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验血准备非小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日常化验体检离不开抽血,通过血液中各种成分的数据来检测身体是否健康。因此,验血成为医生诊断的重要环节。那么在抽血之前以及在抽血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有哪些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化验结果的异常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采访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医生。
《科学生活》:李医生您好!首先想请您介绍一下常见的验血分类,以及它们分别对应了哪些指标?
李医生:一般可将常见的验血划为三个大类,分别为血液常规检查、生化类、免疫类检验。血液常规检查所检验的内容即我们常知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计数、分类等指标;生化类检验主要针对血液中各种离子、糖类、脂类、蛋白质以及各种酶和机体的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常见指标如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脂等;免疫类检验则主要针对血液中抗原、抗体进行分析,常见的有感染性免疫指标(致病性病毒及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等。
《科学生活》:那么根据验血类型的不同,患者去验血前该做哪些相应的准备呢?
李医生:针对具体化验项目的不同,患者在验血前的准备可有相应侧重。根据我们一般所提醒患者事前注意的饮食、作息与药物控制等方面所影响的具体指标,可大致作如下归纳。
饮食
多数检验都要求对饮食有一定的控制,不同食物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不同,比如普通进餐后,血糖会上升;高蛋白膳食可使血尿素、尿酸及血氨增高;高脂肪饮食可使甘油三酯大幅增高;长期食入动物内脏可导致血胆固醇升高,等等。
饥饿
一般血液生化检验要求病人晚餐后禁食,至次日清晨采血,空腹约10~12小时为宜。
情绪
患者应消除对抽血的恐惧、紧张情绪,如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状态,可使血红蛋白、白细胞等项目的结果增高。
运动
抽血前24小时内不宜做剧烈运动,匆忙赶到医院的患者应至少休息15分钟后采血。
运动的影响可分短暂性和持续性两类。短暂性影响如血浆脂肪酸含量,可因运动而暂时减少,而后渐渐增加而恢复;与脂肪酸相反,丙氨酸、乳酸可因运动暂时增加,尤其是乳酸可增至三倍。持续性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一些与肌肉有关的酶,如肌酸激酶、醛缩酶、乳酸脱氢酶等。
饮酒
长期饮酒者可导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酸转移酶增高,慢性酒精中毒者,其血中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甘油三酯等增高。
吸烟
长期吸烟者血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癌胚抗原等增高,而免疫球蛋白G、血管紧张素Ⅰ降低。
对于住院病人,须注意变化带来的影响。当卧位变为坐位或站位时,体内水份由血管流向间质。大分子物质不能滤过进入组织,在血液内浓缩,脂肪酶和蛋白质结果会明显增高。
节律
患者还应考虑生物变异或生物钟规律,每次检查应在基本相同条件下进行。生物变异的影响如:某些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清晨6~7时最高。对于育龄女患者而言,在月经周期的3个不同时期,与生殖有关的多种激素会有不同的变化。
药物
药物对检验的影响非常复杂,如抗结核药、抗生素、抗白血病制剂、磺胺类药物,对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低分子量肝素类或阿司匹林类药物会影响患者凝血功能。
另外,也有些检查需要直接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则应对服药时间进行控制。
可见,检验的最终结果是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的,患者在接受采血检验前一定要遵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准备,切勿小看采血前的准备工作,因为这很可能就会影响最终的检验结果,导致诊断治疗走向错误的方向。
《科学生活》:网上有种说法,为防采血过程中患者出现晕血,应提前准备一些糖果、巧克力之类的食品,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李医生:这算是针对由于惊恐造成的类似低血糖症状的一种处理办法。可以准备一些,但关键还是要放松心情。
《科学生活》:其他还有什么“意外”需要患者注意的,也请李医生介绍一下。
李医生:主要是“血肿”——在采血过程中及采血结束后都有可能发生。无论何时出现,首要都是先确保及时止血。对于已经形成的血肿,按“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的方式处理。一般至多两周即可恢复。其实很多采血后出现的血肿,往往是源自病人没有照规定时间(3~5分钟,有出血倾向者延长为5~10分钟)按压棉球止血,或者是源于医护人员没有准确关照“先冷敷后热敷”的处理原则而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