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愤”然后“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愤”然后“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启发式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也是素质教育积极提倡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愤;启;主导;主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023-01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述而》篇中仅以20个字阐明了他主张的启发式教学,阐明了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愤”然后“启”, 他认为不论学习知识或培养道德,都要建立在学生自觉需要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己对问题能加以思考,获得切实的领会,才是可靠和有效的。为了帮助学生形成遇事思考的习惯,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他反对机械灌输,提倡启发式教学。这对于我们进行创新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一、愤然后启

“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朱熹《论语集注》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物之有四隅者,举一可知其三,返者还以相证之义。复,再告也。”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已经思考相当时间但还想不通,然后可以去启发他;虽然思考并已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此时可以去开导。

启发的前提是“愤”。愤然后启才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前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把学习认识任务和解决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极地去思考,使其“愤”,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而不是教师替学生完成的。在学生思考受阻或是关键性时刻,做以适当的指导,真正达到学生想弄懂又弄不懂而露出强烈的求知欲时,才是整个教学活动创新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思考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同样得到了提高。

二、悱然后发

思维的求异性和学生的不同个性给问题的思考与解决带来了多解,但事实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很顺利地准确地表达出问题的结果,这时,学生都为自己的思考而高兴 ,渴望老师告诉他。教师就要引导,用最简洁浅显的语言与学生同步表达问题的结果,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就和教师的教融合在了一起。教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地对评价每位学生的思考,对思考结果加以分析,找出离正确结果的距离和方法,帮助每个学生解决疑难,并以个人学习的不同的标准来,真正把启发引导落实到每位学生的身上。

三、举一反三,引导拓展

这里主要涉及到学生对于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任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会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将独立思考,以及获得的问题结果灵活地迁移转化于同类或是灵活变通,以用来解决另类问题,达到触旁类同,据一隅而返三,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鲁宾斯坦cjI在《普通心理学原理》中指出:“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开始于矛盾。能够提出对于理解教材和掌握规律具有及发动机,引导思路的关键问题,是教师教学能力深和教学艺术水平高的表现”教师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帮助学生学会解疑,善于抓住愤”“悱”之机,巧妙有效地点拨,则是启发式教学的关键所在。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理解教材的关键处(文章的关键句、词、教学的关键概念、关键推理过程),还要熟悉不同水平的学生理解教材易出现的问题,掌握的规律最易“卡壳”的地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以疑激思,以疑引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善于创设情境,适时启发,适时引导,精心组织,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才能够使教学效果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