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考点点击

1.考点解读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表1)

区域可持续发展(表2)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表3)

2.高频考点

近年来,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有所加强,重点考查有关区域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

*以中国地理或世界地理的重要区域为切入点,考查区域特征或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及成因探究。

*以某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图文资料或统计资料为背景题材,从多角度考查资源调配的可能性,对不同区域的利弊影响,并尝试提出相应对策。

*以我国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为案例,考查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通过阅读区域背景图以及相关资料,重点考查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结合材料评价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条件,分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该区域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分析流域开发(包括大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和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结合农业生产实例,考查农业生产的条件、分布以及有关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等新型农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等。

*据图文表资料,考查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生态建设以及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球定位在交通、治安及救助导航中的应用。

二、知识网络

1.知识结构(图1)

2.知识拓展

(1)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必修1”和“必修2”。“必修1”和“必修2”两个模块分别从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地关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理解和把握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区域可持续发展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上述知识的基础上,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必修1”、“必修2”到本专题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过程。所以,应特别注重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原理有机融入本专题的复习过程中。

(2)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初中区域地理。可持续发展是个综合性的研究课题,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研究可操作化,并引向深入,必须落实到具体的区域,应结合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是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了解区域的基本常识和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本专题则从更高层次引导学生去认识区域发展的基本问题,关注人地关系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是初中区域地理的深化。

(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选修模块。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采用典型案例剖析方式,将有关理论应用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其中,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是制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些内容与选修模块是交互性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在本专题中,更注重从区域案例出发,研究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形成机制、危害和对策等,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选修内容学以致用的方法。

三、重点升华

1.要点突破

(1)区域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影响人类活动的地理环境因素不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要素需求亦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如图2所示。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作用不断减弱。同时,人类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双重性影响日益显著。以山西省为例,煤炭开采带来的正面影响有: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供给充足可靠的能源,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负面影响有:不合理的采矿造成了地面塌陷、地下水漏失;重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排放的工业废渣占据大量农田,浪费土地资源,破坏自然景观等。在“黑”与“绿”的发展道路面前,山西省正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因此,研究区域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方面:指导和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适度超前谋划,少走弯路,而不必再付出惨痛的代价。尤其是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应立足区域实际,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形成和发挥集聚效益,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元化经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应该同步发展,努力避免 “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通过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主动权(图3)。

案例分析:美国五大湖区域的发展历程(图3)。

(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经济现象,应重点关注这些现象产生的地理背景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树立区域“双赢”的观念,学会动态、多视角地分析问题。

传统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中,部分工业部门在本区域已经丧失区位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向其它地区的转移,寻找新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区位建厂,是这些企业重新获得活力的一种重要方式。

对于资源跨地区调配工程来说,无论哪种资源,哪个国家或地区,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地理背景,均应从输出地区和输入地区的资源分布状况入手,进而从供需矛盾的角度探究其根本原因。全面分析资源跨地区调配的地理影响,需要三条主线:第一,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内涵这条线索来分析;第二,从有利和不利影响的角度进行辨证分析;第三,从调出区、沿线地区和调入区的空间角度分析(表4)。

案例分析:以西气东输为例,分析资源跨地区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4)。

(3)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研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对区域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和评价;紧紧抓住“资源利用—对生态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线,因时、因地的分析不同地区的环境问题,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制定区域的发展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统筹兼顾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思路与方法如图4所示。

案例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成因和综合治理

答案:(1)1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2)修建水库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区: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湖区:退田还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统;农村: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以法治水,加强洪涝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体系建设,参加水灾保险等。

(3)(对武汉市的积极影响):减少能源、资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改善城市环境。(对防城港的积极影响):扩大港口规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促进区域发展。

2.仿真模拟

读“中国生态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图15),完成(1)~(2)题。

(1)关于各文化区景观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蒙古草原文化区——海拔较高、地形崎岖

B.江南水乡文化区——林海雪原、河湖密布

C.新疆荒漠-绿洲文化区——三山夹两盆

D.华南妈祖文化区——平原辽阔、沃野千里

(2)关于各文化区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贵高原文化区——气温低,年较差大

B.华北平原文化区——雨热同期,季风显著

C.黄土高原文化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

D.四川盆地文化区——温暖湿润,太阳辐射强

答案:(1)C (2)B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图16),回答(3)~(4)题。

(3)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 b c三点所代表的时期,排序正确的是:

A.a b c B.c a b C.c b a D.b a c

(4)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 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 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新兴工业为主体

D. 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答案:(3)A (4)D

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表6是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表(表6)。回答(5) ~(6)题。

(5)我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从20世纪70年代的74%,降到2009年的36%,主要原因是: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6)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

②发挥稀土资源储量丰富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

④扩大稀土资源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答案:(5)C (6)B

阅读材料,回答(7)~(9)题。

材料一 从化市是位于广州市北郊的山区县级市,距广州市区约60千米。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60%,钨、锡、钽、铌等矿产资源丰富,有“广州生命河”之称的流溪河自北向南穿越全境。

材料二 从化市简图(图17)。

(7)从化市是广东省著名的高山花卉和鲜花生产基地,当地发展花卉产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8)流溪河流域的开发,对从化市的发展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综合效益。

(9)有种观点认为:从化市应积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你是否赞同,理由是什么?

答案:(7)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地形多样;水源充足:毗邻广州,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 (8)防洪、旅游、发电、灌溉等 (9)赞同: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水能充足,临近消费市场。 反对:矿产资源开发将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位于河流上游,造成水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