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医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0-1575-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哲学上主体性是指主体在对客体实现改造的对象性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特性。主体性在医学教学过程中,则是指医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以及他们对医学能动地认识、掌握和实践的特性。充分体现医学生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它不但有利于改变以往传统被动的教学方式,而且有利于医学生学习潜能的发挥,更有利于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1]。
1 发挥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性
1.1 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马克思主体性思想揭示了人对客体的主导地位,认为人既是客体的主人,也是自身的主人。因此,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是教学的主体,而且也是自身的主人,他们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各种困难,也会产生方方面面的疑虑。在医学教学中发挥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能使学生在困难面前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准确地把握自己,从而学好、用好医学科学,为我国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
1.2 学生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高等医学教育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从事疾病的诊治以及科学研究,还能够从事医学教育的宽口径医学专门人才的一类专业。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并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而应用于医疗客观实践,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为社会服务。从哲学的观点上讲,人的主体意识越强,其人生目的就越明确。充分发挥医学生的主体性会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具有这种明确的目的性,从而为搞好医学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奠定一定的实践基础。
1.3 学生的责任意识更加明确:医学是一个对人类有着巨大贡献的学科,医学工作是一项神圣的职业。任何一个医学生最终都会走向社会,担负起他必将承担的那份责任。人生责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要求,不但表现在个人对自己、对患者、对朋友以及对家庭成员的关系上,而且也表现在个人对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上。这便是人生责任的三个层次:自我责任、角色责任及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医学工作者最强大的职业动力,由此产生优良的医德、医风和科研道德。学生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就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人生责任,树立起强烈的使命感,发扬勤奋、刻苦、严谨和求是的治学精神,努力学好专业知识,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以孜孜以求、忠实可信、不怕挫折及淡泊名利的精神态度,为将来完成社会角色所担负的责任作好必要准备,肩负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实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这一历史重任。
2.1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这一主体群的内涵不仅是学生这一人群简单的概念,而且还包括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临床实践表现出的能力和医学伦理、道德水平。主体的不断学习过程,就是其内涵不断延伸、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主体意识是医学生自我意识的升华,是主体性的发生机制,是医学生把医学教学作为客体,把自己作为主体,以及对自己在医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医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成就感等都能激发他们的内在潜力,不断地鼓励自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并通过正确的自我评价,有效地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说主体意识对医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因此,在医学教学中,必须增强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同时意识到自己是命运的主人。这些既是医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发挥的基础,也是创造性的来源,更是学好医学科学的决定因素。
2.2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医学生学习、掌握及实践医学知识的基本要求是主体能力的发挥,同时也是学好医学的重要条件,主体能力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要搞好医学教学,应注意发挥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⑴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打开医学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学好医学知识的关键,其中包括阅读、理解能力,查找、积累文献能力等。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教师传授的知识,更重要的要让学生具有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仅是医学生学好医学知识的重要学习形式,也是在医疗实践中终身受益的法宝,更是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取得成功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每一个医疗工作者都应具备这种能力。⑵分析能力。分析能力既是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医疗实践中处理好各种问题的前提。医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会碰到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问题,对此学生必须运用分析能力,对这些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⑶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的核心,是医师进行临床实践的心理基础,其内容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逻辑和创造性思维,直接影响医师的临床诊治能力。医学教育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它决定着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和业务素质,决定着医学生将来能否在医学科学以及医学教学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有所成就。自学过程实际上也是积累思维的过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进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联想能力、类比能力、归纳能力等思维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2]。
2.3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自觉性是指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认真学习的意志和能力,它不依赖于任何外在力量,即不受教师、家长或同学的监督和督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仅有利于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医学科学知识,更加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觉地应用于医疗实践。所以,在医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医学生的自觉性显得极其重要。首先学校要注意培养医学生的独立意识,使其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最终必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中的一员,将来要作一名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医务工作者,要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其次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之所以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在于他具有一定的自觉性。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能力,激发其刻苦学习、独立思考、立志成才的自觉性,为将来成为一个成功的社会人打下基础。
2.4 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能动性是医学生主体性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使医学生成为主体的根本特征。医学生的能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医学知识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积极、活跃状态,而不是被动、无奈地学习,此状态自觉地调动起潜藏在自身的生理、心理能量,激发学习热情,并向学习目标奋斗。因此调动主体的学习积极性,明确学习目的,掌握学习方法,就能充分发挥主体的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医学生有了为医疗卫生事业奋斗终身的远大志向,明确的学习目标以及合理的学习计划,就为医疗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5 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类社会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科技,科技的生命在于创新,而知识经济的关键在于人。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也是医学生最宝贵的品质。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教育观念也发生了比较深刻的变化。教育使命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认知观念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上来;医学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与此相应、逐渐地发生着变化;教育过程中愈加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3]。以上都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展开的。所以,在医学教学中,教师要增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识,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品格的养成,努力营造创新能力的氛围,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勇于冲破传统观念和科学权威的束缚,大胆推出新理论、新问题、新方法,大力提倡刻苦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医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学好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创新意识,培养耐挫力和坚韧的毅力,养成积极乐观、勇于开拓、自尊自信的心理素质和人格特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有为追求科学真理不避险阻,不怕挫折的冒险求索精神,努力使自己成长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