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双刃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双刃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13年7月18日,总部设在瑞士的全球金融标准制定与执行核心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首批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名单,中国平安保险集团成为亚洲国家和地区唯一入选的保险机构。两年前,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唯一入选的银行机构。至此,我国有两家金融机构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名单。成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一方面表明其在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影响力,一方面也将面临来自国际和国内相关机构的严格监管。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是指在金融市场承担关键功能,具有全球性特征的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一旦发生重大风险事件或经营问题,可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可能并不是在金融体系中居于绝对重要地位,而是该类机构在特定的支付清算网络中处于核心和节点位置,它的缺失直接引发金融基础设施出现问题,进而导致整个体系中的个体联络发生问题,并且造成金融体系无法正常运转。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通常要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可以划分为行业和区域。如在行业上可以区分为系统重要性银行、系统重要性保险公司等,它们在各自行业的业务网络中处于节点位置。从区域看,由于监管的性质和机构的跨境分布,形成全球系统重要性和区域系统重要性。在完全开放市场,区域和全球概念差别不大,只是监管职能的执行方不同;在分割市场中,区域概念的重要性增加,如中国国内的系统重要性自成体系,与全球的连接并不十分密切,从而使我国一些在全球排名居前的金融机构没有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名单。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定

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标准,包括银行规模、与其他银行关联度,以及在某类业务或市场中的可替代性。同时,评价的另一项重要标准,就是银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由于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关系到全球金融系统的稳定,因此需要具备额外的抵御损失的能力。

具体而言,系统重要性银行将被分成4类,最高级别要求拥有超过巴塞尔Ⅲ下限(7%)2.5%的普通股一级资本缓冲。其他级别依次分别为超过7%下限2%、1.5%和1%。如果无法达到资本金要求,监管者有权暂停其股息派发,并施加限制措施。在特定条件下,对于满足最高的附加资本要求的系统重要性银行,还必须额外满足1%的附加资本要求,这就使系统重要性银行可能面临最高3.5%的附加资本。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IAIS)了《全球系统性重要保险人:建议评定方法》(《G-SII评定方法》),阐述了风险池、可保利益、现金赔付模式的概念,将规模、全球活动、金融体系内关联、非传统与非保险活动、不可替代性作为评定指标。

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要求总资产超过6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5%以上或总资产超过2000亿美元、国外保费占总保费收入在0%-5%之间的企业及财政担保保险人向监管当局上报相关的会计数据,并且与国际清算银行就机密信息的安全取得达成协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人有更深入更清楚的了解。

对我国大型金融机构监管的影响

随着我国对于全球经济影响力的提升,部分大型中资综合性金融机构在国际银行和保险领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有必要参照相关国际机构对于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相关监管规定,强化对于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

首先,提高资本金要求,增加普通股占比形式增资。提高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控制银行和保险机构风险的核心指标,不仅可以防止其过度的市场参与,而且可以在出现问题时增强对潜在损失的吸收能力,从而避免出现系统性风险。

其次,提高信息披露要求,增加市场运作透明度。对于大型金融机构应当参照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披露评估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信息,尤其要披露机构内部中的机构和机构依存关系、机构和总体金融体系依存关系、结构性和系统重要性数据。同时,作为危机恢复与处置计划的一部分,大型综合金融机构还应当具备短时间内(如24小时)提供基本信息的能力,如集团内部关联信息、支付清算和核心管理系统的相关信息、内部运营数据、危机管理的角色和定位,以及机构运营的监管和法律框架等。

再次,提高恢复与处置要求,增加风险与危机处置能力。对于大型综合金融机构如何“避免倒”,或完成“如何倒”的设计,应当成为监管当局思考的内容。对资本管理和压力测试要求的延伸,即以资本和流动性指标为基础,确定在正常经营、压力情形、恢复区域和处置区域等递进的不同危机阶段,如何降低风险暴露、留存资本、分离业务条线、进行债务重组,或如何进行有序处置,以保证极端压力情形下能够持续运行,或无法持续经营下如何处置以减少对于系统的冲击和纳税人的损失。

最后,提高防火墙设置要求,增加防止风险交叉传递能力。历史数据显示,传统的银行和保险业并不具有风险传染性。相反,综合性金融机构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表现出强大的风险传染危害。在金融创新、金融深化和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体系之间的相互交融更为深厚,跨国金融机构对于非主营及非传统活动的参与亦愈发活跃,通过新型衍生产品以更加隐蔽的形式融入资本市场。因此,通过提高防火墙设置标准,减少综合经营和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隐形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