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渗透儒家思想进行德育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渗透儒家思想进行德育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思想性决定了它的德育任务,利用课文渗透儒家思想把德育工作渗透到语文教学中是每一个语文教师的首要目标。教师要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根据课文的课时安排,对教学步骤和训练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对学生做到寓德于教,完善他们的人格,从而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儒家思想 德育教育

一、引言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一座宝库。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明成果,对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文以载道”,语文学科所具有的社会性,尤其是其思想性又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育人”。

二、特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如今大中专的语文教材中,儒家文章始终占有一定的比例,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受教育者。其思想性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传统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一部《论语》,讲思想道德修养的内容最多,其核心是“仁”: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任重而道远,不亦远乎?在《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中,孔子认为作为季氏的家臣,冉有和季路义不容辞地应制止季氏发动战争这种不仁不义的行为。孔子再次驳斥冉有时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可见,其政治主张是实行礼治,以德服人。对于“义”,在孔子眼中是一个具有根本意义的道德原则,他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得思义”、“见义不为,无勇也”、“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大学》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的“舍生取义”(《鱼我所欲也》),都是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体现。

2.重视教育态度和方法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的教育态度(《论语》),并且创造“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等教学方法(《曾西、冉有、公西华侍坐》),在教学上注意个性差异,善于启发教学。顾树森先生认为,“孔子的教学原则,第一是启发原则。”“启发”一词,就由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一语而来。从“侍坐”章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孔子循循善诱的长者之风。《学记》中有相当多的内容论述启发诱导,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三原则。孟子也有类似见解,他的“引而不发,跃如也”已成为成语。

3.重视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教育

在学习态度上,孔子主张“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语》);在学习方法上,孔子提倡“学而时习之”、“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学而时习之”,实在是学习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论语》的编著者把它放在开篇第一句,足见其重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一句,道出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并且说明做一个老师,必须掌握在“温故”中“知新”的艺术。后来这两条成为古今通行的原则,有人据此提出:复习是学习之母。《荀子•劝学篇》通过大量的比喻论证,阐明对待学习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学不可以已”,并强调学习贵在“积累、坚持、专心”。

4.重视学以致用,身体力行

孔子的“文行忠信”、“言必信,行必果”、“讷于言而敏于行”都反映了他这一主张。他还说过:“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说明他主张学习是为了致用――搞好政务,办好外交,孔子讨厌那些“有言无行”的人,他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因而主张对人不能“听其言而信其行”,而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墨家是“行”的典范,他们主张“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而且“言必信,行必果”,“摩顶放踵而利天下”。《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说明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行”,千百年来无数有志学子就把这一条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

三、方法

语文课堂是渗透儒家思想的重要阵地,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

1.要以课文为载体去熏陶学生

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一个个很好的进行儒家思想教育的例子,如《孔子》、《孟子》等古诗文就不必说了,再如鲁迅、老舍、曹禺,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等,这些著名作家的文章中都体现了仁、义、礼、智、信的儒家思想。

应该引导学生从这一个个的例子中去感悟、去欣赏,从而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因此,我们在上语文课时坚持做到:课课设德育目标,节节灌输德育知识,利用课文中人物的言行去启迪引导学生,教会学生先做人,再求学。语文教材根据不同的文体编排,记叙文以情感人,议论文以理服人。针对这样的特点,我以课文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德育熏陶,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会明辨是非。语文教师不光要教会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善于以课文为载体,挖掘德育内容,教会学生做人。

2.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

作文是学生的内心独白,是自然、社会和人生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这个反映的过程必然渗透着个人的思想修养,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常针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作文,同时渗透德育。比如利用课文我的母亲,让学生也写自己的母亲。学生都把母亲对自己的教育、为自己付出的辛苦、把母爱的伟大都写了出来,这样既练习了一事一议的议论文,又端正了自己的思想:理解父母的苦心,好好学习报答父母。通过几次反复的练习,我知道拿实际例子引导写作,学生有亲身的体验,就能端正、改正自己的行为,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还能写出有内容的好文章,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3.利用语文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教育形式多种多样,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处处有哲理。所以我们应在教学中多组织活动,在活动中渗透做人的道理。例如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外出帮助别人、组织学生参加比赛、组织学生演讲、组织学生辩论,这样学生不仅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能形成团队精神、竞争思想。

四、结语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语文教师更应依据语文课自身的特点,充分发挥教育主渠道作用,利用课文渗透儒家思想进行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新一代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