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幸福终点站”其实并不幸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幸福终点站”其实并不幸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题目: 文 导语:同斯诺登一样滞留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大有人在,这些“无家可归”的黑户们只能日复一日地生活在一个狭小而封闭的空间中。

尽管各种传言称他将前往古巴、厄瓜多尔等拉美国家,但从6月23日离开香港、飞抵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以来,美国“棱镜门”的泄密者斯诺登一直停留在那里的国际中转区,理论上他甚至没有进入俄罗斯境内。

7月12日,斯诺登主动在中转区与俄罗斯和国际人权组织代表、知名律师、杜马议员等会面,重提向俄罗斯申请政治避难。俄媒称,“乘客”斯诺登感觉良好、身体健康。他住在便利的胶囊旅馆里,可以洗澡、理发,不过一切都需要自费。他也可以进入“为值班员工准备的特殊休息室”,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他的安全能够得到保证。

外界在关注斯诺登命运的同时,也对机场的国际中转区产生了兴趣。尽管斯诺登已经在莫斯科的机场中转区停留了一个月有余,但《华盛顿邮报》称:“迄今为止,斯诺登滞留机场的时间同他的前辈比起来,简直是小巫见大巫。”那么,在滞留机场这件事上,斯诺登有哪些“前辈”?他们又为何被困机场?

苦守戴高乐机场18年

在斯诺登之前,“赖”在机场国际中转区的人中最著名也是滞留时间最久的,是伊朗人迈尔汉·卡里米·纳赛里。他于1977年被伊朗驱逐出境,在法国戴高乐机场一待就是18年,成为多部电影的原型,其中就包括2004年由汤姆·汉克斯主演的《幸福终点站》。

1977年,纳赛里刚从英国学成归国,因为参加了一场反对伊朗国王的抗议,他被驱逐出境。没有护照的纳赛里开始向欧洲国家寻求难民地位,但反复被拒。1981年,他的难民身份终于被比利时承认,纳赛里可以申请成为一个欧洲国家的公民。

作为英伊混血,纳赛里决定去英国“寻亲”,但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1988年,他在巴黎时行李被偷,所有能证明身份的文件全部消失。不甘心的纳赛里仍买了一张飞往英国的机票,结果未能登上飞机,被直接送回了戴高乐机场。

法国警察以“非法入境”为由逮捕了他,但因为他没有任何身份文件,警方不知道该将纳赛里遣送回哪个国家。在这种情况下,纳赛里在戴高乐机场暂时安顿下来。一个律师志愿帮他打官司,1992年,法国一家法院判决纳赛里是“合法入境”,法国不能驱逐他。

可是,法院虽不允许驱逐他,却也没发放给他法国的难民身份或允许他登上英国飞机的签证。当初给他发放难民证件的比利时又踢起了皮球,刻意不给他换领新的文件。纳赛里仍是个“黑户”,除了机场他哪儿也去不了。就这样,纳赛里在机场彻底住下了。

和电影中描述的一样,纳赛里的生活作息很规律:每天5点半,他会赶在机场迎来大批乘客前起床、洗漱完毕,然后靠阅读打发时间。他读许多报纸和杂志,还喜欢和书店的员工探讨书籍。有时,会有旅客过来和他喝杯咖啡聊聊天。晚上,等机场的商店关门后,他就洗漱就寝。

纳赛里每周洗一次衣服,然后把它们晾在卫生间里。他的衣服干净整洁,胡子也刮得很利落。他把唯一的一件西装挂在手推车上,还用塑料袋罩着,像刚从干洗店拿出来一样,所有行李也都整齐地放在行李箱里。

作为机场的“钉子户”,纳赛里还与工作人员成了朋友。“他不会伤害任何人,”机场一家饭店的老板斯塔尔说,“每个人都很照顾他。”机场的牧师每周都会过来探望他几次,医生也不时过来帮他检查身体。有时,好心的旅客会给他一些衣物,不过他总是拒绝,理由是他不是乞丐。有几次,他还将捡到的旅客丢失的钱财交给警察。

2004年,《幸福终点站》上映,纳赛里成了全球名人,因为影片就是以他为原型。而习惯了机场生活的纳赛里越来越抗拒离开。法国后来给他发放了居留许可,这样他就可以自由活动。但纳赛里拒绝签字,因为文件将他的国籍写成了伊朗,他希望改成英国。

为纳赛里拍摄过纪录片的伊朗导演库洛斯认为,长期在封闭的空间里度日,已经让纳赛里害怕外面的生活。2006年的一天,纳赛里的传奇被迫终结:他因生病住院,出院后被送到巴黎的一家收容站。自此,他离开了生活18年之久的机场中转区,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逃离机场这座监狱

相比于纳赛里,巴勒斯坦难民·阿里·巴尼什没什么名气。但他几乎是和斯诺登在同一时期停留在机场的中转区,两人相距2000多公里。据BBC报道,巴尼什已经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国际机场停留了四个多月,他说:“在机场里生活让我抓狂。”

每天早晨,巴尼什都会在机场的广播声音中醒来。那个无数次高声播报航班信息、“闸门即将关闭”以及海关规章的单调女声,对他来说成了条件反射,“我快要疯了。”他被限制在机场中转区一间两三平米的小屋里,没有窗户,他的脸苍白而浮肿。

阿拉木图国际机场的规模不大,也没有众多供旅客休闲、购物的场所。对于被迫停留在这里的巴尼什而言,四个多月实在是一种煎熬,他甚至无权走进那些免税店或高价的咖啡厅换换心情。

巴尼什今年26岁,出生在伊拉克。如今他待在机场工作人员所谓的“无菌区”中,因为没有签证,他不能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同时因为没有能进入其他国家的签证,以色列不允许他前往巴勒斯坦的领地,而联合国机构认为由于没有一名亲属身在伊拉克,让他回到自己的出生地也不安全。

巴尼什曾经在迪拜担任室内装饰设计师,成家立业的愿望驱动着他来到哈萨克斯坦,他的女朋友奥莉希娅已经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两人在迪拜相遇,陷入爱河的他们打算到女方的国家哈萨克斯坦登记结婚。但到达机场后,巴尼什丢了难民旅行证,而他的哈萨克以及阿联酋签证都已过期。

巴尼什曾飞往伊斯坦布尔,希望在那里更新他的哈萨克斯坦签证,但被土耳其拒绝入境。“我被驱逐回阿拉木图,但在这里我也没有签证,所以他们又把我送回伊斯坦布尔。就这样,我在这两座城市间往返了四五次。”

最终,哈萨克斯坦的入境管理部门让巴尼什留在机场中转区,那里在法律上不被认为是哈萨克斯坦的领土。机场为巴尼什提供的房间充满浓重的烟味,里面有一张上下铺,一个破旧的沙发,靠墙的桌子上摆着一本《古兰经》。门半开着,一拨又一拨乘客从门前经过,走向入境检查处。

巴尼什的每日三餐都是阿斯塔纳航空的飞机餐,这更让他觉得自己身陷囹圄。“工作人员每天都会送来用小盒子装着的沙拉和蛋糕。整个六月我都在吃牛肉和蘑菇汤,这辈子我都不想再吃牛肉了。”

机场的安保人员会监视巴尼什每次在房间之外的活动。他可以偶尔到自动售卖机那里买杯咖啡,或者去行李托运部的浴室里洗个澡。但无论他走到哪里,都有警察或保安随身跟随。他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机会,就是到走廊那里眺望机场跑道;而想同与外界联系,就只能靠偶尔收到的机场免费wifi登陆Skype。“我和表哥亚瑟交待了我的情况,他住在挪威。我没有别的家人,父母在我16岁时去世了。”

自从受限于中转区以来,巴尼什脑子里想的就是怎样“逃”出去。“我想念阳光和室外的生活。看着所有人都能离开这座机场而我哪儿也去不了,这种心情简直糟透了。”

通过一扇自动门走上台阶,就是旅客乘坐接驳班车的地方,巴尼什的行动范围到此为止。飞机引擎发出的声音响彻云霄,机场远处是阿拉木图市的连绵群山。“每次来到这儿我都很愤怒,因为我觉得自己真的就是被关在一座监狱里。”

抽文:

本来为方便而设立的国际中转区,却因为特殊的法律地位而又制造了不便。

插排:

机场国际中转区就是在机场抵达口和入境口之间的区域。由于未通过入境口,因此乘客不必持有转机国的签证,就可以通过该区域方便地转机。对于国际中转区的法律地位,国际上还没有统一的法律定性。

目前,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没有入境,所以中转区是处于外交中立的地位。它在法律上不属于当地国领土,所以当地国无权进行干涉;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机场的国际中转区是当地国领土的一部分,因此属于他们的司法管辖权之内。因为这样模糊的定位,所以机场的国际中转区就成为某种特殊情况下的难民收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