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力“图”破解曲线背后的“玄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力“图”破解曲线背后的“玄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供给、需求曲线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命题者的青睐,在近几年高考选择题中频繁出现,且研究视角越来越新,考查知识越来越细、越来越活,大有愈演愈烈、欲罢不能之势。面对曲线图,不少学生因读不懂图意、理不清关系、摸不着边际而无从下手,萌生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这表明,曲线背后有“玄机”。

然而,只要我们认真研究需求、供给曲线理论,夯实基础,抓住特征,牵手数学,不断总结,增强信心,就一定能破解曲线”背后的玄机”,从而让教学增添乐趣,为高考赢得主动。

一、需求、供给曲线考查的两个维度

(一)据图判断供求(量)变化

需求曲线是反映商品本身价格与需求量关系的曲线(可以是直线型的,也可以是曲线型的)。

1. 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

【例1】(2009年北京文综试卷,第29题)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

【解题思路】(1)补充需求量的变化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化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在某一时刻对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量沿着无变动的需求曲线移动,是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各点的变化。(2)根据不同角度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并指出其与数学习惯的不同之处。(3)点明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最基本的图像特征。(4)运用需求法则即商品需求量与该商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解决问题。该题研究的角度是价格变动对需求的影响,即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致使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根据需求法则和需求曲线的特征,排除C、D;B反映的是随着车票价格上涨,乘车人次减少,明显与题意不符,故答案选A。

【例2】(2008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5题)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影响农民对家电的市场需求量。下列曲线图(横轴为需求量,纵轴为价格,d1为补贴前市场需求曲线,d2为补贴后市场需求曲线)能正确反映这一信息的是

【解题思路】(1)明确需求的变化的含义。需求曲线的变动,反映的是需求的变化。需求的变化不同于需求量的变化,它是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如消费者的收入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宏观政策、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的增加或减少,在图形上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需求增加,曲线右移;需求减少,曲线左移。(2)运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图像特征,作出判断、筛选,缩小选择范围。此题研究的是政府消费政策对需求的影响,根据需求法则,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化,故A和C入选,排除B和D。又因在商品价格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政府给农民一定的家电购置补贴会刺激消费,引起农民对家电需求的增加,需求曲线应向右移动,所以最后答案为C。

2. 供给量的变化与供给的变化

【例3】(2012年江苏文综试卷,第6题)左下图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 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 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1)供给量的变化的含义。供给量的变化是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由于某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所引起该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量沿着无变动的供给曲线移动,是同一条供给曲线上各点的变化。(2)供给的变化的含义。供给曲线的变动,反映的是供给的变化。供给的变化不同于供给量的变化,它是假定商品本身价格不变,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如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政府宏观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增加,曲线右移;供给减少,曲线左移。根据供给曲线变动的含义,排除②;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既不能说明供给减少,也不能说明供给增加,排除③;供给曲线右移,意味着供给增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都能增加商品供给量,故正确答案为B。

3. 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交点(均衡价格)的变化

【例4】(2012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8题)下列曲线图中,某商品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相交于E点。若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会引起E点向E′点方向移动。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曲线图是

【解题思路】商品的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交点是均衡价格,即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的价格。本题研究的角度是生产的技术水平的变动所引起的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生产该商品的企业普遍提高劳动生产率”意味着:一方面商品数量增加,另一方面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为什么不从价值量减少的角度思考问题?原因在于供给的变化反映的是非价格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动。C、D反映需求曲线的变动,明显与题意不符,应排除;A供给曲线左移,说明供给量减少,与题意不符,应排除;供给曲线右移,说明供给量增加,且由于供过于求,均衡价格E′点下降,正确答案为B。

(二)据图辨别商品归属

1.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

【例5】(2010年广东文综卷,第24题)下面两幅图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

当两商品的价格P均从P1同幅下降到P2时,对于需求量Q的变化,若有如下判断:①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同向变动;②两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③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高档耐用品;④两商品相比,商品甲是生活必需品,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题思路】由图可知,两商品价格同幅下降,都引起商品需求量增加,可以看出需求量与价格反向变动,排除①,选②;甲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幅度小于自身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缺乏弹性,乙商品需求数量变动的幅度大于自身价格变动的幅度,需求富有弹性,因而,甲商品是生活必需品,乙商品是高档耐用品,排除③,选④,故答案为D。

2. 替代品与互补品

【例6】(2010年山东文综试卷,第19题)甲商品价格(P甲)与以商品需求量(Q乙)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甲商品的需求量受乙商品价格的影响 ②甲商品价格上升会使乙商品价格下降 ③甲商品价值量降低时,人们对乙商品的需求增加 ④人们的某一特定需要,甲、乙两种商品都可以满足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题思路】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导致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需求量随之增加。由图可知,甲商品的价格与乙商品的需求量是同方向变动,因此甲、乙两种商品是替代品,①④入选;甲商品价格上升,乙商品需求量增加,乙商品的价格应上涨,排除②;甲商品价值量降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甲商品需求量增加,乙商品需求量减少,排除③,正确答案为B。

三、教学策略

1. 善于抓住特征

(1)“二量”习惯迥异。研究需求曲线、供给曲线时,习惯上把纵坐标上的P(价格)当作自变量,横坐标上的Q(数量)当作因变量。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否则,学生极易受数学习惯的影响,找不准真正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很难把经济学道理与坐标图结合起来。(2)开口方向不同。需求曲线是一条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曲线,其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向右下倾斜”;供给曲线是一条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曲线,其最基本特征是“向右上翘起”。善于识别开口方向是研究曲线图的第一反应,犹如饭前喝的“开口汤”,也是面对复杂图像时拨开乌云见天日的杀手锏。

2. 勤于图示教学

图文并茂的教学,具有直观、明了、生动、轻松、想象等特点,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精心设计、恰当运用图示教学法,能够化抽象为形象,化烦琐为简约,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演绎思维与归纳思维的有机结合,能收到清澈见底、入木三分的良好效果。

3. 巧于数学思维

(1)牵手数学,一针见血。如替代品的关系可以描述为一种商品价格和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呈同方向变动(即正相关),其交叉弹性系数大于零;互补品的特性可以描述为一种商品价格和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其交叉弹性系数小于零。(2)借用斜率,轻松省力。巧用斜率知识,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需求量与供给量的变化,研究的都是原有曲线上各点的变化,斜率不变;需求与供给的变化,研究的都是整体曲线的变动,此时斜率发生了变化;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识别,可以用“斜率”去判断,斜率与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化,斜率大的曲线,需求量变动小,是生活必需品;斜率小的曲线,需求量变动大,是高档耐用品。

4. 精于适度拓展

关于需求供给理论,教材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做题时产生困惑的主要原因是相关概念不清、知识不全,不补充知识学生无法解题,补充多了又会加重学生负担,因此,教师必须精于知识拓展,做到适时、适度、适当。如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一字之差,大相径庭。关于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品的判断,可以补充需求弹性系数的概念,它是指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需求弹性大,是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需求弹性小,是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