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逃离与回归―霍耳顿行为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逃离与回归―霍耳顿行为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通过对小说中霍尔顿行为的分析,揭示了在当时的特定社会背景下,霍尔顿玩世不恭的外表下隐藏的寂寞与不安,通过对鸭子的描述,反映了他对回归自然的渴望;

Abstract: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novel in the Houlton behavior's analysis, has promulgated under the specific social background then, Houlton looks down on the world under the semblance hides loneliness and the restlessness, through to duck's description, had reflected he to returns the natural hope;

关键词:寂寞不安回归

key word: Returns restlessly lonely

作者简介:金寒丹(1981-),女,浙江诸暨人,现任职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教师,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正如保罗・亚历山大在《塞林格传》中所说的:“那本出版于一九五一年的薄薄一本小说给塞林格带来了职业上的成功。如果他不是出版于一九五三年的《九故事》中收录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者,肯定他的成功就不可能那样辉煌,……”《麦田里的守望者》的畅销,就赛林格个人而言,的确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使他名利双收,但就整个社会而言,“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长大成人的那一代人来说是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文本。” ①而书中的主人公――霍耳顿像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猫王,摇滚歌星)和詹姆斯・迪思(美国演员)一样,作为时代的英雄,言人所不敢言,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在霍耳顿反抗、叛逆的行为背后,我们体会到更多的是他令人心酸的寂寞空虚与仿徨无助。

一方面,孤独时时侵袭着他,“我觉得那么寂寞、苦闷”甚至不由得叫醒阿克莱。”“走廊里十分、十分静,十分、十分寂寞” ,“更糟糕的是,外面又是那么寂静那么孤独,虽说是星期六的晚上” ,“你在好几英里以外都听得见这笑声。你会觉得那么孤独、那么沮丧” ,因为他的寂寞、孤独感,他甚至找聊天,以缓解心中的孤独感,他恳求老路斯陪他喝酒,“再喝一杯吧,劳驾,我寂寞的要命” ,“我不知道为什么哭,我的确哭出来了。我揣摩那是因为我感到我是那么沮丧、那么寂寞”。

另一方面,他又感到极度的不安全,好象自己随时会消失,会被世界吞噬,“在每次穿越马路之后,你总会有一种像是失踪了的感觉” ,“每次我要穿过一条街我的脚下才跨下混帐的街沿石,我的心里马上有种感觉,好象我永远到不了街对面……”。

他的孤独寂寞、不安感,也给他的心灵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尽管他那时只有“十六岁,身高六英尺二英寸半” ,但他头上已有了白发,“在头的一边右边,有千百万根白头发” ,“我的行为举止有时很幼稚……,有时候我的一举一动要比我的年龄要老得多……”②。

在现实的社会面前,一切显得是那么的苍白、无奈,他被压抑着,自我已然慢慢的泯灭。他感觉到抗争的徒劳,逐渐放弃了反抗,心灵沦陷的那个瞬间,他看见菲芘那么一圈圈转个不停的时候,他感到瞬间的彻底释放,一种彻底的解放感。他在雨中接收着洗礼,一个象征“成人化”的仪式,同时他又目睹着曾有的纯真彻底的释放。“蜕化”的撕心裂肺的痛楚加上释放的瞬间,终令他濒于崩溃。

但是,他也在不断的探索着,希望能够逃脱。正因为这样,霍耳顿曾多次提及了中央公园的野鸭们。一次是在他与老斯宾赛告别的时候,“他一边信口开河,一边却在想别的事” ,他想到:当我回家去时候,湖里的睡大概已经结冰了。要是结了冰,那些鸭子都到哪里去了呢?……。一次是在刚到纽约的时候,在出租车上,“你知道中央公园南头浅水湖的哪象鸭子吗?那个小湖?我问你,在湖水冻严实以后,你可知道这些鸭子上哪儿去了啊?……。一次是在去欧尼夜总会的车上,他问司机:你到中央公园浅水湖一带去过没有啊?就是在中央公园南头?……里面有鸭子。……你知道在湖里游来游去着的那些鸭子吗?在春天和别的时候?可是他们到了冬天,你知道他们去哪里了?……我是说到底是有人开来卡车把它们运走了呢,还是它们自己飞走了……?当司机说,“在冬天,鱼比鸭子还要难过” 的时候,霍耳顿又问及了鱼,“好吧,要是那个小湖整个儿结成一块严实的冰”,……那么那些鱼什么的,它们可该怎么办呢?” 以及后来,霍耳顿最终决定去中央公园那里看看,究竟那些鸭子在干什么,可当他到那里的时候,“可我连一只鸭子也没看到”。究竟为什么霍耳顿一再提及鸭子呢?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这根本表达霍耳顿对动物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对它们毫不费力的本能自动调节的羡慕。霍耳顿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境,面对自己的孤独无助,日益妥协,而又倍感痛苦。

曾经,人也从属于自然,但,人类最终通过直立行走从自然界中解放了出来,而随着人类自我意识,想象力和理性的出现,人类逐渐克服了生物学上的弱点,开始超越自然。他们的行为不再完全受本能支配,他们开始面临行为选择。由此,一方面,人类自由了,在满足一定本能的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理性良知,社会道德的调节和抑制,摆脱本能的强制性。但另一方面,伴随着人类的自由,人类和自然的天然关系破裂,失去了彼此的一体性。但,人没有获得完全脱离自然而生存的手段,人类对环境的反应不及由本能自动调节的动物的反应来得迅速有效。所以人类的这种自由必然伴随着危险与恐惧。

而鸭子与鱼,作为一种极其普通的动物,它们遵循着生物的自然法则,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尽管有时自然界也会威胁到它们的生存,迫使它们为了活命而斗争,但大自然为它们提供很多足以应付环境的东西。因而在某种意义上,动物是被动的适应着自然,它们的行为是完全由本能支配的,是由遗传的机制所决定的。鸭子只要感到气温下降,冬季到了,它们就会在本能指挥下,成群结队的飞往南方过冬,它们的反应迅速有效,这是它们与生俱来的本能,而鱼,冬天还是躲在湖底,“你要是鱼,大自然母亲就会照顾你”。

相对于动物自发自为,本能适应,人显得更为无奈,更为艰辛。所以霍耳顿羡慕动物,他无意识的提问,实际上是他内心的反映,他渴望逃脱优胜劣汰、尔虞我诈、人性丑陋的残忍社会,返朴归真,回归自然。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Alexander,P)著.塞林格传[M].孙仲旭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2][美]J.D.赛林格著.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