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利用1978―2006年广东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产出的时间序列数据,测算了各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的产出弹性最大,是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和潜力较大。就广东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产出弹性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0-0039-03

一、引言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联方式,既包括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也包括产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在整个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的变动对经济增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产业结构的演进会促进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总量的增长也会促进产业结构的加速演进。这已经被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实践所证明。特别是在现代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演进和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文献综述和本文特色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是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其中的一个焦点。克拉克(1940)通过对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时期三次产业劳动投入和总产出的资料的整理和比较,提出了克拉克法则。库兹涅茨(1966)采用50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进行比较后发现, 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将伴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里昂惕夫(1953,1966)建立了投入产出分析体系,深入研究了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关系问题。钱纳里(1960)利用5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 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而制造业增长最大,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

国内的学者对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起步较晚。林毅夫(1997)的研究表明以重化工业为起点的“赶超战略”会内生出扭曲的宏观经济政策、资源的计划配置制度和毫无的微观经营机制“三位一体”的传统体制。刘伟(2002)的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三产业拉动,但第三产业的结构扩张会降低第一、第二产业对经济规模的正效应。叶依广(2003)发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率贡献平均在90%以上,其中工业的贡献率在60%左右,资源应该优先向工业部门倾斜。

我国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合理化和高度化。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究竟如何?为加速经济增长,尤其是可持续的发展,有必要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研究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长的影响,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在改革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经济快速增长,人均国民收入大幅提高。本文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利用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广东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测算了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而提出广东省如何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广东省的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参考。

三、模型建立和数据说明

(一)模型建立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看, 经济增长是一种投入产出关系, 产业结构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罗默(Romer,2000)通过对经济增长的计算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技术进步(包括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贡献的。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组织下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同的贡献。

因此,本文可以利用以下计量模型计量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二)数据说明

本文研究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选取的数据样本是1978-2006年,全部为时间序列数据。数据来源于《广东省统计年鉴》,产业的划分和数据均取用国家统计局发表的统计年鉴上的产业划分和数据。

四、回归结果和分析

(一)回归结果

本文利用方程(4)来定量测定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1978―2006的样本观测值,运用Eviews5.0的经济计量软件可以得到如下回归结果:

其中,括号内的数字表示T统计量。从拟合方程可以看出,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0.999898,调整后的判决系数R■=0.999886,F=81991.38。这说明回归系数均显著,第一、二、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有整体的解释意义;但是D―W统计量为0.516558,说明回归系数的残差项存在一定的序列相关性。该回归方程的参数估计在统计意义上不可置信。

为消除残差的序列相关性,运用带残差项的一阶自回归方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方程(6):

括号内的数字表示T统计量,该回归方程的判决系数R2=0.999982,调整后的判决系数R2=0.999979,F=325453.4,D - W统计量为1.603215。与方程(5)相比,方程(6)的判决系数和D - W统计量都有所提高,并且所有的估计参数都通过了T检验,有力地说明了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解释程度相当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与国内生产总值具有很强的线性关系,D - W统计量显示没有存在明显的序列相关性,回归效果较好。

(二)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修正的回归结果,本文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并进行分析:

首先,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产出弹性不同。根据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划分方法和方程(4)可知,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195428、0.434536、0.330587,即第一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195428%;第二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34536%;第三产业的产出量每增长1%会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330587%。因此,对于广东省的经济增长而言,第二产业的拉动作用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

其次,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结构弹性不同。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绘制出三次产业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图。如图1所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平均为19.82%、44.56%、35.62%。由此可见,扩大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会促进广东省经济的快速增长。

最后,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不同。根据相关的数据,通过计算可以得出,就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而言,第二产业的边际效应最大,是第一产业的2.22倍,是第三产业的1.31倍;第三产业的边际效应次之,是第一产业的1.69倍;第一产业的边际效应最小。可见,广东省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同时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以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综上所述,对广东省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最大的是第二产业,稳定地推动着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较大,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不断增大,有着较好的增长空间,对经济增长的持续推动作用比较大。但是,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相对比较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减小,难以对经济增长起到主要的推动作用。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五、相关建议

运用广东省1978―2006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及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据统计,2006年广东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 077元,超过人均3500美元的水平。按照工业化的阶段划分标准,广东的经济发展格局已经处于工业化发展后期。这说明现代经济增长, 是通过产业结构变化带动的非均衡增长。我国的经济增长是利用“后发优势”、“大国效应”等有利条件, 提前把现代产业部门引入产业结构,实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二元结构”成为了我国的典型经济结构,这是和发达国家由农业支持轻工业、轻工业支持重工业的发展道路所不同的。为了改变只重速度,忽视效益的粗放型速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我国必须向产业结构变化的结构效益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促进第二产业的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较为稳定,重化工业能耗高,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产业,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因此,要重点扶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稳固发展基础产业,建立产业间的关联机制,促进产业间的协调发展;要注重改造现有的生产结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要积极发展生态化产业,充分利用资源,减少废物产生,循环利用物资,消除环境破坏,达到提高经济发展规模和质量的目的;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提高国际竞争力。

2.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的优化,以实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快速增加,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据统计,第三产业也是就业增长最快的产业。但是目前广东省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够,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文化产业规模偏小,尤其是新型文化产业发展滞后,与整体经济的互动性差,竞争力有待增强。教育和科研仍是广东的“短板”,金融业发展也滞后于长三角地区。因此,要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提升产业素质,增强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要加快第三产业市场化步伐,促进市场机制的作用。

3.改造发展第一产业。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最低。广东省的耕地资源相对较少,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特别是种植业收入相对处于劣势。因此,要加快农业结构战略调整的步伐,将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化的农业改造,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农民自主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稳定产量,提高质量;要积极开发绿色食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特色产品,使农业从数量型增长向以质量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集约型农业转变。

4.注重培育支柱产业。广东的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化工)和三大潜力产业(森工造纸、医药、汽车)总体技术水平不高,科技原创和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和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产业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价值链、产业链的低端,导致产业规模大而获利能力低。因此,要将这类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来发展,逐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向产业链高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参考文献:

[1]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和经济改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2]刘伟,李绍荣.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02,(5):14-21.

[3]叶依广,曹乾.我国产业部门增长效应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03,(5):304-307.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