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我更关注画面背后的内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更关注画面背后的内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SHMJ:这些作品是什么时候画的?

苏梓寒:去年我完成的这些作品都以黑白单色居多,这样会使所要表现的主题和画面的主体显得更单纯一些。如果加上色彩可能会干扰作品主题的突出性,在完成作品的时候会过分注重色彩的分析使用,变成黑白单色后就单纯的多了。

SHMJ:今年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是什么?

苏梓寒:今年呢,要稍微变一变,画的是《色斑》系列,也是《私密空间》的延续和发展。人的皮肤有了色斑是身体内部出了问题,可能是血液也可能是内分泌。那当前社会出现的各种现象,追根求源也是社会内部出了问题。照片如果有了色斑可能是受了潮或者是破损造成的,运用到画面上,就使得画面有了时间性和一些不确定性。作品主题是有关于文化冲突方面,包括政治层面,历史层面的探讨。以往的作品更多是呈现场景现状,现在希望能深入挖掘。

SHMJ:感觉像是一个不断递进的创作过程。

苏梓寒:去年完成的系列作品叫《私密空间》。在这一系列中我尽量营造出一个不确定的空间内部泛着隐秘光线,有些作品上的光是故意留白,本来是想把光画出来的,但是最后发现留白显得更恰当。画面中主体物人处在特定空间内,射入的光具有侵犯性,或者说具有压迫性,很不合时宜。那束光重要的作用是提醒画中人自己仍然存在着。

SHMJ:你在完成作品的时候,会不会有意识无意识的带入自己的情绪在里面?

苏梓寒:应该说每一笔都会承载画家当时的情绪。

SHMJ:绘画的主题和您的情绪有关吗?

苏梓寒:这个倒不是很明显,我是习惯长期思考后再开始动笔,而不是表现当时的一刻情绪。是一种很理智的绘画方式,把很多方面因素想好了,再开始创作。而不是在绘画的过程中再寻找绘画状态。我习惯一步一步的循序渐进,先起素描稿,把轮廓确定下来,就开始推着画,有的画一遍,有的画两遍。我觉得绘画主题和画家长期的体验有关。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经历过集体意识的年代,而像我这样出生在七十年代的一批人,属于比较早拥有个人意识的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处在承上启下的历史阶段,现在都三十多岁,有了家庭,思考的东西也成熟起来,不像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来宋庄的时候我也二十五,六岁,一晃八年就过去了,当时还觉得三十岁是很遥远的事,也比较恐慌三十岁,现在一下子三十四了,在过程中倒是不觉得了。

SHMJ:我也有同感的,之前恐慌三十岁来着,但是一下过了三十岁,生活还是平静延续。

苏梓寒:自己有一种拒绝长大的感觉,人到了三十岁一般都要成家立业,责任感也慢慢重起来,一切都是自然发生的。对男人来讲三十岁到五十岁是出成绩的时候。大学毕业以后就去当了三年的老师。在地方上的学校美术老师是教不上美术的,只能去教其他的副科,结果学校委派我去教计算机。

SHMJ:怪不得,你的作品显得非常理性。目前图像泛滥的环境对你的创作会有影响吗?

苏梓寒:有的。我的绘画中包含着图像的成分,甚至我还画过负片,这对于图像本身的依赖性更强,首先还要技术处理一下,更是一种模仿。图像是技术的产物,需要依靠很多工具媒介来传播,计算机,互联网……在其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八十年代,我玩电子游戏,后来在电脑上玩,我上大学的时候,电脑还是“286”、“386”、“dos系统”。忽然出来了多媒体的概念对人们冲击是很大的。大家会通过媒介去了解认知一些事物,不像之前很多情况下要亲临大自然之中,对于画家们来说最直接的就是写生。但是对于我来讲作为一个职业画家,写生不是我首要解决的问题,我更关注社会和历史。怎样将自己的创作和当代社会,或者艺术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怎么往前走,这是我解决的首要问题。

SHMJ:这么说你的绘画更多的是表现社会、文化、历史层面的内容,有别于所谓的纯粹绘画。

苏梓寒:形式上的突破非常难。绘画对于我就是一种媒介,只不过是我的表达方式。比方说,有些人觉得绘画表达他的内心不是很贴切,有可能会选择其他的媒介,比方说:影像、图片、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只是媒介手段而已,不过我更习惯绘画的方式,表达起来更得心应手一些,所以才选择架上。假设有一天绘画满足不了我的时候,会选择装置和雕塑来表达,这都是有可能的。

SHMJ:我发现你的作品内容都以女性为主,能展开聊聊吗?

苏梓寒:是的,以女性主题为多,在我的作品里面,她们是作为消费品的符号所存在的,隐喻图像消费。我发现有些符号象征渐渐的都在被消费着,打个比方:传统里五角星代表着信仰,现在有可能被制作成各种装饰品,首饰什么的,慢慢融入世俗的生活之中。顺着这样的思路下去,我想表现年轻一代对于曲解与消费主题的作品。

SHMJ:为什么女性成为了消费品的代表符号?

苏梓寒:点开网络,会有各种铺天盖地的女性形象,她们各种各样有不同的身份和存在的价值,衣着时尚、品味颇高,甚至可望而不可及。当然现在也充斥着男色消费,只不过女性形象更唯美。

SHMJ:是不是男权社会,所以对女性消费更普遍一些。

苏梓寒:首先我作为男人,我欣赏的多半以女性为主,如果每天对着画男人也不太舒服。早期我是从网络图片入手,慢慢延续下来,就像是手的选择,画起来更舒服。每天工作都很紧张,工作量也很大,从早上到晚上,因为要反复的处理画面,把笔触尽量消解掉,画面衔接才恰当,所以会投入相当的时间。今年,又考虑把笔触再找回来,加强绘画感,手的因素加强一些。之前单纯追求一种图片感,主观的概括消解很多东西。

SHMJ:作为画家处在不同时代,彼此作品从形式到内涵都会有区别,时代感也会烙印在上面。

苏梓寒:六十年代的人,对集体和个人之间的诉求得不到纾解,很压抑,所以会出现很张扬宣泄的作品。我们很少关注他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更关心明天买什么手机更好,电脑的配置怎么再提高一些方便玩游戏,衣服买什么牌子,生活的主体更多都是在消费。我觉得我这代人暂时只关注这些,也许对于更年轻的一代来讲,他们也不再关心我们所关注的问题。

SHMJ:我接触到的很多画家在创作的时候,都好像是在“画自己”,不管是什么风格的,具象的也好,抽象的也好。

苏梓寒:有这种感觉,但是作品完成以后我觉得和我没有什么关系了。我会用局外人的眼光看待它们,看要表达的东西是不是在客观上到位了。我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十月份生,天枰座的嘛。就是喜欢唯美的事物,一出手也是这样,画面上如果笔触太表现了,心里就不舒服。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审美取向带进去了,可能是画家的局限性。

SHMJ:这种对唯美的喜好和成长背景有关系吗?

苏梓寒:我成长在工人家庭,家里人都在铁路上工作,生活上就和普通的家庭一摸一样。喜欢唯美的事物有可能和自己的性格有关系,天生的。

SHMJ:欣赏你的作品可以读解出你内在的时间线索,有一种过程感。

苏梓寒:最早的时候关注怎样能使画面更美一些,私密一些,画的很直接,对油控制的也不理想,因为没有钱只好用国产油,时间一久变色很严重。转变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市场忽然就冷淡下来,我开始考虑画面背后的内容,是否经得起推敲,咀嚼。于是就将自己的想法慢慢往作品里面融合,当然还是带有含蓄的隐喻性的表现,不是很直接的方法。直接的方式容易简单,疲于表面了。这几年大家创作上都更自由,不像前几年市场上会有主流的题材主流的作品。目前画什么怎么画都是可以的,更突出个人化了,寻找自己的创作语言,群体性的不太可能了。年轻艺术家,不再跟随上辈艺术家强调政治社会重任的承担,而只是想通过艺术展现个人的生存现实和心理感受。把文化大背景转换成绘画语言挺难,我也在尝试,有时不是很肯定。这有别于传统的写生所要解决的问题,当代年轻艺术家自己不知道前面的路往什么地方去,只有一步一步的个人摸索,都是实践者,和实验者。有时候就像是做功课,做了这门,别的门就不够了,马上要去补上。我是挺拧巴的一个人,做事情上总是觉得能更好一点,所以有的画廊说我可不可以变的稍微慢一点,他们的藏家总是跟不上我变换的角度。我是没有办法的,我还能进步一点,还能再进步一点……直到有一天我找到我的表达,可能就稳定了。

SHMJ:画廊希望你能稳定几年,对他们销售上有好处。

苏梓寒:画家风格稳定了,画廊就对画家有信心。我认为晚变不如早变,我宁愿把几年以后的功课提前拿到现在来做。

SHMJ:像你所说的,你总是在变,但是作为观者来讲,还是感觉是一个人的作品,有线索可循。

苏梓寒:所谓的脉络也很重要。功课总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那脉络就很清晰。昨天还有画廊老板让我做个十年回顾展,我给拒绝了,目前还没有串起一个脉络呢,等到二十年的时候再考虑吧。到时候四十多岁了,相对有东西可回顾,现在才三十多岁历史这么短哪有什么东西可回顾。我最近买了好多速写本,想从新开始画速写,自己从新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