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上课不用坐在教室里,在自家的田间地头就能把所需的知识、技术学到手,实用又便捷,这要是在以前,是农民朋友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而如今,对于邢台的广大农民群众来说,这可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农村,特别是在特色产业发达的区域,农民迫切想系统学习与自己产业相关的知识,但许多农民既要忙于生产又要照顾家庭,离不开村,进不了城,只能“望学兴叹”。

“为什么就不能为离不开家门的农民办学,尽快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让他们多得实惠、增产增收?为什么就不能变学生进城上学为学校送教下乡呢?”

面对这种情况,对于以“农”字打头的邢台市农业学校来说,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们果断决定,变农民进城上学为学校送教下乡。

为了尽快实施农村“送教下乡”工程,邢台市农业学校校长关林柏一班人,率领全校干部教职工,不分白天黑夜,奋战在邢台市1.2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科学制定“送教下乡”实施方案、切实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的基础上,邢台农业学校开始在首批17个教学试点组织招生报名。

效果是显著的,人们纷纷争先恐后,好像潮水似的涌来,把个临时招生教学试点办公桌围得水泄不通,铁桶一般。邢台农业学校首批教学试点之一的隆尧县牛家桥乡,按规定只允许招两个果林班100名学生,前来报名的就达800多名农民。在邢台农业学校另一个首批教学试点之一的威县高公庄乡,按规定也只允许招两个蔬菜班100名学生,而前来报名的大大超过900名农民。

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风雨无阻,亲自到田间、果园、猪场、棉田上实践课,为农民当场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上的难题。而每当有的教师遇到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一时给农民解决不了,他们又总是把生病的果树拍照下来,或拿着标本回校,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

为保证送教下乡教学班的农民学生学习不走过场,切实做到“课时数量不减,教学质量不降”,该校制定了送教下乡学生管理办法,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减少理论课,增加实践课,每周集中两天学习理论,三天分散实践,形成了2+3教学模式;为了保证送教下乡工作顺利进行,该校投资200多万元购置70台计算机、5台投影仪、15部送教下乡专用车和各类便携式教学实验设备,每天发送车辆20余次,近100名教师奔赴各教学点,风雨无阻。

在教学方法上,他们一改传统的以学生入学时间为起点,按部就班的教学方式,而是根据动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需要的饲养管理和田间管理技术,采用“理实合一”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直接讲授当前动植物的生产所需要从事的管理工作技术,播种季节就讲播种,修剪的季节就讲修剪,让学生知道当前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并结合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逐渐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如此循环,经过一个生长周期的教学,农民学生不仅听得懂、学得会,而且还系统地掌握了本专业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主要看其能否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农产品品质,扩大生产规模,增强市场运作能力,带动其他农民致富。

内丘县岗底村生产的“富岗”牌苹果享誉全国,根据这一产业特点,邢台市农业学校主动与该村签订了农民“持证下田”培训协议,专门针对苹果、板栗、核桃3个产品制定培训方案,农民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可取得“农业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学校原计划招收5000人,结果仅半个月就突破了名额。

种植户王介民已经取得了证书,他算了一笔账,按照村里的规定,凡取得证书的农户,“富岗集团”优先收购他家的苹果,收购价每斤比未取得证书的农户高1至3角。现在,他的7亩苹果园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元。

邢台市农业学校还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普及农业科技知识,走上邢台电视台“沃土”栏目、邢台市人民广播电台“绿色田野”栏目,及时将农业新技术、新信息传送到千家万户,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近年来邢台农业学校农学专业引进玉米杂交新品种,在邢台市推广30余万亩,年增产1200余万公斤;该校高级讲师梁成功选育的“成功2号”小麦新品种,推广面积达10余万亩,年增产300万公斤;在沙河市北俎村推广土壤配方施肥技术2000余亩,亩节约施肥成本50元,增产10%。园艺专业服务的果园涉及21个县市区,年推广新品种8个,推广果树密植、果实套袋等新技术18项,年增产500余万元;服务蔬菜大棚3000余座,并指导邢台县东良舍村成为蔬菜专业村,仅此一项,该村人均增收600余元。为南和县贾宋镇西红柿出口基地提供技术服务,由原来的亩收入3000元增加到15000元。畜牧兽医专业积极开展技术服务,为17个县市区的养殖专业户或200多个养殖场推广新技术20余项,建立了“邢台农业学校兽医院”和“奶牛养殖场”,取得显著效益……

很快,邢台市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的成功试点经验,轰动了全国。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农民日报》、《河北日报》、河北电视台、《河北经济日报》等20多家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邢台农校的办学事迹,而于此同时,这一成功的经验也带动了全国范围送教下乡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