计活动中,不受任何约束, 任意无节制地花样翻新不是创新。
2、设计约束因素有助于设计者深入思考问题。设计约束因素左右着设计的目标, 给设计造成不可回避的困难, 这也恰恰迫使设计者挖掘设计潜力, 攻克设计难关。
3、设计约束可为生产施工和安全使用带来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说, 设计约束起着一种风险提示的作用, 提醒设计师切勿疏忽大意, 而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对每一个设计约束因素进行仔细研究, 然后在设计中针对特定的情况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由于设计约束因素会对创作活动带来制约, 因此也使设计作品本身具有更强的科学性。因为在设计中综合考虑了各设计约束因素, 设计创造就不再是空想, 而是真正的创造。
二、约束对创造的意义
没有约束的作品是造型泛滥化的开始。没有约束的作品掺杂着过量的信息,导致人们审美的无目的性,注意力的贫乏。整个作品不知其所云,主题不突出,意义不鲜明,无法体现一个构筑物它所服务的对象,功能的联系,以及它存在的含义。
把信息进行约束就可以突出主题了。例如一个教堂,也许建筑师希望把所有的信教徒的精神融合于一栋建筑物内,但是这些过量的信息必然有取舍,如果我们在西方的土地上建造教堂,那么我们就可以多采用哥特风格的高耸建筑,或者是类似于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若是在东方土地上的教堂,我们更偏向于简约的高耸风格,没有过多的装饰在里面,这是更加符合本地风土人文的。如果建筑师迫不及待的想把各地人们的信教文化统一,就不免会遭到人们的非议。就像我们不可以认为让一个喜欢俄罗斯风格的中国人住进拥有洋葱顶的青砖房子内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因为地域文化的约束和审美的限制,我们在建造的时候必然会抽取其中精妙的元素加以柔和,并且要找到主题作为努力方向,要把一个作品作为某一类主流文化的成果,这才是美的建筑。
建筑设计一般处于特定的地形和气候环境,由于业主的要求不同,设计的成果也因此而出现差异。还有技术指标要求,规范的约束;人文历史的发展规律,迫使我们的建筑不可能漫无边界的发展,这就是我们建筑设计中出现的约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虽然我们需要开放思维,创造出具有丰富特性的构筑物,但是如果毫无约束的去创造就会使人陷入迷茫,或者造出的建筑已脱离其本质存在的意义。
具体的来说,我们设计的约束主要是客观存在的,其分为内在的和外在的。对于社会而言内在约束一般为建筑师所在的公司和团体所施加的约束,是为了不脱离职业道德而施加的约束,主要是公司章程,合同,组织机构条文,而来自建筑师自身的约束,多是其性格所致的偏好,和个人的环境素养。而对于行业外部的约束多是法律,市场,行业和业主偏好。
对于建筑的自然环境而言,就对建筑有更实际的约束。建筑的朝向,结构形式,建筑的层高等都不是随着建筑师的主观臆断而建造。例如对于南方的建筑,就应该增进其通风,减弱其采光,那么建造的时候就不能随行了,在云南许多乡村部落,那里的人们常采用竹楼架空的形式来居住,主要是防止地面的潮气侵袭,利于通风,而且有利于预防野兽和蛇鼠等危险动物,在那里,就不可以使用北方厚重的落地式民居;同样,对于北方的黄土高坡,许多人采用穴居的形式,房屋都掩埋于地下,主要是因为那里气候干旱缺水多风沙,所以居住于靠近地下水的地方更利于人们生存,在这里,我们就不能像在城市里一样建造高楼大厦这些不搭调的东西。
三、建筑创作中的约束
建筑设计中的约束,指的是来自某个方面的要求和限制,需要建筑师在创作的时候进行考虑。约束可分为显性约束与隐性约束,显性约束是指能明确表达、易于把控的约束;隐性约束是指相对模糊,须经观察、模仿、亲身实践才能把控的约束。对于隐性约束,尤其需要设计者做深入广泛的分析才能寻求到创作的思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体现出创造的过程即是寻找约束的过程。具体到各种约束,有水位地质、地形地貌等自然环境约束,有重大历史事件积淀的人文环境约束以及合同约束、法律约束、市场约束、道德约束、建筑师个人偏好约束等。约束可以使设计思维聚焦,可“有的放矢”,而不是海阔天空、漫无边际。很多设计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未能善用约束,从而无法及早终止不现实的尝试。等最终发觉错误时,已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因此,善用约束有助于迅速地辨明方向、摆脱歧途,将全部精力集中到有效的创意上来。”约束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结构性的框架,围绕这个框架,我们可以进行方案的构思、检验、修改、完善等比较具体的创造过程,即是说,一切创造性的想法总归是有源头的,而一个约束性的框架就为我们提供了种种源头和启发。
四、如何面对建筑设计中的约束
尝试学习如何面对种种约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约束、促进创新的概率。通常,为了响应某种约束,一个新的形式被创造出来,之后得到推崇和广泛的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形式容易被人们记住和识别,但是形式产生的背景约束却容易被人遗忘,模仿不再是为了突破约束,而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虽然约束悄然改变了,以前的那种形式却被一直僵化地沿用着。所以,当我们尝试着追本溯源地进行思考时,就有可能突破这种僵化的方式,回到问题的本身,从而找到更多适用的方式,而不再被没有意义的僵化方式所羁绊。路易斯·康主张追本溯源地进行思考,提倡打破既有的原则、回溯问题的起点、思考建筑的本质。当路易斯·康谈到学校时,他说:“我认为学校是一处适合学习的空间环境。学校起源于一个人坐在树下与一群人讨论他的理解,他并不明白他是个老师,他们也不明白自己是学生。学生们在思想交流中做出反应,明白这个人的出现有多好,他们愿意自己的孩子们也来听这个人讲话。很快空间形成了,这就是最初的学校。”显然,路易斯·康对学校的认识在今天仍然适用,如果我们以此作为学校设计的出发点,那么我们的解决方式显然要更加丰富和自由,不会有太多不必要的设计约束。记录为打破而存在,所以回到问题的本质上去,更容易找到真正的约束所在,可以采用更有效的解决方式,也更容易抛开不必要的约束,从而形成创造。
结语:
没有约束的作品是造型泛滥化的开始,有了约束才可以从中得到更创意的形象,会增强人们对创造的敏感度,所以这就是考验建筑师的创造力的时候了,在复杂的约束中,去彰显建筑创造,去完成优良的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卢昌海.约束促进创新[J].发现,2009(11)
[2] 周晓江. 突破设计约束的工业设计创新思维教学思考
[5] 汤清泉.建筑工程环境保护思想下的建筑设计策略[J]. 民营科技.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