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人本化的品德评价及其实施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人本化的品德评价及其实施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往往把学生当成被评价的客体对象,通过测量、数据统计、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品德操行进行数量化的评定,以此来划分学生的品德发展等级。这种评价模式是一种外在式的、缺乏主体性的品德评价模式,它没有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而是把学生纯粹当成了评价的客体对象。与此不同,人本化的品德评价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品德发展为本,倡导学生在品德评价中的主体性,通过人本化的评价目标、评价形式、评价方法等方面的建构,来促进品德评价的合理性、公正性和客观性,最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关 键 词 品德评价;品德发展;量化评价;人本化

作者简介 叶飞,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博士

品德评价一直是学校道德教育中的难题,它不但困扰着众多的品德课教师,同时也困扰着诸多的德育研究者。传统的品德评价主要是采取量化、实证、测量的方法,通过考试、测验、观察、问卷或者教师的印象打分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这种量化的品德评价方式看似具有科学性,但事实上存在着不少的弊端。“过去我们给学生品德打分,就像数学老师给数学成绩一样。这种品德评价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是我们德育中最主要的形式。”[1]当品德评价成为“数学老师给成绩一样”的时候,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也就被严重地简单化、数量化了。这种量化的品德评价模式容易操作,便于评定学生的品德等级,但是不利于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不利于尊重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也不利于全面考查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量化的品德评价模式与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的主体性、人本化、生活化的发展趋势是相违背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品德评价有必要从单一的量化评价体系中摆脱过来,实现品德评价的多元开放性,以便对学生的品德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价,实现以评价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

一、品德评价量化模式的弊端

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主张以实证的测量方法、数量化的检验手段来考查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这种评价方式虽然简单便利,易于操作,但是也隐藏着很大的不合理性。”[2]它所测量的往往只是学生的道德知识水平,而不是学生真实的道德涵养;它仅仅把学生当成被测量的对象,而忽视了对学生道德人格的尊重。概括来说,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严重弊端。

首先,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缺乏对儿童道德主体性的充分尊重。在量化评价模式中,学生仅仅是被评价的对象,不是自我评价的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几乎没有进行相互评价的权利,而品德评价似乎仅仅是教师的事情,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评价大权由教师独揽,儿童只是被动的评价客体。儿童始终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地位,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3]当品德评价仅仅是教师的特权,而学生缺失参与品德评价的权利的时候,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就面临着危机,而学生由于失去了参与品德评价的权利,他们的道德主体性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遭受挫伤,甚至可能会因此而失去道德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量化的评价方式无法准确地测量学生真实的道德发展水平。学生的道德发展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态度以及道德信念的发展等方面共同构成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某个单一的方面。因此,要想准确地评价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就必须对学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态度、道德信念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测量。但是,现行的量化评价方式主要是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进行评价,很难兼顾其他方面,这就容易造成学生品德评价的失真,而不能真实、准确、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甚至可能给予学生错误的品行评定,阻碍学生的品德发展。

最后,量化的评价方式也难以保证品德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公允性。从表面上看来,以考试、测评、教师印象打分等数量化的方式来给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进行量化测评,似乎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但是,事实上以考试的方式来测量学生的品德水平,难以保证品德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得高分,相反,品德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反而可能在考试、测评中得低分。而教师根据日常印象对学生的品德表现进行打分,可能造成品德评价较强的主观性。教师一般倾向于根据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品德发展,往往是学业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品德成绩也高,而学业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品德成绩也比较差,这就使得品德评价的过程难以做到真正的客观、公正,难以真实地反映学生品德的实际水平。

二、品德评价走向人本化的必要性分析

如上所述,品德评价的量化模式容易挫伤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也很难真实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反而有可能促使评价过程中不客观、不公正现象的发生,给学生贴上错误的品德标签,不仅无法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品德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品德评价应该由纯粹的量化评价走向真正的人本评价,以学生为本开展品德评价工作。人本化品德评价的必要性至少表现在以下两个基本方面。

一方面,只有以学生为本来开展品德评价,才能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道德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量化的品德评价模式往往只是把学生当成被评价的对象,站在学生的生活世界之外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显然不是以学生为本的评价方式,它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也没有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如何通过品德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充满着对学生的不尊重、不信任以及不关心,而不是真正的尊重学生、信赖学生、关怀学生。人本化的品德评价,它所要改变的正是量化评价模式的这些弊端,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评价问题,以学生的发展为品德评价的最终任务。只有品德评价真正回归了人本化,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本、以发展学生的道德品质为本,学校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学生道德发展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尊重、被关怀的人,而不仅仅是一个被评价、被打分的对象。如此,学生的品德发展将获得更好的基础和平台,而学生在被尊重、被关怀的品德教育环境中也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品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