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改进河北广电新闻节目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河北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树立了“新闻立台”的宗旨,此研究对河北广电新闻节目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微博的利用、栏目定位、加强评论队伍、加强节目编排等方面阐释了其弊端之所在,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8-0127-02
一、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进一步发挥舆论引导功能
2012年8月中国舆情蓝皮书—— 《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2)》。报告指出,65.2%的舆论热点由新媒体曝光。微博首曝比例显著提升,达到二成以上。传统媒体的主流地位、舆论监督功能在微博的冲击下不断被弱化。面对这一冲击,传统媒体需要与时俱进、增强发展意识,积极吸纳微博的传播优势,利用微博这一传播平台提高自身的传播能力与水平,以营造适应时代和公众的传播生态。
微博对传统媒体具有较大的作用,1.微博上的信息不受地域限制,媒体通过微博能够获得更广泛的新闻来源;2.各行各业名人及专业人士的微博,可以成为新闻报道中重要的素材;3.通过微博平台组织活动,加强与读者互动,从而扩大媒体品牌影响力。目前,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的新闻节目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但是节目中对于微博的利用程度较低,仅限于在官方微博上预报即将播出的节目或者刊登已经播出的节目,与受众互动的程度较低。
民生新闻因关注百姓的生活而更加重视与受众的互动。传统方式下,互动方式有拨打热线电话、发送短信或邮件等,而运用微博这一平台,可以省略电话导播、短信平台、延时播出等人力和技术手段,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时效性、便利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综合优势。因微博的特有属性,两台的新闻节目特别是民生新闻节目应充分运用微博这一平台,使之更好地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二、新闻栏目定位不准确,节目的同质化现象严重
虽然都是新闻节目,但是根据报道内容的差异,新闻可分为时政新闻、科教文卫新闻、城建公交新闻、经济新闻、政法新闻、社会新闻(也称民生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国际新闻等等。
河北电视台、河北电台的部分新闻节目定位不准确,特色不鲜明,大多为内容庞杂的综合性新闻。例如河北电视台《午间视野》的节目定位是坚持社会新闻,积极关注民生,反映舆情,在第一时间播报最新、最快的信息。而在实际播出时,有大量的时政新闻,自采的本地民生新闻较少。由于该节目在卫视播出,应当采取“大民生”和“小民生”结合的方式,“大民生”的节目关注国内省外的资讯,难以做到自采,应重点在“评论”、“点评”上下功夫;“小民生”关注省内的资讯,应充分考虑节目内容的贴近性。
《直播京津冀》是一档早间直播节目,栏目定位荟萃京津冀一手资讯。实际上,该节目播出时总体淡化了京津冀概念,三地新闻篇幅所占比重过小,节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重点难以突出,更像综合性新闻。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有《河北新闻》、《建楼读报》(早间时段)、《新闻早观察》、《阳光热线》、《第一民生》、《今日新闻眼》(午间时段)和《第一财经》、《建楼读报下午版》、《新闻晚观察》、《全省新闻联播》(晚高峰时段)以及《法治集结号》、《天天天下》(晚间时段)等新闻类节目。《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两档节目定位雷同、节目形式相似;《新闻早观察》、《第一民生》、《今日新闻眼》、《新闻晚观察》、《天天天下》等节目主要以民生新闻为主,存在着节目定位相似、内容重复的现象。
河北电台新闻频道的节目整体运行采用“新闻节目+正点播报”的模式,新闻节目的内容与正点播报的内容两者并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其中有大量重复的新闻出现。有时同一条消息会出现在当天不同的新闻节目中,如果消息比较重要,需要屡次出现,可以根据不同的节目定位需求重新制作,而不是简单机械地重播。
三、龙头新闻节目内容刻板、形式单一,难以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
河北卫视的《河北新闻联播》、《河北新闻》节目,河北电台的《河北新闻》、《全省新闻联播》节目是两台的龙头新闻节目。龙头新闻节目应当发挥新闻节目的主导作用,有力地引导舆论。实际上,这四档新闻节目的收视、收听率还有一定的差距,难以发挥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节目形式和表现手段存在一系列问题。电视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多是传统的解说词加画面,极个别时会加些领导的同期声,但没有表现出领导的个性、气质、神采和境界;广播新闻中领导活动报道也多为通稿,缺乏录音报道;报道会议新闻不抓新闻点,对于领导讲话内容和会议程序面面俱到,难以贴近百姓生活;主题性报道生硬、呆板,不讲究切入点,选取角度不巧妙,内容不生动、不吸引人。
这类新闻节目在表现手段上显得较为单一。作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新闻语言不够生动形象,采用模式化、公文化的语言进行报道,难以体现广电媒体的特点;对记者出镜缺乏规范、非常随意,这使得现场报道的表现力和吸引力减弱;节目主要使用播音员配音,较少使用同期声、现场声、音乐、漫画、图表等手段;拍摄角度单一,大场面多,缺少细节和典型画面,领导镜头多,群众镜头少;作为直播节目,多为单向说教和灌输,缺少与受众的双向互动和交流。
这类新闻节目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宣传报道任务重,承担了大量省委、省政府的宣传工作,堪称舆论重地。如何更好地发挥节目的舆论引导力,对于传递党和国家的声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应当在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大胆创新,做精品节目、特色节目,才能提高节目的收听、收视率。收听率、收视率上去了,这类龙头新闻节目才能真正成为开展舆论引导的“主阵地”,宣传路线方针的“主渠道”,反映社情民意的“主窗口”。
四、为新闻节目建立精锐的评论队伍,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自从微博等“自媒体”走红之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很少能够抢到真正的“第一现场”,许多当事人主动承担了“新闻播报员”的工作。微博的传播速度之快和新闻来源之广让新闻工作者望尘莫及。但是,缺点在于解读浅显并且片面。传统媒体的深度解读能力和评述分析能力,成为了目前传统新闻媒体的主要价值之所在。不仅需要告诉观众是什么,更要告诉观众为什么。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观众会继续保持对新闻评述类节目的较高关注度。个性鲜明、观点独立的评论在发挥舆论引导的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河北电视台多档新闻栏目都尝试了配发评论,或者设置点评板块,来彰显新闻立场,传达新闻观点,这是一个非常有益的尝试。但是节目在评论的角度和深度方面还有待提升。评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真是可气”、“这是无良行为”等带有明显个人情绪的词语上,观点的缺失会导致评论的“名存实亡”。目前,河北电视台尚没有叫得响的新闻评述类节目。
河北电台的著名节目《建楼读报》,是一档具有较强社会影响力的新闻评论类节目,《建楼读报》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以其特有的个性及不断创新的内容及形式,始终被听众关注,《建楼读报》的收听率始终在省会市场排名前列,位居河北电台首位。但是该节目的原创性较差,其内容主要来自报纸评论和网络评论,《建楼读报》仅是对文字进行声音上的演绎,变成广播评论,这样的节目很难有较大的发展。
新闻评述类节目在对新闻进行解读时,应当与本省的实际情况相联系,从本地受众的角度进行解读,加大原创,这样对本地受众的吸引力才会增强。从贴近本地受众的角度来选择和解读新闻事件,有助于提升该类节目的收听收看效果。为了办好新闻评述类节目,建议进一步开发评论员队伍,引入大众评论员,选择高校学生、热心观众等参与到大众评论员的队伍中来。同时,可以探索“评论编辑”的工作机制,吸引记者编辑多写评论,多出好评论。在评述新闻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要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引导舆论。深入到基层单位、企业、群众中,了解在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基层工作人员和群众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各区县经济发展的优势、潜力和不足,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评论。其次,在写作方法、表述方法上进行改革,更加注重贴近群众,增强亲和力。
五、强化新闻节目的编排意识,加强节目的舆论引导力
近年来,广电新闻节目日益呈现板块化、栏目化,人们已经意识到仅仅强调单条新闻的优劣已不足以使整档新闻节目具有较强的可视性和可听性,新闻节目的编排日益受到重视。它不是以往那种简单的节目稿件组合堆砌和新闻的单一串联,而是以“大编辑”思维构建节目的整体框架,使整档新闻节目编排浑然一体,凸显节目的整体感、层次感,从而提高新闻节目的质量。河北电台、河北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在编排上比较随意,尤其是综合性新闻节目,受央视《新闻联播》的影响较大,大多是采用“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的形式。
综合性新闻节目的编排,主要为观众提供各个领域的重要新闻,以满足观众多方面的信息需求。没有充分地考虑报道的新闻价值,仅是按照报道的内容机械地进行排序,很难吸引受众。
我们可以借鉴一些新闻节目的杂志式编排模式。杂志式编排是指根据内容或时效性不同,对新闻信息进行归类,然后再把若干彼此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新闻节目结合成板块,最后通过一定的方式串联成节目的编排方式,也称为板块化编排。这种编排方式的优势很明显。首先,它根据新闻的不同类别,把重要新闻置于每个板块的开头,容易形成多个头条;其次,把内容相近、主体相同或有密切联系的新闻组合在一个板块之下,能提高节目的信息量,方便观众收看;再次,有利于产生节奏感。在每一板块之中,图像新闻与口播新闻穿插,长新闻与短新闻互相搭配,使整个栏目的节奏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