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发展生态蚕业与广西新农村建设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简要阐述广西发展生态蚕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广西生态蚕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相应提出发展广西生态蚕业的对策,旨在通过良性的经济循环促进广西蚕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 生态蚕业;新农村建设;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374(2013)01-0060-04
党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生态蚕业是按照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的原理,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把发展经济与建设优美环境、充分合理的利用与增殖资源统一起来,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实现经济与生态的两个良性循环,从而形成“合理投入,优化环境,持续发展,增加产量,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蚕业新格局[1]。蚕桑产业是广西的特色产业,“十一五”以来,广西抓住“东桑西移”的契机,调整蚕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努力将蚕桑业打造成一项富民工程。同时,通过利用蚕桑资源优势,发展生态种植、养殖的立体农业来促进新农村建设,增加蚕农收入,推动蚕区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协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关系,促进蚕桑产业的综合能力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发展生态蚕业于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生态蚕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进行分析,旨在促进广西生态蚕业良性循环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发展生态蚕业对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意义
广西蚕区市县按照中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来加强新农村建设,通过发展生态蚕业改变以往“脏、乱、差、散”的现象,形成了整洁、文明、富裕的村容村貌。尤其是发展与生态观光旅游结合为一体的广西生态蚕业,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发展生态蚕业是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随着“东桑西移”的实施,广西的产业结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传统的种桑养蚕的基础上,根据“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2]。通过蚕桑资源综合的开发利用、深加工以及生态蚕业建设模式,不仅提高蚕业生产效率,节约生产成本,还带动了蚕区商业、深加工、服务业、运输业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增加再就业机会,促进了社会稳定与农业经济的增长。
1.2发展生态蚕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产业
发展生态蚕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尤其对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的贫困山区,蚕桑业成为农户主要的经济来源。在部分蚕区,生态蚕业已成为农民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1.3发展生态蚕业有利于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改善村容村貌
实行科学的立体种植养殖和加工方式发展生态蚕业,,可充分利用当地的蚕桑资源、土地、劳力等资源优势,形成蚕桑经济的良性循环。传统的种桑养蚕中,蚕沙是最污染蚕区环境的物质,如今利用蚕沙作为一种特殊的清洁能源,进行发酵处理生产沼气,不仅提高资源利用率,还降低生产成本。把蚕沙资源转化为绿色能源,在为农村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3]。生态蚕业是环境与经济并重的产业,在产业推进的同时,有利于治理蚕区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面貌,推动村容村貌的改变。
1.4发展生态蚕业有利于蚕桑文化的传播与文明乡风的形成
蚕桑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将蚕桑文化与生态农业相结合,既可为蚕文化的传播提供新途径,又可丰富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4]。以生态农业景观、产品为旅游开发的资源,集桑园观光、桑椹采摘、桑蚕宴、蚕桑科普知识宣传为一体的休闲农业旅游,让游人在领略田园风光的同时,还可从中了解到蚕桑现代养殖新技术以及生态农业良性循环所带来的好处。同时还增加了蚕农的收入,改善了村容,形成了文明乡风,促进了蚕区新农村的环境建设。
2广西生态蚕业发展现状
广西农业部门把生态农业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突破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生态养猪、沼气池建设、生态水果、高效生态诱虫灯、小池生态养殖、捕食螨、水果套袋、黄虫板、免耕、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有机肥等先进实用的生态农业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取得了明显效果。生态型蚕桑业跃升全国第一,促进了蚕桑产业发展,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广西生态蚕业发展主要有以下模式:
2.1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模式
广西宜州市是全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蚕桑业是该市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产业之一。2005年起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蚕桑产业,蚕桑面积逐年扩大,2012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2.07万hm2,鲜茧产量达5.03万t,农民养蚕收入达18亿元。同时建设高效蚕桑示范基地,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与新品种不断促进蚕区品种的更新换代。
2.2基地示范带动模式
广西平果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蚕+沼+果”、“桑+灯+鱼”等蚕业生态模式,2011年建设20个“生态型优质、高产、高效桑蚕生产示范村(屯)”。同时,充分利用桑叶、桑椹(果)、桑枝、蚕沙、蚕蛹等蚕业副产品资源,开发应用桑枝食用菌、桑枝造纸、蚕蛹饲料等综合利用,推进生态蚕业和蚕业循环经济发展。宜州市通过建设刘三姐乡孟山屯、庆远镇太平村等生态蚕业示范村,形成“桑+灯+渔+蚕”生态种养模式,全面带动桑蚕生态村建设,加快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推进了农村“五改十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容县分别在容州镇千秋村、红光村、容西乡祖立村等进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有效促进了养殖业和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带动了沙田柚、荔枝、龙眼、八角、玉桂、蚕桑、兰花、养猪、养鸡、养鱼等产业发展,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培育了一批生态富民示范镇、示范村、示范户。
2.3协会、合作社带动模式
横县云表镇号称全国蚕桑生产第一大镇,通过实施科技项目,采取“科技+龙头企业(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培育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带富了一方农民,培养了一批人才,扶强了龙头企业。2012年底,该镇拥有桑园面积2800hm2,养蚕户1.3万户,全镇养蚕17.6万张,鲜茧产量1.26万t,产值3亿元,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种桑养蚕已成为云表镇农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
2.4生态旅游模式
钦州市灵山县官屯村农民梁绍东种植桑椹5333m2,供游客采摘、订购,大部分桑椹销往制酒企业,市场价格为40元/kg,年销售收入达80多万元。2012年4月份,他还举办了第一届农民桑果节,吸引了2000多名群众、游客前来参加,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年五一小长假吸引了超过5000名游客前来采摘桑椹。通过桑果节,许多群众达成了种植意向,梁绍东还接到10万株桑苗的订单。
3存在问题
3.1生态农业建设基础薄弱,环保意识不强
由于广西在生态蚕业开发起步较迟,生态农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对生态蚕业的认识不足,未形成成熟的蚕桑生态模式。加上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不够,蚕农环保意识不强,对生态蚕业的可持续发展认识有限,没能处理好改善生态环境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关系,制约了生态蚕业发展,生态蚕业的模式尚停留在自发式、小规模的状况。
3.2科技落后,资源利用率低
由于农村教育较为薄弱,蚕农对生态蚕业知识认识落后,加上科技术人员相对缺乏,蚕区农民沿用传统的种桑养蚕模式,缺乏对先进技术的认识与使用,对蚕桑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导致资源的浪费与生态的污染。
3.3农村基础建设设施落后
我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交通设施条件差,农田灌溉设施相对落后,通讯信息相对滞后。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了蚕农对信息的接受和应用,制约了生态蚕业开发的力度。
4对策
4.1加快蚕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布局
广西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需要实行战略性转向,由适应性、局部性、计划主导性调整转向战略性、全局性、市场主导性调整,并围绕这种转向进行调整路径的创新[5]。加快蚕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在于做好蚕桑优化改造。目前,广西大部分蚕区的桑园还是老桑园和低产桑园,要通过品种更新、引进优良品种,按照生态、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通过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合理优化资源布局,达到老桑园和低产桑园改造、技术改良、经营改善的目,促进蚕桑业的转型升级。
4.2创建蚕桑标准化综合示范基地,培养龙头企业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发展的思路,集中资源、合理配置,创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重点抓好示范基地以及示范户的建设,通过组织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示范带动等方式,不断扩大蚕桑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同时,发展“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进并培养龙头企业,建立风险保障机制,提高蚕业组织化程度,使种桑养蚕由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转变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有序生产经营[6],从而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全面带动整个蚕区产业的发展。
4.3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蚕区文化建设,提高蚕农素质
要加大蚕业科技的投入,开展省力化养蚕技术推广与示范,加大培训力度,加快优良蚕桑品种的推广,促进蚕桑产业的高效优质。坚持从科技文化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加大蚕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乡村文化站、图书室的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把蚕区文化建设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开展“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活动。通过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蚕农在学习与娱乐中接受新的理念、学到新的知识技能,提高整体素质,逐步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这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4.4提倡循环利用、节约环保的观念
生态蚕业是循环经济模式,从“资源-生产-消费-再生资源”的流程中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目的。要在蚕区大力推广节约能源、循环利用的生产模式,从政策上大力扶持循环经济,进一步拓宽蚕桑资源高效综合利用的领域。强化蚕业发展的环保理念,这对治理农村污染、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保证农民生活质量,推动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4.5加快蚕区信息服务化建设
加快蚕区现代信息化技术体系的建设,促进城乡间的蚕业信息的互动,包括网络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市场信息的交流与合作,让蚕农掌握蚕业的市场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以市场为导向抓好蚕桑产品产销加工,实现“产加销衔接、贸工农一体”,减少蚕桑业生产的盲目性。
4.6开拓创新,增强品牌效应
广西虽然是全国第一大蚕桑生产之地,但要发展生态蚕业,进一步提高蚕桑效益,仍需开拓创新,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特色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兴蚕、质量优先、效益第一的理念,推进区域化布局以产业化经营,要培养和打造具有广西特色的茧、丝、桑等产品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广西蚕业的可持续发展。
5小结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产业支持,广西发展生态蚕业适合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通过发展生态蚕业,对桑园进行的合理种植、养殖,减少了病虫害的危害,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节约了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增加了蚕业经济效益。因此,发展生态蚕业是提高农民收益、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参考文献:
[1] 钱忠兵,薛卫东,沈卫德.从干物流量谈发展生态蚕业-如皋市打造绿色低碳循环蚕业的例证分析[J].中国蚕业,2011, (2):58-61.
[2] 贺峰,雷海章.论生态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提要境,2005,15(2):23-26.
[3] 国家农业部,农业和农村节能减排十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2-21.
[4] 吴一舟.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J].蚕桑通报,2003,34(1):1-5.
[5] 庞汉生.广西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6,(7):1-4.
[6] 夏培康,卢焕仙.发展优质蚕桑基地 促进新农村建设[J].云南农业科技,2008增刊: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