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多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多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09例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且疗效不佳的老年患者,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影响血压的相关因素资料,观察针对性治疗前后血压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血压控制不良因素为:服药依从性差(75.23%),缺乏血压监测(67.89%),不良生活方式(41.28%),高血压防治认知缺乏(40.37%),合并症(31.19%),服用短效降压药物(28.44%),经济能力差(17.43%),缺乏体育锻炼(14.68%),情绪状态不稳定(9.17%)。经针对血压控制不良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后,血压控制率明显提高。结论 针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多种因素进行干预,对血压控制及减少不良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病; 控制不良; 多因素分析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占总高血压患者的95%以上,血压水平随年龄而增高,尤其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较为常见[1]。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的发病率可达40%~60%,而80岁以上者高血压发病率可达67.17%[2]。大量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老年高血压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性,预后差[3]。鉴于我国老年人高血压控制率低,本文通过调查血压控制不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针对病因进行干预性治疗,找出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4月~2011年9月就诊于中国人民第264医院干部病房及内科门诊的患者109例,其中男58例,女性51例,年龄65~84岁,中位年龄69岁。

1.2 入组标准 所有患者符合以下标准:(1)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高血压诊断标准[4];(2)病程2年以上;(3)能够正确理解调查表含义并准确填写;(4)经反复治疗至少3月以上血压控制仍不达标;(5)排除各种精神疾患及精神科用药,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肾血管性高血压、肾素分泌瘤、库欣综合征及主动脉狭窄等继发性高血压疾病。

1.3 方法

1.3.1 调查方式及内容 采用问卷调查表方式采集资料。内容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服药依从性(药品名称、服药方法、剂量、是否规律、联合),高血压防治认知程度,服用短效降压药物,日常血压监测,生活方式,经济能力,情绪状态,体育锻炼,合并症。

1.3.2 血压测定标准 血压测定均使用统一的汞柱式血压计,且要求被调查对象在安静环境里休息5~10 min后再行血压测定,避免在应激状态下如剧烈体力劳动或饮酒、情绪激动后测压。统一时间为每日9:00~10:00及16:00~17:00两个时段测量坐位左侧肱动脉血压3次,取平均值并记录测量结果。

1.3.3 血压控制标准 按美国高血压预防、诊断、评价与治疗联合委员会第7次报告(JNC7)和欧洲高血压诊断指南(ESHPESC),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目标<130/80 mm Hg。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150 mm Hg,舒张压<90 mm Hg(不低于65~70 mm Hg)。

1.3.4 处理 针对血压控制不良因素结合具体患者个体病情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及干预治疗。随访1年后汇总信息,对比分析针对性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血压控制不良的多种因素比较结果,见表1。

2.2 109例患者干预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针对血压控制不良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后,血压与干预治疗前比控制理想,见表2。

3 讨论

高血压防治的目标不仅是血压数值,还包括其他影响血压的多种危险因素和减轻靶器官损害的因素[5]。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生理特点、生活习惯、文化层次及合并其他疾病等因素导致血压控制相对较难。因此,针对不同个体,积极寻找其血压控制不良的相关因素,并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可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进一步减少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

本研究表明,部分患者治疗同时,血压仍旧不能达标原因有:(1)服药依从性差;(2)缺乏血压监测;(3)不良生活方式;(4)高血压防治认知缺乏;(5)合并其他疾病;(6)服用短效降压药;(7)经济能力差;(8)缺乏体育锻炼;(9)情绪状态不稳定。表现为对高血压病的严重性及危害性认识不足,缺乏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相关知识和(或)不遵医嘱治疗,个人生活习惯及经济水平差异等。

本研究经针对性干预治疗后,虽然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但仍旧存在部分患者血压不达标,分析原因,主要与经济原因及相关并发症的疗效不佳客观因素有关。老年人的降压达标重点应放在多因素及个体化治疗上,才能使血压平稳达标,减少不良预后的风险。

参 考 文 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8-259.

[2] 李艳芳,胡亦新,周玉杰,等.北京市军队干休所80岁以上老年人1002例高血压及治疗现状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627-630.

[3] Solomon Aronson, Manuel L. Hypertension: a new look at an old problem[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06,19(1):59-64.

[4] 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2.

[5] 何安泰,邱服斌.太原市小店区老年高血压的控制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665.

(收稿日期:2011-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