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粗鄙的语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粗鄙的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阅读文言文、古诗词时,我们常常会感到一种语言的隔膜。其原因,正在于年代的久远而导致的言语习惯的差异和语义的变迁。不过这种隔膜并未撼动古汉语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典雅的美感,相反倒是那种语意的朦胧更增添了古汉语在我们心目中的无限韵味。

有时,我会突发奇想:如果也让古人来读一读我们今天的文字,他们该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隔膜,那是一定的。但是除了隔膜呢?他们能从我们今天的文字中读出什么?

首先是更现代了——这是必然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量的新词涌进我们的语言,但这毕竟只是汉语浩瀚的词汇中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不能改变汉语的本质。

更世俗了——从今天白话文的流行来看,先贤们的努力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谁也必须承认,这就是越来越粗鄙了——粗鄙到你都难以相信这是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的语言,粗鄙到言者无心而闻者羞赧。

冯骥才先生曾在他的一篇题为《文化的粗鄙化伤害了谁?》的博客中这样写道:

我们一向自诩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OK”……由于商业文化的目的是要源源不断从人们的口袋里赚出钱来。它必然是一次性的,快餐式的。这就给我们原本变得相当粗糙的文化以致命的冲击,大大加速了文化粗鄙化的过程……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是影响着民族素质的下降,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是最危险的。

冯骥才先生批评的是在“商业文化”的冲击下中华文化的粗鄙化。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工具和物质外壳,它的粗鄙化更是让人触目惊心,难以接受。君不见今天越来越多的鄙俗不堪的网络词汇大摇大摆地融入我们的书面语言,越来越多的半生不熟的外语单词混迹于汉语之中,甚至登堂入室,进入到各种主流媒体,让汉语近乎于霓虹灯下的夜总会,各种各样穷形尽相的人物都可以掺杂其中,搔首弄姿极尽丑态,这实在是对汉语的污染。

也许“给力”、“拍砖”还有几分形象生动,还可以让人接受,但“屌丝”、“苦逼”之类就很有些俗不可耐了。媒体上前些时候还曾为是叫“NBA”、“CBA”,还是叫“美职篮”、“中职篮”争论不休,但到了使用“hold住”、“style”时,却似乎早已经统一好了口径,没有任何争议了。是汉语已经老朽到了语屈词穷难以应付当前瞬息万变的形势,还是僵化陈腐到需要借用外语或粗俗的网络词汇才能增强表现力?我自认不是传统文化的卫道士,但当我听到那些文雅俊秀的男孩女孩很自然地一口一个“屌丝”、“苦逼”,我真觉得很不是滋味。今天,这些词汇已进入主流媒体甚至官方报刊,是否意味着这些词汇已获得官方认可?

我知道法国有一个名叫“法语的明天”的民间组织,其存在的目的就在于抵制“英语入侵”,保卫法语纯洁。再看我们的“民间”,不少人却在乐此不疲地制造着俗不可耐的语言垃圾,而某些媒体在这方面又特别“亲民”——昨晚网上流行一个新词,今天即可成为报纸头条新闻中使用的语汇——他们早忘了主流媒体本当负起的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重任!

粗鄙绝不等于表现力,粗鄙的语言表现出的是一个人自信的缺失和内心的荒芜。

(作者单位:盐城市景山中学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