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针刺对消渴病的临床疗效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针刺对消渴病的临床疗效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96-01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针刺对消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60例消渴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两组以15d为一个疗程。结果 2个疗程后,观察组空腹血糖 (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关键词】中医;针刺;消渴病;疗效

消渴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身体消瘦或尿有甜昧,现代医学中的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1]。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近年来我国消渴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我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6月在中药汤剂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消渴症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患者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所有病例均无肝肾功能不全、高血压和血液病史,无妊娠期孕妇,无胰岛素治疗史,至少1个月以上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糖尿病的治疗,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均符合WHO(1999)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2.4±4.5)岁:病程3~20年,平均(12.3±2.4)年。将该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血糖、血脂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搭配低脂、低盐、优质蛋白等的饮食、运动疗法,口服降糖药,根据血糖变化,调整用药方案,禁止吸烟、剧烈运动及服用其他能引起血糖升高的药物。⑴对照组: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组方为:生地30g,当归20g,炒枣仁15g,山芋肉15g,山药15g,赤勺15g,茯苓15g,人参15g,麦冬15g,夜交藤15g,红花12g,川芎12g,柴胡12g,桃仁12g,延胡索12g,牛膝12g,肉桂9g,甘草9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⑵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针具及针处经常规消毒后进行治疗,选穴:三阴交、复溜;膈俞、胰俞、胆俞;肝俞、脾俞。斜刺深度约1~1.5寸,以针下有沉紧或徐和的感觉,患者产生酸、麻、涨等感觉时证明能起到效果[2],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次施针穴位时间30min。两组均以15d为一个疗程,两个疗效后,比较治疗效果。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的变化。血糖指标有: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指标有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HbAlc水平测定采用美国ACCESS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试剂盒由长春汇力司提供,HbAlc水平的测定以>6.0%为阳性。24h内化验两次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等生化指标。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4 疗效判定[2]

⑴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FBG<7.22 mmol/l、2hPBG<8.33 mmol/l,24h尿糖定量<10g,或以上标准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30%。⑵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 FBG<8.33 mmol/l、2hPBG<10 mmol/l,24h尿糖定量<10~25 g,或以上标准较治疗前的降低幅度>10%;⑶无效:为达到以上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 ±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糖、血脂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BG、2hPBG、HbA1c、TC及TG均有所改善,但是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消渴病病机主要是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引起阴虚燥热所致[3]。糖尿病与消渴病基本吻合。本研究所采用的血府逐瘀汤,气血兼顾,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理气药为辅,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共为君药;川芎、赤芍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引血下行,祛瘀补肾,共为臣药。针刺是我国中医传统疗法之一,有行气活血,疏通脉络之功。本研究中所选各穴位,针刺膈俞能起到养阴生津,活血化瘀;针刺复溜穴,补肾益精,生津润燥;针刺三阴交可调节三阴经之经气;针刺肝俞、胆俞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及血脂、血糖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吴童.古代文献中消渴病的主要病因[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7,22(10):717-719.

[2]罗红艳,王晓红,王岱傍针刺法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50例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00,20(1):21-24.

[3]薛凤敏,潘满立.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失眠症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1),:2629-263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