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治沙人李京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治沙人李京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8年,当各项关于节能减排和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政策纷纷出炉时,却唯独没有关于治沙产业的条文。

2010年,1月17日,中央电二台的《对话》栏目请来了这样的一位嘉宾。其中的几句经典对话让我感叹,这世间还有如此之人。

主持人:“在你自己的内心当中,你觉得自己成为先驱的可能性大一点,或者说成为先烈的可能性大一点。”

李京陆:“现在只能这样说,经过努力之后,我们即使倒下,也要轰然倒下,不能没个响就没事了。”

主持人:“我们当然希望你是一直屹立不倒的,但是做一个最不好的假设,如果有一天,自己实在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会做一些什么?”

李京陆:“因为这个事情出自公益,所以要归于公益,我想把这个厂子,捐献给国家,做最后一个了断。”

看完这期节目,让我突然想到一首歌《热情的沙漠》。许多人都用苍凉、寂寞来形容沙漠,而当你真正的站在沙漠中央时,滚烫的沙子侵蚀着你的身体,焦灼的空气围绕在你的身旁,你可能会说,沙漠其实是热情的。也许,李京陆也是这样认为。

早在7年前,当“低碳”这个词汇还不为人知的时候,一位房地产商就抛下了正蒸蒸日上年收入高达数千万元的地产项目,走进内蒙古腹地的库布奇沙漠,开始了自己的低碳实践。

2008年12月1日,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就有媒体专访李京陆,推出报道《治沙,将再造一个全新内蒙古》,特别推介了这位在内蒙古投资的新晋商的事迹:7年多的时间,数以亿计的资金、无数的心血投入之后,李京陆开辟出了一条种沙柳、发电的产业化、可持续的治沙之路。

当“骗子”在沙漠里走婚

2003年,李京陆有一个美妙的梦想,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当时的他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他希望通过后半生的努力,在他走的时候,把内蒙古的四大沙漠、两大沙地带到天堂里头去,留给人们一片绿洲。

虽然在妻子的眼里,这样的梦想有点天方夜谭,但李京陆果真这样做了。当他无比兴奋地踏进内蒙古库布奇沙漠,政府的反应一度是“又来了忽悠的骗子”。

“当时进入沙漠的时候,万里大造林已经去那儿横扫一遍,亿霖公司也横扫了一遍,当地的政府认为我们也是骗子。”李京陆说。

为了治沙的梦想,被当作骗子他也默默地承受了。然而再次出乎他意料的是,这寸草不生的沙地竟成了一女多嫁的商品,“当时有管事儿的一个人跟我说,我们这儿沙地不值钱,你要多少就可以买多少,后来我说‘我看好一块地,有500万亩,你可以卖给我吗?’他说可以,给350万。我把350万打过去,领了非常厚的一沓子土地证件,每个土地证都是三五十万亩。”

后来,李京陆才发现,政府土地正在实行走婚制,谁来了都可以结婚,离婚之后随便走,而且最好走得越多越好,反正彩礼留下,不会还给你。“当我拿上证准备开工种树时,有人又跟我说,这个地老百姓正在经营着,你还得给老百姓钱,我一下子就软在这儿了。”

于是,李京陆不得不挨家挨户找老百姓谈,当提出要租赁沙地时,老百姓又不干了,心想,“这个人将来要把他们的沙地夺走。”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李京陆才获得一个突破,终于有第一户跟他们签订了租赁合同,到现在已经签了33万亩,并且很多老百姓还在排队中。

一年亏损了3800万

抱着赔钱目的走入沙漠的李京陆,一出手就是大手笔,几十辆推土机、打井机齐上阵,10天就在300亩沙漠里种下了3万棵杨树。不到一个月,栽下去的树苗就长出了绿叶。可是在沙漠里有句俗话,种树一年活不算活,三年活才算活。

还不到半年,杨树上绿绿的叶子,就纷纷枯萎掉落,一年后,3万棵杨树活下来的寥寥无几,80%的杨树死去,李京陆的初战一败涂地,50万的种树钱全部赔了进去。

李京陆选择扛下去。好在当地的干部和老百姓一直提醒他,要种就种沙柳、杨柴等沙生灌木,容易种活。苦于找不出沙生灌木有什么工业化用途,李京陆在治沙路中迷茫了半年多。好在半年后,在一次房地产项目评审会中,他遇到了清华大学厉德祥教授,厉德祥说:“你应该用树叶和树枝发电,这是绿色电力。”

可能吗?天天萦绕在脑际的沙生灌木的用途,似乎找到了答案。李京陆立即将沙生灌木送到西安热工所进行热化学全分析,最终找到了企业发展和人类目标结合的一条道路。发电作为一个载体,可以实现治沙,绿色电力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从此,李京陆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这一次,李京陆孤注一掷,到今天为止,已经投入3亿6千万。李京陆说:“企业把公益以企业的方式去做的时候,它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全部要找着,要解决掉,但我相信,只要企业身体力行,践行了,当你走过千辛万苦之后,国家和社会会认账。因为这件事情本身,它有意义。”

电厂已经发电一年了,到目前为止,电厂的盈亏状况到底如何呢?

“我们今年的总账算起来,亏损了3800万。”李京陆坦言,亏损的额度比较大。面对这样的一个亏损,李京陆的回答却出人意料。“我们大概准备亏三年,要一年比一年少,亏到第三年的时候,我想合力就出现了,可能碳排放交易在我国就兴起了,国家的各种优惠、支持政策也落实了。

治沙全世界的难题

钱学森后半生最牵挂的问题,是西部的沙漠戈壁。对此,钱老提出“沙产业,属于第六次产业革命,就是以生物技术为中心的知识农业时代。钱老曾说:“用100年时间来完成这个革命,现在只是开始,沙漠地区可以创造上千万元的产值。”

李京陆的这条产业链,带来显著的治沙,绿色、减排、经济效益,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不仅内蒙古,中国,乃至世界的沙漠问题,都在等待这样一个有效的方案。

一些中东国巨贾找到李京陆,很多大企业集团也表示愿意与李京陆携手共担治沙的责任。李京陆说,社会资源与企业家的联手,未来治沙力量将非常强大。当治沙减排由公益活动变成产业发展,最终收获的除了减排和经济效益,甚至延伸成巨大产值时,将会形成一股凝聚力。

显然,沙产业将二氧化碳的减排带来契机,如果实现,将拯救世界气候。生物柴油这种新能源的开发,将替代日渐枯竭的石油、天然气,成为未来GDP增长新的发动机。

沙产业成为最干净的产业,并非遥不可及。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这种新生事物仍将遇到各种可能的阻力。

李京陆说,光靠龙头企业的带动,恐怕是不够的。作为企业家,李京陆在治沙过程中遇到各种急待解决的问题。像他前面提到的,等待着国家的治沙的政策。目前没有专门的鼓励性金融政策,没有对企业涉沙、涉农、涉牧的大规模设备采购的支持性政策,沙漠生物发电尚不能明确受增值税优惠政策,种树治沙不能享受能源林政策等等。

但愿,带着金钱和梦想的李京陆最终不要折戟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