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悬臂吊强度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的悬臂吊强度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利用三维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某型装置的三维模型,利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对该装置进行结构强度、刚度校核,为下一步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Solidworks Simulation;悬臂吊;有限元

引言

在制造业发展的今天,产品研发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完全不拘泥于二维CAD平面设计,三维建模软件及其分析功能已经基本满足设计工程师的需要,目前UG、Proe、Catia、Solidworks都兼有设计、分析的功能。不必转换格式,依据现有模型就可计算、校核、修改模型,大大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使得企业对市场供需的反应迅速,抓住先机,赢得市场。

本文利用Solidworks(后面都简称SW)进行悬臂吊模型建模,本产品——悬臂吊主要应用于液压钻机系统,用来起吊钻杆,这种结构在吊车中有广泛应用,由于悬臂吊距离地面比较高,能否在重量、经济、安全、稳定性、强度中取得合理的平衡,对其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是必要的。

1 建模

SW的建模功能方便快捷,体现在拉伸和旋转方面上,在CAD中按住Ctrl+C(复制),然后在SW草图中按住Ctrl+V(粘贴), 这种软件数据结合的非常好。很多型钢外形尺寸不需要再SW中再画一次,只要复制粘贴就可以完成了,方便到令人惊奇的程度!

步骤:(1) 打开cad中图纸(其中一个零部件),(2)线型修改,(3)复制,选择Ctrl+C,(4)在SW草图中Ctrl+V,(5)移动草图到原点附近,(6)拉伸(或旋转)。

此悬臂吊由液压缸、前支架、后支架、耳座、滑轮组组成,如图1所示。

2 各部件分别计算

由于模型整体划分网格数据过大,所以各部件分别计算强度,起吊载荷15T。

2.1 支架的工程算法

由于模型较大,利用有限元法分网会导致网格数量巨大,虽然采用梁单元是可以减少网格数量,由于结构比较简单,所以采用工程算法。结构图2所示:

根据力的合成分解,分别计算每个型钢的受力,然后根据

F1=F*cosθ1, F2= F*cosθ2 δ1= F1 /S δ2=F/S (数据省略)

δ1

[δ] 为许用应力。θ1,θ2为角度。

根据强度设计要求,满足强度设计条件,安全系数较大。

在复杂的受力即包含力和力矩的情况下,需要计算剪切应力 τ,最后按照材料第四强度理论进行校核。本文不需要计算剪切应力。

2.2 耳座的有限元算法

2.2.1 有限元理论及方法

基于弹塑性小变形有限元理论、空间立体平衡方程、几何方程、材料的物理方程建立矩阵方程。

在分析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合理的单元设置大小。理论上对单元值的设置越小越好,单元格数值越小,其产生的离散域近似程度越高,计算结果会更精确,但是单元数量增加会导致计算变慢。

(2)尽可能采用高阶单元。

(3)区别应力集中和应力奇异。应力集中是由于物体形状所产生的,是合理值,计算过程中一定保证算到合理的应力集中值。应力奇异是本身不存在的几何实际,例如不存在绝对的尖角,过渡的地方都有小圆角,只是很小而已,但是在建模的过程中,一个很小的尖角就可以忽略(例如棱边)。

2.2.2模型如图

2.2.3 有限元计算

(1)赋材料属性:材料为Q345,焊脚高度5毫米,本文没有考虑焊脚的情况。

(2)划分网格:主要是采用高阶四面体单元,如图4。在应力关键部位进行网格细化,图4中,焊脚部位为关键部位。

(3)边界条件:底板下表面底端固定。如果需要计算底板的强度,一般的方法就是引用假体,使得整体底板部位计算应力值不过刚,刚度过大会导致应力过大。本文认为底板强度足够。所以没有引进假体。

孔位置施加轴承载荷,载荷为正弦分布。solidworks simulation 提供了轴承载荷,可以自定义载荷分布,也可以选择抛物线和正弦分布。

(4)结果计算

如图5、6所示,结果最大值约为:88Mpa,位移:0.015毫米。应力集中区域,整体应力分布在17-88Mpa之间,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工艺上要求对焊缝和圆角、尖角过渡处进行倒钝处理,以防止应力集中,对应力较大的区域增加加强筋以提高其强度。

3 结语

笔者将SW及其仿真模块Simulation结合起来,对悬臂吊整体受载荷工况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提高了悬臂吊设计质量,缩短了设计周期,对于线性计算,完全没有必要导入Ansys或者Abaqus中进行,在不涉及到非线性的设计中,这种设计校核方法更为便捷和高效。

参考文献:

[l]朱文予.机械可靠性设计.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2]西北工业大学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教研室.激良贵主编.机械设计.北京:高等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