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苓桂泽合剂治疗痰饮眩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苓桂泽合剂治疗痰饮眩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07-01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嗜酒肥甘,忧思恼怒, 致使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阻滞中焦,清阳不升而发为眩晕。笔者采用苓桂泽合剂治疗痰饮眩晕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眩晕;苓桂术甘汤,泽泻汤

眩晕症在临床为常见多发病。笔者自2008~2011年间采用苓桂术甘汤合泽泻汤加减治疗60例眩晕,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自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门诊治疗的风痰眩晕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32例,年龄19~72岁,平均46岁,病程1个月~3年,平均6~7个月。纳入标准:①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甚则仆倒。②可伴有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③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④测血压、查血常规、TCD,有条件的做CT。排除标准:脑出血、肿瘤、严重的血液病等。本方所治之风痰眩晕,以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为辨证要点。

2 治疗方法

予苓桂泽合剂加减治疗,方药组成:茯苓20g, 桂枝12g,炒白术15g , 泽泻50g,姜半夏12g,陈皮15g,川芎15g,丹参15g,炙甘草6g。眩晕甚者加天麻10g,白10g以平肝潜阳;干呕、巅顶疼痛者,加吴茱萸6g以温中暖肝,开郁止痛;身颤动而水气上泛者,加附子6g以温散水气;疲乏易困者,加党参15g、黄芪15g以益气健脾;脘闷腹胀、不思饮食者加砂仁10g、白豆蔻10g,以芳香和胃。水煎服, 1剂/日,分两次服,疗程为3周。

3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显效:眩晕及伴发症状基本消失;有效:眩晕及伴发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菩。

治疗结果:治愈26例(43.3%),好转30例(50%),无效4例(1.4%),总有效率为93.3%。

4 病案举例

黄某.男.39岁。五天前发病,头目眩晕,恶心,呕吐痰涎,不能进食,脉弱细滑,苔薄腻水滑。证属肝肾阴虚,肝阳夹痰,胃失和降。治以化痰平肝降逆和胃。药用茯苓20g, 桂枝12g,炒白术15g , 泽泻50g,天麻10g,白10g,姜半夏12g,陈皮15g,川芎15g,丹参15g,炙甘草6g。5剂,每日1剂水煎服。忌食辛辣油腻及吸烟。药后眩晕,呕吐止,渐能进食。治宗原法,上方加党参15g、黄芪15g,再进10剂后症状基本消失。3周后来告,体质增强,眩晕未发,后随访一年均未再发。

5 体会

痰为人体水液代谢的病理性产物。人以水谷为本,而水液的正常代谢,有赖于脏腑的协同作用。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结,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耽,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医宗必读•卷九》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丹溪心法•头晕》中指出:“无痰不作”。 据笔者近几年的临床观察,眩晕以痰饮上蒙清窍,清阳不升者为多见。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嗜酒肥甘,忧思恼怒,致使脾胃健运失司,水湿内停,积聚生痰,阻滞中焦,清阳不升而发为眩晕。《金匮》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苓佳术甘汤力温而不燥,利而不峻,为痰饮之和剂,可令饮去脾健。尤在泾亦云:“水饮之邪,上乘清阳之位,则为冒眩……泽泻泻水气,白术补土气以胜水也。”两方合用,再加丹参、川芎活血,半夏、陈皮理气和胃,诸药相合,补泻得宜,健脾去湿,活血和胃,饮邪自去,眩晕得愈。故治疗痰饮眩晕疗效较好。

作者单位:210000 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