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依帕司他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依帕司他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054-01

【摘要】目前,依帕司他是唯一一种上市的羧酸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实验研究表明其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良好疗效。本文作者通过分析这一药物的效用原理,结合临床观察,确定其临床疗效

【关键字】依帕司他 糖尿病并发症 临床疗效 观察

1 依帕司他的构成

依帕司他(epalrestat)是一种可逆性非竞争型的羧酸类衍生物,是体内多元醇代谢所必须的醛糖还原酶抑制剂(aldose reduetase inhibitor, ARI)。其分子式为C15H13NO3S2,常温下为红色针状结晶。

2 依帕司他的效用

2.1 依帕司他对DPN的作用: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周围感觉、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的病变,病变可累及轴索、髓鞘、神经元及神经的滋养血管。DPN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但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多元醇通路的激活。在糖尿病状态下,多元醇通路被异常激活,约30%的葡萄糖进入此通路,而正常状态下,葡萄糖仅为5%。依帕司他作为一种多元醇通路的限速酶,其能够以NADPH为辅酶,将葡萄糖还原为山梨醇,继而在山梨醇脱氢酶(SDH)作用下进一步将其氧化为果糖。依帕司他通过抑制AR的活性,减少山梨醇和果糖在周围神经组织的沉积,以达到改善DPN的效果。

2.2 依帕司他对大血管的作用: 多元醇通路除了能导致DPN的发生,还可通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表型变化及动脉内膜的增厚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病,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因此,阻断该通路是治疗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手段。谢登荣(2009)等采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AR基因表达,并用依帕司他进行干预,结果发现采用ARI(依帕司他)可有效降低VSNC增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这一研究证实了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治疗疗效。

3 依帕司他临床疗效的观察

3.1 研究对象:75名糖尿病患者,其中男性40名,女性35名,年龄28~70岁。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出现肢体感觉异常,如疼痛、温觉过敏与迟钝、麻木、末端束缚感、手袜套感、烧灼、刺痛、肌无力、走路不稳等;③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显示:下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45.0m/s,上肢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 50.0m/s,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

3.2 研究方法: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依帕司他组)37例和对照组(甲钴胺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均相似,具有可比性(见表1)。

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糖尿病饮食,并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类药物控制血压、调节血脂等常规治疗方法。但治疗组给予依帕司他(商品名:唐林,江苏扬子江制药厂生产)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饭前口服;对照组给予甲钴胺(商品名:弥可保,日本卫材公司生产)口服,每次0.5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治疗持续12周。治疗期间监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调整降糖药物,保持血糖稳定。并监测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膝、跟腱反射、血脂水平,询问并记录主观神经症状改善情况。

3.3 疗效判断:对75名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和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作为疗效诊断的依据。

(1)症状改善程度:肢体运动、感觉神经病变消失,即麻木、疼痛及其他异常感觉消失,则认为药物显效;肢体运动病变、异常感觉减轻,则认为药物有效;麻木、疼痛及异常感觉无变化或加重,则认为药物无效。

(2)神经电生理检查:以肌电图仪测定的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及感觉传导速度的变化作为疗效判断依据。

3.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χ2和t检验。

3.5 研究结果

3.5.1 症状改善程度: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依帕司他组)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1.89%;对照组(甲钴胺组)显效8例,有效1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57.89%。2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

3.5.2 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治疗组(依帕司他组)与对照组(甲钴胺组)分别进行组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腓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的比较,差异显著;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也显著。具体见表二。

3.5.3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l例患者出现眩晕、胸闷,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眩晕,l例腹部不适、轻度恶心,均未停药,l~5天后缓解,其他患者并未发现不良反应。治疗后血脂、肝肾功能、血常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

4 小结

DPN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因此,本文作者以此为例,通过对照比较的方法,探讨依帕司他的临床效用。结果证明,依帕司他确实具有改善DPN症状的效用,并且与其他药物(如甲钴胺)相比,临床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雷程灏, 王尧. 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并发症治疗中的作用. 现代医学, 2011, 39 (1).

[2] 邹会令, 孙宇, 曹长春. 依帕司他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0, 23 (12).

作者单位:201103 武警上海总队医院药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