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珠三角:“企业外迁”应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珠三角:“企业外迁”应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难以凭借某一两篇相关的报道或者一些厂家的只言片语就得出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大批港资加工企业外迁的结论。

最近,内地媒体热烈讨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外迁问题。事实上,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广东省,尤其是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从港、台地区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实现了经济发展的飞越,其核心竞争力在于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廉价的劳动力(农民工在工厂打工的工资收入要高于其在家乡务农的收入)和相对廉价的土地资源(把在土地之上建筑厂房,再把厂房出租给港台商人,其收益总比在土地上种粮食的收益来得高),从“世界是平的”这种观点看,如果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制造的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而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的供给又是无限的,那么上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可以一直持续下去的。但是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以及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消费者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下降了,按照商务部的数据,第一季度我国的商品出口总值下降了4.6%,进口增加了8.6%,这意味着“美国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是无限的”这样的假设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尤其是东莞等地的土地供给已经陷入了瓶颈,劳动力的成本又在不断上升,加上环保、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因素的影响,充分证明曾经对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加工制造业已经难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扮演吃重的角色。因此,产业升级转型势在必行。然而,广东并非今天才强调产业升级转型的重要性,2002年,广东省政府已经明确要求各地市应该因应国际产业结构的变化来加快广东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的升级转型步伐,但是效果未见显著。原因是:1. 当时美国经济还没有像今天这样陷入次贷危机的旋涡之中;2. 美元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对于人民币大幅度的贬值;3. 国际油价和其它原材料价格没有像今天这样持续攀升;4. 当时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没有像今天这样庞大;5. 当年我国能源短缺以及在环保领域的缺失没有今天这样严重。不少企业,包括港台企业对于产业升级主要选择观望以及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加上不少地方政府通常对于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具有天然的偏好:为地方带来不少税费的收入,推动了地方消费服务业,尤其是酒店、餐饮业、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因此,不少地方政府对于产业升级的态度不大积极也是可以理解的。形势发展到了今天,“狼”真的来了,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对于媒体和市场人士对于企业外迁的反应过度,就不难理解了。

我们接下来要问的问题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外迁情况真的很严重吗?这个问题不太好回答,因为这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去支撑。而目前广泛为媒体所报道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鞋厂大量倒闭或者外迁了,从而引发了部分港资加工厂的集体外迁。但是我阅读到的报道,并没有说明调查的方法是问卷调查还是访谈。如果是问卷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如果是访谈,是随机访谈,还是有目标的访谈,访谈的内容和形式是怎样,这些信息基本上没有交待,我们难以凭借某一两篇相关的报道或者一些厂家的只言片语就得出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大批港资加工企业外迁的结论。事实上,据我对于珠江三角洲企业的了解,部分企业只是把企业的加工环节部分外迁到成本更加低廉的粤北、粤西一带,而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仍然保留着企业的总部以及部分生产环节,这其实也是企业因应环境变化的理性选择,我们无法将其行动简单理解成为是企业外迁。另外,即使部分港台加工企业真的外迁其它地区,但是如果新加进来的企业数量比外迁的数量还要多,从动态来看,我们是否也认定其属于企业大规模外迁呢?我们无意低估珠江三角洲地区企业外迁、产业转移的程度,然而,即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相关市县企业外迁的程度有所差异,都无法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珠江三角洲地区再无法在产业升级转型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么企业外迁和产业转移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目前,广东省正在通过开展思想大解放,来推动大发展,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解放思想来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如果说第一次的思想解放指的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那么今天我们说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指的就是从简单的实用主义向科学发展的转变。过去二十多年我们也提科学技术,但是我们提技术多,提科学少。我们会认为,只要掌握了技术,劳动生产率就会提高,GDP就会上去。今天我们提科学发展,强调的不仅是技术,而是科学,科学是哲学,强调和谐、协同地发展,这是思想解放过程当中的创新和创造。反映在产业升级转型问题上,一方面,需要我们客观面对港台加工企业的转型问题,换言之,地方政府如何出台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配合数量众多的港台加工企业转型,包括海关、外经贸局、税务局、工商局等部门如何跳出本部门的角度,从更宽广的视角去看港台加工企业的转型问题;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把对民营企业的扶持放在更为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中。随着广东在新形势下强调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并重的发展模式,拓展内销市场成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最重要的发展目标,而内销市场需要企业的品牌,需要企业的技术研发,需要企业的营销体系的建立。据我观察,尽管国有企业的发展可以推动GDP的上升,但是国有企业重视的是产品的数量和产业的规模,而只有民营企业才会真正关心消费者的偏好和实际需要,才能真正推动内源型经济的发展。更何况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影响力的国有企业并不多见,真正能够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的恰恰正是民营企业。

在当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迁到其它地区的企业当中,有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尤其是从事加工出口贸易和生产的民营企业,它们对于人民币升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尤其敏感。这些一直从事加工贸易和出口的民营企业如何实现升级转型其意义可能比港台企业的转型来得重要。因为民营企业对于地方经济的扎根性是外资企业难以比拟的,民营企业做强做大后对于地方经济的贡献也是一般的外资企业难以比拟的。作为地方政府,其可以对民营企业提供的帮助不再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为主了,而是整合社会的各种资源,包括大学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政府的政策资源、信息资源等,形成合力和聚焦点,为民营企业的升级转型提供解决方案、决策思路。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市政府自2007年3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科技企业上市,走向资本市场,一年多以来,已经先后有近60家企业向市政府表示要走上市道路的愿望,而市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为企业上市营造良好的环境,并提供实质的帮助,成为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对企业外迁反应最为迅速,对策措施最为有效的城市之一。东莞的经验值得其它城市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