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彪题体”的报纸标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彪题体”的报纸标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标题;彪题;报纸角色转变

随着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报纸在近两年渐渐摸索出了一条“彪题体”路线——即用尖锐的、彪悍的、情绪化的,甚至是激愤的语言作“新闻标题”。这种“彪题体”路线使一些报纸具有了 “个性”,拥有了“力量”,深受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喜爱。很多读者,就是因为某一个“彪题”而爱上一份报纸,并成为其忠实铁粉。 “彪题体”,是新闻标题的语言进化的结果。

一、标题,可以有多 “彪悍”

所谓的“彪题”究竟是什么样呢?请看以下示例

例一:(引)蒙牛称致癌牛奶问题出在饲料上

(主)《草,这次是你的错!》

这是《东方卫报》2011年12月28日的报纸标题,当时全国各大媒体都已经做了蒙牛奶含有致癌物的报道,对此,蒙牛做出解释称,这些致癌物来源于奶牛的饲料。同样的内容,大部分媒体的新闻标题都是类似于《蒙牛超强致癌物质因饲料所致》。而《东方卫报》标题的妙处在于一语“多关”。首先,从字面上,它说清楚了有毒的问题在于“草”、在于饲料,另一方面,又借用了“国骂”的网络版,表达了愤怒。此外,在字面的背后还可以看出媒体对企业推脱责任的讥讽。在这一新闻事情发生之前,也出现过一些推脱责任的相关事件:有的政府机关、有的国有企业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总是将责任推给那些无关紧要的“临时工”之类,因此,标题《草,这次是你的错!》同时也表达了《东方卫报》对当时一系列推责事件的强烈不满,为报纸注入了鲜明的个性。

例二:(引题)2011年11月11日,国足“客场”0∶1不敌伊拉克

(双主)《报道国足生死战的版面

不是留白,是白留了!》

这是2011年11月12日《新文化报》的标题。配合这一“彪题”,《新文化报》的版式设计给了它足够大的“留白”。笔者作为报纸编辑,完全理解此标题背后的故事。因为当天全国媒体都做了两手准备:赢了,大篇幅“猛烈”报道;输了,立刻用杂西杂八的小稿把剩下的“天窗”砌上。就在其他媒体以郁闷的心情做“砌砖工”的时候,《新文化报》将“天窗”敞开,赫然写上了大实话:“白留了!”。这个标题,把“国足失球”、“球迷失落”、“媒体失态”三件事情揉在一起,制造了一个“冷笑话”。《新文化报》也因此拥有了一种“不羁”的性格色彩。

二、“彪题”,可以有“穿越”逻辑

标题,其实有各种“彪”。有的是“彪”在气势上,有的是“彪”在逻辑,有的是“彪”在形式上。以下,笔者想举一个“逻辑彪”的例子:

例一:(三行主标题)

《国庆出游

“天宫一号”昨晚出发

你哪天动身?》

这是《江淮晨报》2011年9月30日当天的封面标题。以往,新闻标题只是针对某事件的“点睛”之笔。而现在,一些报纸的封面标题已经不再拘泥于文章标题的概念,而是开始为当天的整份报纸起标题,将新闻事件与新闻事件“串联”起来,玩起了“大串烧”,让读者感受到报纸可以在“时空”中自由穿梭的畅快。《江淮晨报》当日就是这样,把“国庆到了”“天宫发射”“民众出游”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让人感到,报纸不再是一张消息纸,它可以是一个朋友,以聊天的形式告诉了你当天的大事。报纸不再是割裂信息的集合体,它可以具有“人性”,他有疼有爱,有智慧有脾气。

关于标题的“逻辑彪”现在其实已经被普遍接受,以下还有两例,供看客品评:

例二:(三行主题)

前天醒来,IPHONE5没了

昨天醒来,乔布斯没了

明天醒来,国庆假期没了

这是《扬子晚报》2011年10月7日的封页标题。该报将“乔布斯病逝”、“IPHONE4S”以及“人大代表建议取消国庆假期”几个事件整合在一起,事件说完了,“失落”和“惆怅感”也制造出来了。

例三:(二行主题)

《春晚还在,本山退了

相机还在,胶卷没了》

这是《华商报》2012年1月20日的封页标题,该报将“赵本山退出春晚”的娱乐新闻与“柯达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的国际经济新闻拼接组合在一起。这是一个“1+1>2”的组合标题。单单是讲《本山“炒”春晚》或者《柯达要破产》都只是告诉了读者两件新鲜事儿,但当两件事情以“在”和“不在”的含意组词造句的时候,就不能不让人联想起:那些曾经以为会“永远都在”的东西,这回“真没了”!

三、“彪题”制作,不是“火大”就行

怎样把“标题”制造成“彪题”呢?可不是靠一股子“狠劲”“蛮劲”“火大”就能做到的。

笔者注意到,如果单纯是“就一事”“论一事”的标题,那么此“势”必“单”,此“力”必“薄”。事实上,真正堪以“彪悍”两字的,都是那些有“事件积累”、有“情绪累积”而最终“爆发”出来的“彪题”。

比如前文已经列举出的《草,这次是你的错》,就含有民众在一段时间内对“国家食品不安全”、对“企业不负责任”等一系列行为的不满,有了这个标题,人们累积起来的愤怒喷泻而出。

当然,除了“情绪累积”爆发外,也有“回忆积累”的爆发形式。以下就为此例:

例一:(三行引题)

求了一辈子幸福,到老了,明白了

幸福是什么?

答:幸福就是遭罪

(主)《不玩了!回家了!》

这是《第一时间》2012年1月20日的标题。同样是“本山退春晚”这件事,该报的引题恰当地引用了早已被人们所熟悉的“本山台词”。而且,为了强化台词,该报在版式设计上不惜用了很大的空间将引题“切”成三行,并以大字号呈现。在这种“强化”之下,读者的记忆和情感都被唤醒,而接下来的一行主标题是:“不玩了!回家了!”——赵本山于是“活生生”地站在了读者的面前,就如同他每一次“活生生”地站在舞台上一样,这一次,他用“本山腔儿”倔倔地说出句:“不玩了!回家了!”

例二:(主)《足协能像QQ群一样解散就好了》

(副)恶心提示:世界杯预选赛国足0∶1再负伊拉克,仅存理论出现希望

这是《东莞时报》2011年11月12日的标题。这个标题并不愤怒,但也一样有个性。这种个性在于其语言年轻化,想象“IT化”。以往的标题制作,编辑也经常采用“打比方”、找“通感”的方法,不过,我们“通开”的都是或“风花雪月”或“柴米油盐”的“旧事物”,比如《老师讲课也“缺斤短两”》之类的,但《东莞时报》的这个标题通开的是“QQ群”,通开的是网络新媒体,这种“Q”感,天生带着一种“随意”一种“自由”,在“QQ群”这个可爱新鲜的团体形式面前,“足协”这个老掉牙的旧体制产物显得愈发老态龙钟!这是一种在对“陈旧”的恶感累积后,人们渴望“求新”的爆发。

四、从“彪题”化看报纸角色转变

笔者认为,“彪题”是报纸在与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竞争中,吸收了“网络语言”精华后生发出来的,“彪题”可以成为报纸在竞争中的一个“独门武器”。

中国的语言和文字各有其博大精深。语言可以被拿来“玩儿”,文字也可以被拿来“玩儿”。你想从播音员的播报中听出“一语双关”?很难!很多字同“音”不同“意”,你只有看到了文字,才能顿悟其种的有趣和可爱。

此外,“彪题体”的出现也是报纸“个性化”的产物。从前在报道竞争不算激烈的年代,报纸只要本本分分地传递消息,即便是“千报一面”也没有太大关系。但如今信息渠道“平面化”了,想要好好地生存下来,报纸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做“有背景”的纸媒,要么做“有个性”的纸媒。因此,很多报纸发出呐喊:做有观点的报纸,做有力量的新闻!这其实是求生的“呼喊”,非如此,便会沉没于信息之海。

“彪题体”已经流行了,但种类并不多,数量并不大。接下来的“彪题体”会不会泛滥进而被厌之弃之抛之?笔者认为,“彪题体”只是报纸“个性化”的一样武器,如同这世界上所有武器一样,它必须不断升级扩展翻新花样……这也是我等纸媒人应该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