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历史知识点繁多复杂,在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也就是在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关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必将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事半功倍的保障。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结合历史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怎么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呢?我认为可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未雨绸缪,预习与启发

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开端,通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加深和巩固对知识理解与记忆。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

提倡预习,同时培养了一种自主探究的品质以及影响一生的自学能力。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教师就必须对学生提出学习社会学科的预习要求:

1.重视预习,每节新课都要求预习。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教师抽查预习情况。

2.明确预习的要求,预习不是简单的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找到答案,找出新的疑点,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3.指导学生预习方法。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学会圈点批注、摘抄、做卡片、编写阅读提纲或阅读提要。例如,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把历史上名人的典故做成卡片,则可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二、因材施教,培养学习兴趣

新课程背景下,老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改变。新课程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之中,从而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在课堂上还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也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对学习发生更大的兴趣。

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历史场景、事件和人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增加了教学的立体感,学生学习历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被调动了。

三、有的放矢,专注的课堂学习习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学科相对语文等学科普遍不被学校、家长、学生重视,在此背景下要提高学科成绩,必须提高课堂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只有认真听课,方能心领神会,教学互动,以达到课堂学习的最佳境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强调学生专心听课习惯的养成:

1.培养学生专注课堂。分心是注意的反面,分心不是没有注意,只是没有把注意指向和集中在当前的学习任务上,心不在焉,其结果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教师可以通过巧设问题、练习复习、故事幽默、表演竞赛、正确评价等各种方式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的心思都在课堂上。

2.积极思考,敢于提问。积极思考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新课程重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参与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的。

3.做好课堂笔记。记录老师所讲的重点、难点。当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随手记下来,以便课后再去问老师。

四、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人的遗忘有先快后慢的特点。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特别是历史事件和年份年号等。在复习是要注意:

1.趁热打铁要求学生养成当天课程当天复习的习惯。在复习时让学生先尽量回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当一时不能全部想起来也没有关系,这正是发现了自己的薄落环节。整个复习过程都要提倡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2.化整为零,各个击破阶段复习可以解决各部分知识的之间的联系,对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是指对知识的掌握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也就是从整体、全局或联系中去掌握具体的历史事件、概念、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等

3.比较复习,化零为整,例如,在教学了“”后,就要求学生复习“辛亥革命”,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点。这样既可以掌握两个运动的异同,并且对性质、革命范畴、领导阶级,群众基础等容易混淆、难以理解的知识点,从深层次上理解弄懂,更能深层次的理解为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抓住重点,口手脑协调。历史学科为文科,我们不妨可以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在课堂读一读,写一写,背一背。来个现场课堂小比赛,也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5.精选练习,当堂达标。“学生的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此,学生学习之后必须及时当堂训练以反馈其所学情况,并进一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

五、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如何布置有效的作业,我是这样做的。在课堂教学中摒弃满堂灌的陈旧教学形式,把一定的时间留给学生,能在课堂上解决的作业,决不留在课后,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当场反馈,相机指导。做到作业量适中,难度适宜,梯度适当。设计作业时关注学生全体,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挖掘学生潜能,让学生从作业中同样能体验到经过思维所获得的收获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不把作业当成负担,当成是不得不为苦于交差的被动式劳动。老师在批阅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的语言,也是让学生增强自信和兴趣的好方法,一句温馨的评语,可能会让学生欣喜一阵子甚至改变他的学习态度。

六、重视良好的考试习惯

在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运用能力、综合能力进行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要注意考试的方法、策略等,形成良好的考试习惯:

1.书写规范是基础。常言道,字如其人,见字如见人。在考试时的字稀疏邋遢让人辨认不清给批卷的老师的感觉是此人思维混乱不清,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所以要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学生书写方面的要求,要求学生要用心去写,尽量做到格式统一、字迹工整、一丝不苟。

2.认真审题是关键。审题就是认真阅读、真正理解题意,对于题目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每钟符号都要看清楚、看准确。切忌“看了一半就开工”,这样会造成“南辕北辙”,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

3.仔细复查是保证。当所有题目都做好了后,先检查在做题过程中有疑问的题目,时间充足的话检查整张试题。在检查选择题是否正确时,如果没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学生不要轻易更改答案,非选择题着重检查答案是否符合题意,回答是否完整等。

着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养成习惯。”而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所以在社会教学中应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逐渐养成。而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成为学生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