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晋城资金分配“转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政府性资金的分配和使用,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因其不仅体现各级政府的施政方略,还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其投向是否合理,管理是否规范以及使用效益是否高效既影响政府形象,又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在政府性资金分配环节探索建立一种区别于传统模式的以绩效为导向,科学合理、高效公平的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新方式,对进一步规范山西省晋城市政府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科学理财、依法理财、民主理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晋城市以发展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为突破口,将市场理念引入资金分配环节,率先在全省尝试政府性资金竞争性分配的新方式,以确保政府性资金投向合理、管理规范、使用高效。
竞争“专项资金”
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晋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2011年,晋城市委市政府从全市一体化发展大局出发,结合各县的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明确定位了各县的主导产业,分别为:城区的商贸物流业、泽州县的铸造业、高平市的新能源新材料业、阳城县的新型建材和蚕桑业、沁水县的苗木花卉业、陵川县的休闲度假旅游业,旨在发挥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作用。今年,晋城市政府安排了6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这项工作,如何用好这笔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做到公开、公正、透明显得尤为重要。
在传统资金分配模式下,政府性资金多由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项目的资金申请报告相机决策,存在“一对一”单项式审批的问题,缺乏对投入资金产生效益的有效控制。在本次发展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分配过程中,怎样克服既往资金分配中的弊端,做到取信于民呢?晋城市在解决这一科学命题过程中,在资金分配过程中摸索采用了一种竞争性分配新思路,具体做法是:依据晋城市各县主导产业功能定位,将发展县域主导产业的6000万元专项资金,按阶梯式分为1300万、1200万、1100万、900万、800万、700万六个级差额度,以县为单位,鼓励县政府之间通过竞争确定资金额度归属。
晋城市县域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本着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以各县围绕辖区内定位的主导产业所设计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具体申报方案为主要评审对象,由各县政府围绕各自主导产业谈规划、讲思路,同台竞技,谁的方案好、谁的思路清,谁就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评审专业化
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评审过程由专家评审组全程掌控,6000万元资金如何分配交由评审专家决定。评审组专家采用“6+3”式的组建模式,“6”即财经领域综合类权威专家,“3”即商贸物流、铸造、新能源新材料、新型建材、蚕桑、苗木花卉及旅游等行业技术领域专家。其中6名综合类专家固定不变,参与评审全过程,3名行业技术专家则根据产业不同进行场次调整。综合类评审专家及行业技术专家中的一名外地知名专家,由市竞分办从北京、上海、江西、太原等地邀请,本地行业技术领域专家经由晋城市高层次人才项目工作办公室协调推荐。所有评审专家信息保密,统一管理,封闭审阅申报材料,独立、负责、客观、公正地参与评审。
评审会上,参评县按照抽签顺序依次参与评审,总时间为35分钟,其中演讲时间20分钟,答辩时间10分钟,总结性陈述时间5分钟。进入评审会场的每组县参评代表为三人,其中一人为各县政府主管此项工作的领导,负责公开演讲、现场答辩及总结陈述,另外两名为辅助人员,主要负责多媒体展示、问题记录、资料整理等工作。评审专家围绕参评县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实绩、预期实施方案、相关配套政策、申报材料及答辩效果等内容进行现场评分、当场亮分并出具综合考评意见。同时,评审现场邀请市人大、政协、纪检、监察、审计等相关部门及新闻媒体参与全程监督,并由公证部门对评审结果进行现场公证。
目前,晋城市政府已将年初预算安排的6000万元专项资金按照评审结果下拨至各县。为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门将建立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严格按照《晋城市财政局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对专项资金获分配产业承担主体实行全程绩效监督。对绩效评价结果未达预期指标的,在下一年度扶持县域主导产业政府性资金竞争性分配中不予安排。同时,晋城市将各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纳入市政府对各县年度目标考核内容。
逐步改革
县域主导产业专项资金实施竞争性分配,是晋城市实行政府性资金分配改革的一次探索性尝试,克服了过去资金分配的随意性,增强了透明度和科学性,既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地使用财政资金,又能借助专家智慧把脉产业发展,遴选出绩效目标最高的产业予以重点扶持,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此次改革改变了以往资金分配过程中的平均主义,通过资金集中投入,既能使有限的财力花得有重点、有质量,也能让参评县认识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
尽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如评审专家及相关监督人员在意见征集表中提出的专家与县区间互动不足、资金级差额度不大等问题。但这次探索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如在评审预备会上,此次专家评审团首席专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党委书记石磊教授所讲:“政府财政资金没有这个评价的过程,我们无法选择资金给谁或不给谁,不是说各县区的陈述答辩就能多么准确地呈现出本地产业发展的实绩,也不是说我们所谓专家的评审就绝对科学,但有竞争总比没有竞争好,总比没有公开化的机制要好,这其实是一次政府性资金分配方式的改进,不是说这种方式就完美无缺,我们目前实在是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
在财政体制改革进程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声音,可怕的不是有反对者声音,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公共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是财政部门不断学习、探索、实践、创新的进程,是财政队伍专业化品质提升的进程,是财政人将“崇尚服务、追求卓越” 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进程。财政改革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今后晋城市还将不断总结经验做法,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逐步将竞争性方式引入生产经营性领域扶持、部门财政预算等其他政府性资金分配中,力争通过改革促进政府性资金合理配置,增强政府性资金分配的公开、公正、透明,真正花好纳税人的每一分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