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农民增收的意义及增收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国内需求不足,与农民实际购买力不足有直接关系。增加农民收入,既是稳定农业的基础,也是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及国际市场的关键,更是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城乡经济关系的良性互动、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扩大内需;农民收入;意义

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是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必然抉择。扩大农村需求,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我国经济聘问较快发展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1.农民增收意义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中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那么如何能够扩内需?一个国家内需大小的主要衡量指标只能是居民消费率,我国的居民消费率一直比较低迷,今年来甚至与国民经济即GDP的不断增长成反比。

2.农民增收的现状

2.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的基本状况

2.1.1第一阶段,快速增长阶段(1979-1984年)。这一阶段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已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

2.1.2第二阶段,徘徊不前阶段(1985-1988年)。随着以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取消实行了30多年的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除个别品种(主要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品种)外,一律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相结合,也不再向农民下达指令性计划。

2.1.3第三阶段,减收停滞阶段(1989-1991年)。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生产走出低谷,粮棉油等主要产品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在同时出现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减收的局面。这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0. 7,有的年份还出现了负增长。农民收入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退到了农村改革以前的增长水平。

2.1.4第四阶段,缓慢起落阶段(1992-1996年)。这一阶段农民收入增长形势逐渐好转。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这5年间农民收入实际年增长5. 6,但其间波幅较大。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从通货膨胀到通货紧缩的急剧变化,经过三年的治理整顿,我国国民经济己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宏观经济形势明显好转,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有了新发展,国家也再次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农民收入出现“井喷式”增长。

2.1.5第五阶段,.恢复增长阶段(1997-2005年)。这一阶段由于农业转型和体制转轨,农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伴随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显现,加上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及国际市场农产品普遍低迷的共同影响,农副产品相对过剩,出售价格持续低迷,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日益严重;乡镇企业发展滑坡,乡镇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功能明显减弱,农村经济发展严重受阻,农民增收缺乏支撑,收入增长十分缓慢,是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低迷的时期。

2.2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农民收入低速增长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户生产投入的增加,而且对城乡农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2.2.1农民收入增长滞缓,迫使农民紧缩消费。农民消费支出的停滞和下降,导致目前农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仍然较低,生活消费仍未摆脱以必需品为主的生存型消费模式。

2.2.2农民收入增速减缓,直接影响农户的投入积极性。2005年农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比上年减少6元,将物价变动因素扣除后,实际投入量比上年下降约2个百分点。这既反映出农民生产积极性受道了影响,又反映出农民现金收入不多。

2.2.3农民收入低速增长,使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呈现再度扩大的趋势,在扩大内需,促进经济获得全面发展方面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一方面,一部分城市居民由于对日常工业用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基本饱和,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因此产生了消费疲软现象;另一方面,大多数农民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从而导致购买能力不足,无法进入更高层次的消费状态。

2.3辩证认识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问题

对现阶段农民收入增长滞缓的认识,既要看到它对农村、农业及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认识到它是当前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引起高度重视和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但同时又必须看到,这是在我国农村、农业和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难以避免的现实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3.制约农民增收的诸种因素分析

3.1制约农民增收的自然因素

3.1.1洪涝、暴雨等自然灾害,造成农民减收甚至绝收。

3.1.2农业生产周期长等特点,增加了农业成本,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

3.1.3闭塞、偏僻的地理环境和农业经营分散的状态,使农民生产的回报率大打折扣。一是交通不便,多村处在高寒边远山区,路途遥远,地势险要,村级通车难度大。

3.1.4自然资源的限制,使农民生产效率降低。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耕地面积比例不大,种植业可利用层面有限,并且投资边际效益递减。

3.1.5生产生活条件的低劣,加重了自然灾害的损失程度。

3.2制约农民增收的社会因素

3.2.1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变化,农民增收日益受市场约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持续的发展,使我国农产品的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由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全国主要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已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向以结构矛盾为主。

3.2.2农外产业发展速度放慢与城镇化进程滞后,农民非农业收入锐减。农外就业是农民进入买方市场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我国农村人多地少,家庭经营规模一直很狭小,劳动生产率低,农民只靠从事农业生产和出售初级产品是很难富起来的。

3.2.3国家的宏观收入分配政策偏差,使农民增收面临明显不利的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农业,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

3.2.4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对农民收入增长有很大影响。近几年来,由于工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急速膨胀,自然资源消耗极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2.5农产品价格下降。受农产品供给总体过剩、品种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连续两年大幅调低粮食、棉花收购价格的双重影响,最近几年大部分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不少农产品价格已低于成本,导致农业增产,农民不增收,甚至增产越多,亏损越多。

3.2.6农业结构调整乏力,且缺少资金、技术支持。目前,绝大多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还没有成规模,小农户大市场仍是我国产业的基本格局。普遍的农产品过剩,全面的农产品降价,使农户如一叶扁舟处于大海之中,惶惶然而不知所措。

4.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深远,从农民收入来源结构看:一是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受企业不景气、农民工提前返乡、务工报酬下降、劳动力转移等影响,增长幅度有较大回落,二是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缓慢,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和去年其本持平。

4.1农村务工富余劳动力回归,农民工资性收入下降明显

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深受其害,世界经济发展面临困境,我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可避免。危机发生后,我国产品和服务出口大幅下降,很多企业运行维艰,倒闭、停产、停工现象时有发生,为此,作为我国主要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吸纳地――东南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一些重要城市,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所提供的就业岗位骤减,而且很多岗位的劳动报酬也大幅下降,农民工择业、就业越来越艰难,同时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正在我们这儿显现。

4.2农业面临下滑压力,农民在第一产业上获得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农业的低收益、高成本、高风险特点,是农民工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农产品、农资市场沉浮不定,农业生产所获利润空间被压缩的很小。

4.3农民增收滞后于经济增长和消费增长

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还偏低,差距在拉大、速度比较缓慢。另一方面,农民的生活支出却逐年在增加,农民生活和生产费用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低于支出增加不平衡的现象比较明显。

4.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涉及到农业信贷问题,虽然相继推出了小额农业贷款,但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农村全部贷款所占比例很低,信贷资金不足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之一。

5.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及对策

5.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抓“工程型”增收。一是要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机制。二是国家的投入应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同时,增加投入应与推进“一事一议”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规范的“一事一议”制度。三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来开展,这有利于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四是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沼气管护为重点,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新机制,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5.2提高农村经营管理水平

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利用专业合作组织开展规模经营,解决购买生产资料和销售环节单打独斗现状,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探索农地入股合作利益分配新模式,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强合作社活力,让农民能够获得销售、加工等更多产业链条上的收益。

5.3稳定农产品价格

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大大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健全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5.4完善农业风险防御

要建立农业稳定增产增收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业,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机制。要设立农业重大自然灾害风险基金和损失风险保偿机制,保障涉农险保和农民的利益。扩大保险覆盖面,切实落实国家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农产品价格保护机制。

5.5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农业经营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要因地制宜拓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打造功能多样、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落实财政扶持、信贷服务等优惠政策,扶持一批服务功能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参考文献】

[1]陈铸里.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02,(01).

[2]傅小龙,曹舒璇.农民收入问题的重新认识及对策[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01).

[3]钟再群.增加农民收入必须破除四大壁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4]期刊论文.农民增收、内需扩大:新农村建设的持久深层动力[J].2008,(6).

[5]期刊论文.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关系――探索良性协调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河北农业科学[J].2008,12(2).

[6]谢霓泓.政府行为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

[7]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J].2002.01.22.

[8]李国祥.当前制约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J].2007.07.31.

[9]陈晓薇.金融危机对农民增收的冲击[J].201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