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谁拉动了“诈弹”的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谁拉动了“诈弹”的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2005年6月8日,向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现场拨打电话,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的兰义东被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人民法院以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对兰义东的判决,无疑为春晚“诈弹”事件画上了句号。然而,春晚“诈弹”事件的结束,不但没有转移人们的视线,相反,引起了社会对如何防范公共安全危机的关注,更引起人们对“诈弹”问题的思考:“诈弹”为什么会频频出现?是谁拉响了“诈弹”的弦?“诈弹”反映了当事人一种怎样的心态?

“诈弹”无孔不入

兰义东原是牙克石市某林业机械厂的工人,因长期不上班,2000年被除名。2004年12月,在哈尔滨南岗某物业公司做保安的兰义东又因偷煤被再次除名。两次除名,兰义东非常气愤,他觉得社会对他太不公平,从而仇视社会,决定报复。

2005年除夕之夜(2月8日晚),兰义东用IC卡向中央电视台总值班室打了个电话,称正在向全球直播的春节晚会现场被人安放了数颗炸弹。中央电视台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并迅速启动了安全防范机制,在中央电视台院内及周边增加了巡逻岗哨,公安、武警部门动用了大量警力对晚会现场及周边的每个角落多次进行地毯式搜索检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向全世界直播的春节晚会是每年投入最多、影响最大、关注度最高的晚会。兰义东选择春节晚会直播之时故意向中央电视台编造虚假的恐怖信息,严重破坏了中央电视台正常的运行秩序和社会秩序,其行为虽未造成严重后果,但却险使一台精心组织、投资千万的晚会停播,造成了恶劣的政治、社会影响。

巧的是,也是在2005年6月8日,湖南省新化县一位叫秦荣华的司机因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劫持汽车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事情的缘起是,1997年,原湖南省新化木材公司职工伍得康与搓溪邹发球等成立了新搓客运有限公司,专门跑新化至搓溪这条“黄金线路”。当时,时任新化湘运公司司机的秦荣华承包了新化县城至罗洪这段线路,其中,有近一半的地段要经过新化至搓溪。为争夺客源,两家经常发生矛盾。

1998年4月30日晚上,新搓公司的老板伍得康雇请袁文标将秦荣华砍伤,当时秦荣华身中52刀。出院后,秦荣华一再到自己所在公司和政府有关部门,要求补偿医药费,惩办凶手,但事情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随后的几年里,秦荣华不断为他受害的事申诉,他认为,他的受伤应该认定为公伤,而新化湘运公司和娄底湘运总公司则认为,湘运与秦荣华系承包经营合同关系,秦的伤情不能认定为公伤。为此,秦荣华深为不满。

2004年10月9日,秦荣华纠集一帮人,以租车为由,将一价值80余万元的豪华大巴骗下并藏好后,他随后打了温塘、洋溪两个派出所和湘运新化汽车站站长的电话,称他已经扣押了湘运一辆汽车,要湘运来人与他谈判,如果在晚上12点前没有派人来与他谈判的话,他将引爆安装在车上每个座位下的炸药炸毁汽车。并称,电管线已经接到了电瓶上,随时都可以让客车升天。

接警后,公安部门忙碌了两天,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才找到被扣客车,经检查,该车上根本就没有安装炸药和雷管。随后,“消失”的秦荣华来到公安局自首,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一行为,并没有错误可言,更不可能触犯法律。

类似的“诈弹”案件不胜枚举。打开百度搜索网站,输入“诈弹”,竟有45,900个词条,每个词条背后,都有一个令人惊慌的故事。

“诈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商场等公共场所。去年年末近两个月的时间,北京市出现的“诈弹”事件就有20多起。其实,“诈弹”青睐的,决不只是商业中心,就连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家重要机关都成了“诈弹”的试验场。“诈弹”也不只是北京的“特产”,广州、天津、昆明、福州等大中城市的“诈弹”也不时见诸报端。“诈弹”事件,已不是偶发的个案,而是频发的社会问题。

大量的“诈弹”事件,不仅惊动公安出动大量警力,浪费了人力物力财力,而更主要的是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加剧了老百姓的恐慌心理,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它在击碎公众安全感的同时,也使各阶层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的实现更加艰难。

是谁拉动了“诈弹”的弦

“诈弹”事件频发,“放”“诈弹”的都是些怎样的人?他们的心态如何?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种方式?在前面提到的新化秦荣华案件中,记者曾就这类问题与当事人进行过谈话。

――你怎么会想起谎报在车上安装了炸弹来吸引对方谈判的?

――炸弹威力大,破坏性强,容易引起重视。

――你不知道这是犯罪吗?

――反正是假的,我又没有真的炸弹,我不明白这为什么也要判刑。

――可是你知道不知道,因为你的这个谎言,公安干警、排爆专家忙活了50多个小时?

――(沉默)我当时太激动,这事明明是我有理,可是一拖就是那么多年,我自己都成了残废人。

在这段谈话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总结出一般编造炸弹信息的人的普遍心理:受委屈和欺骗后,以“诈弹”发泄不满;普法教育存在“死角”,不少触礁者对国家的法律缺少了解,不懂法,不知道编造恐怖信息也是犯罪;因为炸弹威力大,以“诈弹”这种恐吓形式容易引起有关方面或者媒体的关注从而解决问题。其次,也不回避当今社会恐怖活动及电视电影中类似情节报道的负面影响。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人只是无所事事,空虚无聊,于是就到处惹是生非,制造无聊的恶作剧,给社会制造麻烦,他们中有的人明知是犯罪,也铤而走险,好像这样做才是真正的“英雄”。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教授高锋将恐吓者分为三类:一、为经济利益。希望通过恐吓榨取钱财;二、因个人发展不利仇恨社会,通过恐吓发泄私愤;三、一些精神障碍者。

“诈弹”事件表面上看来,是弱者对强者无可奈何的报复,其实,它的深层次原因也是不容忽视的。这其中之一是社会转型时期,原有利益格局被打破,利益市场重新“洗牌”。有些人失去了原有利益,导致心理不平衡,进而滋生出仇恨意识。因为找不到特定的实施与操纵者,利益失去者的仇恨对象就演变为整个社会,所有的人都可能被纳入到被报复的行列当中。

其次,因适应市场经济的相应政策、法规还不十分健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及改革开放的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地暴露出来。有些人由于不能正确看待和分析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社会腐败、道德失范、分配不公、社会治安不好等社会消极现象,从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

此外,当今社会人口流动加快,传统的社会生活关系网络趋于瓦解,人们脱离原来的生活环境,难免陷入精神焦虑状态,而伦理和道德的约束机制也趋于松懈。

“诈弹”只是没爆的炸弹!一旦处理不好,就随时可能引爆,变成真正的炸弹,“诈弹”变成炸弹只有一步之遥。

“诈弹”不但含有报复且有捉弄的意味,而更可看出实施者对于社会的更为深刻的仇视心理。这种非理性维权现象的蔓延,归根到底暴露了我们法治系统的不完善之处,很多社会纠纷还无法真正及时纳入法治的轨道予以有效解决。其实,类似“诈弹”的行为在任何社会的任何时代都可能存在,但在短时间内较为频繁地出现,还是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

让“诈弹”退出和谐社会

过去,只有影视作品里才有的恐怖画面,现在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频频出现的“诈弹”向我们敲响了警钟。当“爆炸”不再是一种“冤有头,债有主”式的复仇,而是通过“加诸无辜”的方式危害社会的时候,这种行为就构成了对整个社会的威胁。如何使“诈弹”不再频频出现,以至退出社会是有关方面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所有的个人组合成社会,个体与社会互为依存关系。个体和谐于社会之中,其实是为了借这种联合获得更大的个体利益,如果从这种联合中不但不能受益且还受损,个体就可能试图挣脱社会对个体的维系,反过来伤害社会中的其他人,报复整个社会。由此我们意识到,对于行为需要的是综合治理。惩罚是必要的,但单有惩罚却不一定能够奏效。社会需要有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情怀、庇护意识与保障体系,对于社会不公与合法利益受损需建立纠错与维权机制。当社会变得人性化与益发公正时,行为才可能真正减少。

链接

我国刑法第291条之一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2005年6月上旬“诈弹”案件扫描:

1、6月8日,正在调查国内非法赌博行业的菲律宾参议院遭遇虚假炸弹威胁,导致参议院紧急疏散。

2、印尼官员6月7日称,当天位于首都雅加达的贸易部收到虚假炸弹袭击威胁,导致大楼中数百名工作人员紧急疏散。

3、6月6日,NBA季后赛东部决赛第6场比赛前,奥本山宫殿球场接到了一个炸弹威胁的电话。打电话的人威胁说,如果比赛继续进行的话,那么他就将引爆炸弹。

4、6月5日早晨,香港警方闪电侦破弥敦道一间电讯公司门外的“诈弹”恐吓案,并拘捕一名涉嫌与案有关的前电讯公司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