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景州墓群:昔日名门的历史背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景州墓群:昔日名门的历史背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封氏墓群又名封家坟,原有18座墓,俗称“十八乱冢”,位于衡水景县县城东南15里处的高地上,现保存有封土的尚有15座,最大者高约7米,墓群占地面积2000余亩。

景县封氏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名门望族之一,极盛时期在北魏,上可追溯至后汉及魏晋,下延续到北齐隋唐。据《魏书》、《北齐书》、《北史》、《隋书》、《新唐书》宰相系表和《景县志》记载,见于史传的,有官位者就达六七十人之多。其官位之高,人数之多,在当时实属罕见。

1948年当地群众挖开4座古墓,取出300余件随葬品,有陶器、瓷器、铜器和大量陶俑,还有5方墓志和1方墓志盖,是北魏、北齐时期的珍贵实物资料。其中有一青瓷仰覆莲花大尊,一仰一覆两朵大莲花,上贴有浮雕的飞天和飞龙,制作异常精美,造型极其雄伟,为北朝时期青瓷的代表作。

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景县县城南约15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包括3、4、6、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11、12号墓;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号墓一座,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

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村民在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志二方),证实了这一批墓葬,确系南北朝时期渤海高氏族墓,便将有封土的墓葬作了统一编号,加以保护,并有计划地发掘了三座墓。三座墓是南向砖室墓,砌法基本相同,形状大小不一,葬式不同,有的较为罕见。

景县北齐高氏,是当时北方的名门望族之一,在历史上繁衍的年代很久,上起于后汉,下至隋、唐。据史书记载,景县高氏,北魏至北齐,发展到鼎盛时期。因为此时的高氏,不仅是个望族,而且成了皇族。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从北魏做官到灭魏建齐的过程中,其高氏兄弟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高欢父子对高氏兄弟大加封赏,仅见于史传的有官位的就有一百多人,其中封王拜相的就有三十多人。经考古专家确认北齐皇族的墓葬在今河北磁县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