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多读、多写、多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语文教育论集》里说:“在课堂里教语文的
最终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因此,一边教, 一边可以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
叶老的这一番话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为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要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狠抓学生读、写、思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关健环节。可是,在当前课时有限, 课本又是采用文选形式的情况下怎样做到“多读、多写、多思”, 怎样有意识地按照新课程要求,目的明确地、综合性地、连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和培养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读”的能力的培养
首先是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学生的读书兴趣是不尽相同的。
为了调动他们阅读的积级性, 我在教学中一般都要精心设计, 有针对性地或讲述故事高潮,或描绘精彩的镜头,或叙述有趣的片断,或朗诵优美的语段或分折精巧的构思,把学生带进阅读的境界。
读的能力同认读、理解、欣赏等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培养读的能力中抓住上述环节,能使读的能力充实而富有生机。关于认读,学生在读的过程中, 我要求学生应该眼看书本,口读其音, 用心专一。切不要手拿书本,东张西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字音要读准,句子要读得流畅。
关于理解, 我要求学生认真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不仅要知其然, 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或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或由教师帮助完成。
关于欣赏,我要求学生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对名家名作的内容形式风格等要有精当的鉴别,欣赏其内在的美, 形式的美。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在课内加强指导外,还可利用课外时间来进行指导。
当然,这里所说的“多读”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前提下,做到每学期多读几本课外读物, 每月多读几篇补充文章,每篇课文多读几遍,力求熟读成诵。
二、“写”的能力的培养
中学语文教学中“写”,是一个大难题, 学生写作能力偏低,怕写作文,不知道怎样着手。我首先提高学生对作文的认识, 强调作文也就是“说话”。怎样想,就怎样说,怎徉说.就怎样写。不要为作文而另编一套话语。打破作文上的“神秘观念”。教学中则把作文与说话、写话结合起来,又结合期中、期末考试,反复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有60%的人基本达到了写作要求。写的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能力的一种反映, 思不清,写来就乱。针对中学生思维混乱的现象, 我有意识地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如写命题作文《春天的脚步》时,我先让学生写“春草”、“春雨”、春风、“春花”、“春天的树木”等小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观察点去把握春天的特征,全面认识春天,懂得整理自己的思路,最后完成命题作文。
三、思维能力的培养
只有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门”,学生才有可能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把知识从“身外之物”转化为自已的财富。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应该是不断“有疑―无疑一有疑”的过程, 是不断见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学则是需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如果不能见疑,思维得不到发展, 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怎样才能使学生“见疑”?我在教学中常用“设疑问难、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人”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例如在教杨朔的《荔枝蜜》一课时,多数学生都能很快地说出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歌颂农民为造福人民而进行的辛勤劳动。这虽然也是学生们思考的结果, 但是还未道出《荔枝蜜》更深一层的东西,我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是用哪个关键的词语来表现文章特殊的主题思想的?同学们经过努力,找出了“酿造”这个关键的词语后,我又继续加大思维强度,又提出:拿“酿造”与“创造”“建造”等词相比较,联系课文的内容,深入地说明它有什么独特的深刻的含义?经过启发, 学生联系课文的内容,才逐步体味道:作者用提炼出的“酿造”一词来歌颂的不是一般的劳动,而是那种既辛勤又艰苦的劳动;这种劳动不是单独进行的,而是集体的,大量的, 一起进行的;不是断断续续的,而是夜以继日的;不是惊天动地的, 而是平凡的, 不声不响的,不容易为他人觉知的;创造出来的东西不是事物而单的堆积,形式的改变,而是新的,起了质的变化的东西。这是创造性的劳动。这种新的产品又是那样香甜可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有―蜜蜂在“酿造”蜜,农民在“酿造”生活,这就是《荔枝蜜》的特殊的主题思想。从而打开了学生们的思路。再如,一次在上完《愚公移山》后,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大声发问:“老师,愚公为什么不移屋, 偏要移山?移屋不是比移山更加方便吗?”我认为这个问题提得好,触及到了课文的本质。于是抓住这个时机,根据课文的体载用作者要表达的主题进行解释。我又因势利导地提问谁能联系过去和现在的事实说明《愚公移山》这个主题思想的教育意义?经过启发、议论,学生们都知道了:过去用《愚公移山》“见难思变”的精神,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不怕困难,排除万难,去搬掉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今天, 我们的祖国还不很发达,困难还较多,也我们不能“见难思迁”, 仍然要有老愚公的“见难思变”的精神,立足本土,放眼世界,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有时候.我还让学生开展提问题比赛, 目的是让学生个个都思考问题,想得多一点、远一点、深一点。思路越宽广,发现问题也就越敏捷。针对他们的问题,我探入地分析小说的思想内容,把数学重点放在“向好人好事学习,自觉地不断克服自己思想上的弱点”上, 同学生共同活动, 理清了“我”从自私思想作怪―大感不满到感倩上的激动―大受震动, 到道理上的懂得―大觉不妥到思想上的真心认识―大为清醒, 思想感情一步步发展,最后把认识提高到了一个高度的线索。归结出“我”向好人好事学习,开展权极的思想斗争的主题, 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中, 为提高学生读、写、思的能力,作了多方面的摸索尝试,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到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教学结构,教学关系得到了改善,因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学生读、写、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是无止境的。我将继续探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