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系作者通过长期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经验,从勘察资料的收集、工作量的布置、外业施工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其它专业技术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思路和办法。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探讨

1 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详勘”阶段资料收集工作不充分

众所周知,岩土工程勘察主要是为建(构)筑物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和施工提供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技术参数,而一些勘察单位在进场施工前,不认真收集拟建工程的基本资料。

1.2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要求

1.2.1规范中对勘探点的布置有明确规定,而一些勘察单位勘探点布置比较随意,不沿建筑物周边线和角点布置,也不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如何,就把孔距定在规范允许的上限:勘探深度不从基础底面算起,使一般性勘探孔不满足最小孔深的要求:桩基工程勘察的钻孔应控制的深度不满足规范要求:当建议的主要持力层层面坡度大于10%或主要土层中软夹层(透镜体)厚度超过0.5m时不加密勘探孔,从而造成地层划分的精度不够,无法摸清暗藏的河道、沟滨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和夹层或透镜体的分布范围。

1.2.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的4.1.16.4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3.0.3.2对勘察手段的选择做了明确规定。大多数勘察单位当拟建物的设计等级为甲级时,钻探和静探能配合使用,采用钻探为主,静探为辅的综合勘察手段,也能满足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4.1.20.2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的要求,而当拟建物的设计等级为乙级或丙级时,则以静探为主,钻孔为辅,甚至全是静探,不满足地基基础规范3.O.3.2对地基评价的要求。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做钻孔波速试验,或仅做1个钻孔的波速。

1.2.3对高层建筑的裙房和仅有地下室的建筑场地不考虑抗浮设计的要求,不布置勘探点。高层建筑场地勘察不考虑基坑支护,不能结合地基条件适当扩大勘察范围与增加上部土层的原状土试样件数。

1.3外业施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

1.3.1钻探操作

不按JGJ87 92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标准中的明确规定进行操作,对要求鉴别地层和取样的钻孔,回次进尺过大,一般地层中超过2m,在巨厚的淤泥质土中甚至超过5m。在粉土、砂层和卵石层中钻进时,没有采用优质泥浆护壁,泥浆浓度也控制不好,出现塌孔甚至埋钻,从而造成地层的漏记和一些原位测试无法进行。

1.3.2取样和原位测试

在采取原状土试样时不按JGJ89-92原状土取样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操作,对所取试样也没有及时贴标签、封蜡,不及时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导致土样严重失水,致使土工试验成果中含水量、孔隙比、液性指数、压缩系数和抗剪强度指标严重失真。在标贯和动探试验时没有清除孔底残土就进行试验,在静探试验中不控制贯人速率,造成试验数据失准。主要持力层与下卧层的原状土样少于6件,原位测试数据少于6个,力学性质指标不满足统计要求。

1.3.3地层描述

勘察规范3.3、7对土的描述做了6点规定,但现在很多单位对土的鉴定和描述很不规范,在野外地层描述中仅对土的状态、湿度及包含物进行描述,对粘性土和粉土不描述其摇振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及韧性,导致野外肉眼鉴定与土工试验结果不吻合。

1.3.4地下水量测

当勘察场地地层中同时有潜水含水层和承压含水层时,没有进行分层量测水位,对承压水头不测,致使报告中无法明确地下水性质,只能提供混合型地下水位和水头。

1.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4.1由于上述外业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从而导致室内外各项测试指标的统计不满足勘察规范中14.2条的要求,指标统计的项目不全,难以分析和判断各项测试指标的离散程度和可靠性。

1.4.2勘察报告中的地基评价与结论针对性不强,仅满足于提供基础设计参数,定性的评价多,而定量的评价少。对一个建筑群,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有变化时不对单幢建筑及所在具置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只对整个场地提供笼统的评价和建议,当有多种基础形式可采用的情况下,自己不做认真分析,而是建议结构工程师结合建筑物的上部特征选择基础类型。报告结论中提出要做变形验算,但却不提供固结压缩曲线,或是提供的固结压缩曲线的最大试验加载不能满足设计计算荷载要求。勘察报告中提供的各项设计参数不是经多手段测试与综合评价分析的结果,而是提供经验值,而且其值一般都偏低。剖面图中地层划分没有工程层的概念,过于繁琐。现今大部分的勘察报告中,只表示勘察时刻的地下水标高。

1.4.3勘察报告中的图件不满足《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的要求。在详勘的“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如确定勘探点与拟建物位置不采用坐标,则图中应有地形、地物、原有建筑物和道路等作为参照物,但有的报告《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位置图》中即不采用坐标也无其他参照物。当勘察场地中存在两种地貌单元,或局部有软弱地层分布时,不在平面图中标明分布界限。对控制基础埋深有严格要求的高层建筑和应进行竖向设计的建筑场地不采用绝对高程,而对一般性建筑,当拟建场地内无绝对高程的控制系统而不得不采用相对高程时,没有选择稳定点作基准点,并常假设基准点高程为±0.00m,给建筑设计的使用造成了不便。

1.4.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着重对地基与基础方案,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进行了细致和深入的分析、探讨。根据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结合上部结构荷载分布特征和成桩可能性及基础持力层的工程性质、埋藏深度等,对基础方案进行了经济、技术上的可行性分析和对比。针对不同分区、不同的建筑物,建议选用不同的基础形式和不同的基础持力层。如填方区和软土区建议采用人工挖孔桩,而填土厚度不大及缺失区域(挖方区)则建议采用天然浅荃。并对各种基础的承载力进行了估算,对地基变形和建筑物沉降进行了计算。勘察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变化大,虽然对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以及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但是附加荷载和卸载使岩土体的应力条件发生很大变化,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强调了检测和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检测、检测的重点和方向,该意见被业主和设计人员所采纳,经过施工检测和施工监测,证明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各种岩土设计参数和各种方案经济合理,针对性强。

加强工程技术人员培训、学习。勘察施工前,组织技术人员研讨工作重点、方向、需要掌握的知识技术及涉及相关专业有关问题。工作过程中定期进行交流、反馈,及时更改调整、学习补充。

2 原因分析

2.1《建筑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中对勘察费用的收取及业务的承揽有着明确规定。但由于现在很多建设单位不能充分理解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中的重要性,片面追求效益,追求速度,野外施工完,马上就要报告,报告质量何以保证。加之市场竞争激烈,勘察单位为了取得勘察任务,不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压价(目前本地的勘察费仅能收取标准的3折~4折),并同意业主无限制地压缩合理的工期,从而致使勘察工作粗糙、勘察手段选择和勘察工作量布置不合理,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很多勘察单位的现场作业不是由专业人员承担,而这些人员又未进行过专业技术培训,其技术水平远不能胜任所从事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从而导致现场作业出现大量的不规范行为,还有少数技术人员不能自觉加强对规范、标准及强制性条文的学习,使勘察质量有所下降。

2.3一些勘察单位还停留在传统的“工程地质勘察”的管理模式上,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也不够完善,内部的检查、监督与校审制度贯彻不严。

3 结束语

工程实践证明:合理地选择、运用工程物探技术与传统的勘探技术相结合,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存在的技术问题的最佳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