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唐代渤海国艺术形成与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 唐代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东北边陲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人积极学习盛唐的封建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并使之逐渐融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灿烂的渤海文化。
关键词: 唐代 渤海国 文化融合 艺术发展
唐代渤海国是我国唐代东北边陲的少数民族政权。渤海人积极学习盛唐的封建文化,同时又吸收了高句丽文化和日本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文化,并使之逐渐融入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之中,从而形成了灿烂的渤海文化,绚丽多彩的渤海文学艺术,不仅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成为与邻国进行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纽带。同时还佐证了渤海王国臣属于唐这一历史事实。
一、文化融合,促进艺术发展
渤海国在政治上极受唐朝影响,采用唐朝的政治军事制度。经济上则积极引进中原地区的先进农业技术,社会经济显著发展,同内地贸易岁岁不绝。从诗人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的著名诗篇也可以看出,渤海与唐的亲密关系。诗中说:“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盛勋归故国,佳句在中华。定界分秋涨,开帆到曙霞。九门风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国的交通便利,无论是陆路、水路都有重要干线和航道,这必然促进本地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当时渤海国的水陆交通主要有通往唐朝的朝贡道;通往日本的日本道;通往朝鲜的新罗道;还有与周邻陆路交往的营州道、契丹道等。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繁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变化。从现有的渤海文字看,当时渤海曾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渤海人的文字和书法曾被日本人誉为“笔下雕云”、“毫含松烟”流存下来的渤海诗文不多,但体裁多样,有绝句、律诗、古风、七言、五言。渤海的诗曾得到晚唐诗词大家温庭筠的赞誉:“盛勋归旧国,佳名在中华”。出土的渤海国贞理贞孝二公主墓志铭,都是酷似唐代风格的骈文杰作。渤海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据文献记载公元740年渤海国已珍蒙出访日本。就曾为日本宫迁演秦渤海乐,随后日本宫造成派内雄等人来渤海学习“音声”,并被吸收为日本宫廷乐。至渤海国灭亡后,其教坊一直为辽人所用。宋人王曾使辽时,曾在柳河馆一带,目睹渤海遗民载歌载舞的场面。他写到:“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仕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我们从现今许多满族舞中都能看到这踏锤舞的影子。渤海人崇尚佛教,都城遗址中已发现寺庙址有11处,各种佛像无数。现存兴隆寺的最典型的佛教珍品“石灯幢”,制作之精美,造型之天成,堪称国宝。
二、渤海国的艺术形成与影响
渤海国在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方面既是对盛唐文化的传承,又是对唐文化的发扬。唐代书法名家辈出,各放异彩,把我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也逐步传入了渤海地区。在这方面,为数众多的留学生与学问僧及入侍的王子、王弟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在长安等地学习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中原的书法艺术,并且在返籍时,把它同诗文一起带到了渤海,深受朝野人士的欢迎。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以文治著称,除以诗文见诸记载外,也酷好中原的书法艺术,这不能不对渤海的知识分子,发生积极的影响,涌现出一批造诣很深的书法家。可惜他们的作品大都无存,幸而贞惠公主墓碑为我们保存了珍贵的渤海书法艺术的真品。碑文是用标准的汉文楷书写成的。书体工整,清秀挺拔,显系出自名家之笔,且有明显的唐代书法的风格。贞惠公主死于大钦茂宝历四年(七七七年),当时还是渤海的前期,书法水平已达到这等纯熟的地步,此后渤海书法艺术的发展就可想而知了。唐代的绘画,诸如人物、山水、花卉、禽鸟诸品,争妍斗艳。遗憾的是,大多残损。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考古事业的发展,湮没无闻的渤海绘画艺术,将会重见天日,大放异彩。
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归根到底,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渤海文化也不例外。渤海劳动人民在继承先世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又大量汲取了邻近地区、民族和国家,特别是高度发达的中原文化——盛唐文化,创造了著名的海东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绚丽多彩的渤海文学艺术,不仅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艺术宝库,而且成为与邻国朝鲜、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友好往来的纽带。渤海的文学艺术,从一个侧面证实渤海王国臣属于唐,与唐朝“诗书本一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注:本文系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名称:唐代渤海国美术研究,项目编号:KY201113)
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