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调解之星 第4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调解之星 第4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蔡星江很有名,残疾朋友中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故事;蔡星江很健谈,他声音浑厚而有磁性,语速不紧不慢,从容不迫,有很强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蔡星江很谦虚,说起自己的事迹时简简单单,轻描淡写,三言两语就完了;蔡星江很忙碌,采访时他正在接待一个来访的盲人朋友,采访后他又匆匆赶去医院落实一个孤老住院之事……

好在采访那天正是卢湾区活动中心的盲人活动日,笔者临时找了几个盲人朋友聊聊蔡星江,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才渐渐有了立体感,渐渐完整起来,丰满起来……

调解,锻炼了我的口才”

1959年蔡星江到盲校读书,小学初中并在一起读,1969年毕业分配进了卢湾仪表元件厂。

与蔡星江同一个盲校毕业、同一天进厂的邬狄义说:我是看着蔡星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进厂两年后1971年当班长,1973年当厂团支部委员,1983年当车间主任,1984年入党、当工会副主席,1987年兼车间党支部书记,2001年主持工会工作。曾两次被评为局级先进,几乎年年被评为厂级先进,当了基层干部后就开始让给别人。他还担任了厂里的调解委员会主任,曾被评为“上海市调解先进个人”,我们厂也多次被评为“上海市调解先进集体”,他的调解工作有口皆碑。由于他在盲人中的威信,连续4届被推选为卢湾区盲人协会主席,2003年又被推选为第四届上海市盲人协会副主席。

邬狄义说:蔡星江的特点是广泛联系群众,倾听大家呼声,当职工利益与工厂利益有冲突时,他是尽量维护职工利益。盲人动迁,是近年来遇到较多的事,关于残疾人,《动迁法》里只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照顾”这样一句话。如何优先?优先到什么程度?如何照顾?照顾到什么尺寸?一般人都会觉得这是难题,而蔡星江则认为这里有许多可以据理力争的余地。他凭着自己听过区司法局的《动迁法》讲座,几年来潜心研究,将整个动迁过程了如指掌。抱着对双方都有利的社会责任心,怀着对残疾朋友的深厚感情,他拄着盲杖,奔走于残疾人动迁家庭与动迁单位之间,一次又一次,十次二十次,甚至无数次……

“盲协为盲人办实事,义不容辞”

卢湾区有个盲人朋友,一家3口只住在6平米的房子,妻子是外来妹,遇到动迁时一筹莫展,就来找蔡星江。这个盲人朋友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求住房面积大一点,二是要仍在卢湾区。蔡星江找到动迁组,从组长找到大组长,从大组长再找到经理,长期从事调解工作锻炼了他的口才,他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盲人的实际困难:收入低,行走难,多年的居住习惯、出门习惯不易改变,如能就近安置,可以减少许多交通安全隐患,有利于社会的安定,而况及早签约,有利于整个动迁进度,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他以含蓄渊博的谈吐,从容不迫的风度,得体大方的举止,与动迁单位谈判、周旋、协商……终于为这位盲人朋友争取到了位于卢湾区的27.3平米两室户住房,还争取到4万多元安置费为他装修房子。

于是,盲人们动迁时都来找蔡星江,他义不容辞地为20多位盲人落实了动迁的安置。有一位盲人朋友,2002年动迁,原先的住房只有15.6平米,按政策只能拿15万多点的钱。可经过蔡星江的多方协调,努力争取,获得了40万元人民币,落实了两室半的住房。另有一对盲人夫妇,动迁前住在老式里弄一个小小的亭子间,经蔡星江一次次奔走协调,落实了一室半的住房,市价28万多元。

“我只不过做了应该做的事”

蔡星江的老同事郑德祥说:蔡星江为动迁的盲人解决困难的事传开了,许多残疾朋友都来找他,其中有不少聋人、肢残人。有个原住房很小的聋人遇到动迁,家里只有年迈的老母亲,监护人是他的姐姐,却远在武汉。聋人与动迁组沟通有困难,蔡星江与他沟通也有困难,但蔡星江硬是当仁不让地接下了这个任务,叫上一个翻译帮忙,了解了聋人的需求,又一次次赶到动迁组协商,最后圆满地达成了协议。蔡星江为这位聋人争取到两室一厅的住房,理由是聋人的监护人姐姐退休后要回上海,应该也有居住的地方。这件事在聋人中间传开了,大伙一个个都对蔡星江翘起了大拇指。于是,在残疾朋友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动迁有困难,就找蔡星江。”甚至一些健全人,遇到动迁时,也来请教蔡星江。

蔡星江却总是很淡然地说:“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事后,他倒是总不忘给动迁单位送上一面锦旗,感谢他们为残疾人排忧解难,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我只是大合唱的一个音符”

郑德祥说:近年来,福利工厂逐渐解体,不少盲人纷纷下岗,困难大,情绪多,再就业难,蔡星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997年起,他在残联的支持下,积极提倡开办盲人保健按摩厅,为盲人就业开辟了一条新路。现在,下岗的盲人又重新上班了,每月收入多则3000多元,少则1000多元。

蔡星江的另一位老同事贡书和,已经“退养”,家住浦东三林,可他仍每周来参加这里的盲协活动。他说:尽管我要换两辆公共汽车,可我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家。蔡星江组织的卢湾区盲人欢乐艺术团,多年来坚持自娱自乐,已经发展到了124名团员,贡书和就是其中之一。艺术团旨在丰富残疾人的文化生活,这里有沪剧、越剧、京剧、独脚戏等等,蔡星江经常邀请一些专业人士前来辅导,使艺术团越办越兴旺。盲人朋友还把残疾人自己的故事编成戏曲,受到大伙的欢迎。他们义务到社区、敬老院去演出,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2004年上海市举行残疾人文艺汇演,这个盲人欢乐艺术团一举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周亮刚也是蔡星江的老同事。他说:蔡星江不仅有热心,还有耐性。有一个孤儿盲人,性格比较暴躁,他从不计较。凡是能为残疾朋友争取的利益,他都尽量去争取;凡是可管可不管的,他都尽量地管起来;凡是政策内可上可下的,他都尽量往上靠。就这样,有时也会遇到一些不理解的人,骂他,甚至扬言要打他,他都大度地一笑置之,不以为然,从不记在心上,更不会报复,该关心的依然关心,该补助的依然补助。

周亮刚说:“等下,我还要和蔡星江一起去东南医院,为一个盲人孤老调解住院的事,从第九医院、第二医院到东南医院,我们已经走了三家医院,为的是让这个老人多住几天,只要是我们残疾人的事,蔡星江总是不厌其烦。”蔡星江却说:“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我只是整个和谐社会大合唱中的一个音符。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跟上时代的脚步,我们的事业一定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