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中小企业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突出问题。需解决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是中小企业的当务之急。作为政府在“十二五”为中小企业转型成长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9-0071-02

1 当前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已超过800万家,总数占到中国企业总数98%以上,中小企业实现利税,提供的就业机会都在60%以上,中小企业是社会化再生产的一个重要组织基础,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但是中小企业发展到今天尤其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内通胀的压力,面临着以下7个方面的问题。

(1)人才流入难。更多的人才流向大型国企,或是流向了跨国公司等外资企业,真正流向中小企业的人才比例还占的很小。将来企业竞争力之本就是人才,是人力资本。人才获取难是约束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没有人才企业就不可能有竞争力。

(2)资本流入难。中小企业获得资本的权利和机会不如大型国企和大型民企,在银行贷款、风险基金、创新基金、投资融资等方面,都存在诸多约束。

(3)获取集群发展的机会难。中小企业加入全球价值链也好,加入全球产业链也好,加入全球供应链也好,或者进入创新链条也好,这种路径还是比较少的,很难形成中小产业集群发展。这种集群发展不是将中小企业放到某一个地方、某一个园区去发展,而是中小企业通过整个集群式产业链条,纳入一个体系协同发展,这一点实现还比较难,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4)信用状况获取难。中小企业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走出国际市场获取对方的信用信息难,在国内市场获取竞争对手信用信息难,自己本身的信用信息被认知也比较难。世界上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经历了将近160年的历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我们和国际上信用信息联通共享并没有形成。我国整个征信国家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不能非常便利获得一个企业的信用状况,别人就很难认知我们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也很难认知别的国家和地区的企业是否可靠。信用状况获取难,这是影响企业走入国际市场的约束,也是影响中小企业竞争力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5)技术创新成果产业转化机会获取比较难。中小企业创新也包括一个团队或个人的创新成果,转化为一个有规模的产业或成熟产业非常难。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中小企业有原创性发明,也具备转化为一个产业的技术基础,但是没有产业转化的能力,也没有产业转化的机会,我们并没有形成成果嫁接的体制安排和政策设计,因此,中小企业获取这种机会比较难。

(6)获取政策支持的力度还不够。虽然有《中小企业促进法》但是还是比较空泛,比较原则,每一条都对,但具体落实起来都不到位,存在着所谓“玻璃门”、“弹簧门”的现象。

(7)地方政府执行不力。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保护先后颁布了“36条”和“后36条”,但由于政策棚架,地方政府往往执行不到位。

2 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是中小企业的迫切问题

(1)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从发达国家所走过的道路来看,中小企业都有一个从数量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的阶段。目前,中小企业分布领域宽泛,数量已达到一定规模,已经到了以提高素质、提高质量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我们既要抓住机遇,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又要提升水平,引导中小企业依靠质量求生存,依靠管理求效益,依靠创新求发展。

(2)注重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政策。中小企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摒弃粗放型发展方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改善安全生产条件,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社会责任。中小企业必须依法经营、讲求诚信、履行社会责任。企业要对产品负责、对员工负责、对市场负责、对社会负责。要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最低工资、社会保障等国家法规和制度,规范劳动关系,保障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3 “十二五”时期推进中小企业实现转型成长,各级党委、政府要着力做好的工作

(1)加大对发展中小企业的“36条”和“后36条”的政策落实力度。制定规范的工作程序,让中小企业真正感到平等、公平。

(2)加强分类指导,扶持发展一批优秀中小企业。支持成长型中小企业成为带动其他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龙头企业,扶持一批中小企业成为大企业“配套专家”和合作伙伴。鼓励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差异化发展的路子,鼓励扶持发展一批小型化经营企业、特色化经营企业和“小巨人”企业。

(3)着力加大企业技术进步,优化中小企业产业结构。要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鼓励中小企业开发先进适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提高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水平。

(4)着力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优化中小企业产业分布结构。适应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推进中小企业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延伸;适应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推进中小企业从工业制造业向现代农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延伸。同时,要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比重。

(5)着力改善条件,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围绕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专业市场,发展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鼓励中小企业借助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打造集群品牌。加快特色园区建设,为企业集聚提供空间平台和配套环境,形成集聚生产要素的“磁场”效应。

(6)构建服务中小企业多层次融资的平台。要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对中小企业的集贷责任,加快城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办法,鼓励服务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产品和金融创新。

(7)引导中小企业苦练“内功”,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推动中小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为中小企业的科学决策奠定良好的制度基础。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加强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8)着力统筹协调,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抓紧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健全中小企业统计检测体系,积极鼓励社会资源投入,培育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9)全面加强中小企业综合环境建设。一是融资环境。资金约束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关键意义。近年来,在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方面,总的来说是政策优于实践。在政策层面基本上清除了中小企业融资障碍、拓宽了融资渠道。但在实践层面,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并不理想,还存在一些机制、人为性的制约。尽管政策要

求各大银行必须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部,单独到账、单独考核,即便如此,效果并不明显,而且存在功能性错位。从各大金融机构平均贷款规模500万元来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难以获得资金支持。因此,真正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需要在机制上进行探索和突破。例如,减免国有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营业税、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防范和免责机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成立小型银行等。这些问题不解决,融资环境还不能实质性改善。二是投资环境。要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和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特别是国有资本已经形成垄断地位的领域,应当为民间资本的进入创造条件,为民间资本投资规划好利润区,使民间资本进得来、留得下、有利可图、有钱可赚、有发展空间。但这不意味着中小企业一定要进入到特殊资源和垄断行业,尤其是不能在市场驱动下盲目进入产能过剩行业。要加强投资引导,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国有资本带动民间资本。发挥国有资本的战略投资功能,重点在新技术、新产业领域进行战略性投资,创造产业环境、形成经济增长点,以国有资本凝聚民间资本,引导民间资本踊跃投资,共同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竞争优势。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行股权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活力。三是创新环境。中小企业是重要的创新主体,我国大多数创新成果来自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制约,最主要的是创新待遇不平等,重大项目拿不到、创新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经费支持、创新成果社会公认程度低、知识产权得不到有效保护。在很多情况下,中小企业往往是倾其所有完成研发过程,等到产业转化时资金已难以为继,最后创新成果不得不被外资掠走,这种创新资源流失现象,已经对我国产业技术安全构成威胁。因此,要从战略安全的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创新环境建设,发挥中小企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的产业组织方式相契合的优势,大力度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四是市场环境。中小企业是为数众多的重要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但是,在市场竞争环境方面,市场主体间仍然存在一些不公平。一方面与特殊垄断企业的优势市场地位相比,中小企业处在先天弱势地位,在重要市场价格方面缺少话语权。另一方面在能源资源方面完全依赖市场,保障系数比较低、价格风险比较高、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加上国有企业长期税后利润不上缴,而中小企业却不差毫厘如数上缴,起点不公平严重影响发展后劲。为此,要真正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保证市场主体地位公平,加快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五是社会环境。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民营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有了制度保障,全社会对民营中小企业也已经能够公正认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极端重要性,发展中小企业对于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强化内生增长、实现科学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