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现代亲友相处模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亲友关系渐渐向着靠不住和不敢靠发展。血缘关系越来越淡后,亲属不可靠。而本就交情浅的邻居更不能成为信赖对象。
周子平过了36年来最寡淡无味的一个春节。
周家有9房近百口人,往年春节都有祖奶奶指挥,没人敢不回,哪怕在国外或者单位指定加班。大院里挤满了人,孩子嬉戏,大人聊起近况和过往,虽然很吵,但那种热闹很美好。
周子平是在大院里长大的,喜欢这种吵闹又温馨的大家庭生活。但去年祖奶奶去世,全家几十口人没了团结在一起的主心骨。今年春节是大伯父组织的年饭,但响应的人少了许多。
也许明年都是各家各自团年了吧。周子平想,作为一个目睹大家庭如何拆分成小家庭、小家庭又慢慢各奔东西的见证者,他有些悲凉。“我小时候一放寒暑假,首先想的就是到姑妈姨妈伯叔家里玩。”但他的儿子连堂姐表哥这样的亲戚也没有了,放假只能待在家里或者找同学玩。血缘关系淡化,亲情关系疏远,精神最亲密的联系又少了一层。父母和他们的兄弟姐妹平时还会电话来往,他自工作后和堂兄表妹们的联系几乎为零。“忙是一回事,偶尔有联系也是抱着目的的,比如帮个忙借个钱啥的,觉得不是滋味。”
给他感触最深的是有个堂兄得了晚期肝癌,二伯父找亲戚们借钱。几家人的反应都很微妙。有说刚做生意亏本了的,有说家里实在困难拿不了多少的,有说买了股票被套牢的,“我当时看着伯父的表情很难受,为他儿子的病人都老了10岁,亲戚们的冷漠让他又老了10岁。”借多少其实看的是个心,最亲的人都不愿雪中送炭,那种精神寄托轰然坍塌的滋味最是伤人。
曾经有专家说,随着家庭规模越来越小,邻居会成为亲人之外最熟悉的人。周子平不信这个预测。他在小区里住了四年,最熟悉的还是拼车上班的那几家以及居委会的热心大爷大妈们。现在租房买卖房的人多,昨天才搬进来的邻居,不到半年就又换人了。大家回家就关门,住了几年都不认识楼上楼下的情况稀松平常。
平时找邻居借个油盐酱醋还没啥,“可是你敢把孩子寄托在邻居家吗?你敢把钥匙交给邻居家吗?你放心让邻居长期照顾你爸妈吗?”除了担心给人增加麻烦的疏远感,还有不信任感。
换做邻居如此信赖自己,周子平自己心里也打鼓,“万一出了问题,两家扯不清。”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并不是少数。
再过一二十年,习惯自我为中心保持距离的年轻人成了中老年群体,那时的邻里关系又该是什么样?“所以我想还不如靠物管呢,至少我交了钱,人家提供服务,人钱两清,可靠。”他难得幽一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