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交通拥堵,我该拿你怎么办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交通拥堵,我该拿你怎么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为上班堵车而烦恼?为交通不畅而郁闷?“行”乃人生一大事矣。暂且放下烦恼,随Helen到伦敦街头转一转。排堵方法有的是,但有一点不能忘记,你我都要遵守交通规则。

不少到过伦敦的中国游客会觉得,这里的街道似乎并没有想像中那样宽广,至多也就和中国的小县城道路建设水平差不多。但令人叹服的是,在人口稠密的西欧各国,尤其是伦敦这样的国际性大城市在高峰期间却能达到拥而不挤,慢而不堵。

而在中国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市,放眼望去,道路宽阔,车辆如梭,十几条行车线的马路司空见惯,每逢绿灯间隔,行人不得不加快脚步,才能安全穿过马路。然而这样宽敞的道路、也经常会堵得水泄不通。这是为什么呢?是不是我们的道路应该修得更宽一些呢?

不要急着下结论,HELEN先告诉你一些英国伦敦市政当局是如何规划、卓有成效地治理交通堵塞的。读了,可能对你我不无启发。

面临保护城市文物建筑和发展道路交通的矛盾,伦敦是如何处理的呢?

伦敦是欧洲著名的文化历史名城,也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伦敦750多万人口,就居住在一个边长为4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所谓的大伦敦,人口稠密程度丝毫不逊于北京、上海。市区随处可见两三百年历史的保护性建筑,所以近百年来伦敦市区修路搭桥都是以不损坏建筑物原貌为前提,而这样的狭窄空间还需要容纳每年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和750万城市居民在其中穿梭往来。

据统计,伦敦每个工作日,有540万人次通过乘坐公共汽车,300万人次通过乘坐地铁,30万人次通过骑自行车到达他们的目的地。所以,伦敦市交通堵塞之恶劣早些年闻名于全欧。

如果您经常看电影,不难发现伦敦有种经典的红色双层公共巴士。其特色就在于敞开式的后门,乘客多是买全天票(一天之内无限多次使用),遇到堵车可以自己跳下步行或者跳上另一辆巴士改变乘车线路。可见,除了红色双层巴士带来的些许浪漫气息,这种巴士的出现更多的是为了适应伦敦的恶劣交通状况吧。

更富戏剧性的是,有数据表明,20世纪初穿梭于伦敦大街小巷的主要交通工具――马车,当时平均速度可达12英里/小时,而一百年之后,在家庭轿车走入了英国千家万户之后,行车平均速度却降到了9英里/小时。恶劣的交通状况让伦敦市民再也无法忍受,在2003年2月,特立独行的伦敦市长利文斯通推出了伦敦“交通拥挤费”(Congestion Fee),也就是进城费。

什么是“进城费”?“进城费”是怎样收取、管理运作的呢?

进城费,也就是“交通拥挤费”(Congestion Fee),按规定,在伦敦市中心8英里的范围内,周一至周五早上七点到下午六点半,不管在城里中心区域停留多长,也不管进出几次,每车每天费用为5英镑。近来已由5英镑增至8英镑。司机可以预付或者在进入伦敦市区后于当天晚上10点之前付款。付款的方式包括在注册后用手机或网上支付,可以使用上百个自动付款机,也可以通过上千个指定经营的零售店报摊支付。

这个系统吸引人的地方在于,汽车不需通过任何的收费栏杆,或者买票贴在车上,整个系统就是由在各个路口的摄像头和与之相连的数据库控制的。每一个跨界的路口都有用红色“C”标出的界线,当汽车通过进城界线的时候,摄像头扫描了车牌,然后,系统会和数据库里的记录比较,如果已经有支付进城费的记录,就把这次的扫描结果从记录中删除。如果没有支付记录,那么到车主当天缴费的时候,扫描结果会被删除。如果到晚上10点还没有缴费记录,车主就会被记录罚款。在当天10点以后,12点以前支付,要加收5英镑。过了12点,就要收到80英镑的罚单了。不过像英国大多数的交通罚单一样,如果你在2个星期以内支付,可以支付半费40英镑。超过28天没有缴款的就要支付120英镑。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此“怪招”效果卓著。在推出进城费之后,伦敦交通拥挤程度直线下降,最初的几天其下降幅度达到了30%,大大超过了推行者的预期。如今在收费时段,伦敦汽车交通流量平均降低了16%,为司机每年可节省堵在路上的200万到300万个小时。据统计,进城费和罚款将在推出后的10年内给伦敦带来近20亿英镑的收入,它们都将被用于伦敦交通系统的改造和提高。

如今在英国各地一些备受交通拥挤困扰的城市如伯明翰、爱丁堡都酝酿着借鉴推行这项政策。纽约,巴黎,东京的市长都纷纷跑来学习伦敦成功的经验。而中国,有不少历史文化古城也正遭遇交通问题,是否该借鉴此法呢?

除了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来改善交通拥堵,还有其他方法吗?

其实国内某些大城市交通建设的硬件已经赶超了海外发达国家,我们更需要的是在规划管理的能力上、对国民观念意识的引导上下足工夫。

比如说,伦敦一方面不不遗余力地发展更新公共交通事业,但更注重倡导鼓励市民转变观念,利用公共交通或骑车走路上班。比如,在伦敦申奥时,伦敦的交通是个弱项,但他们在申办陈述中推出了“走路去奥运”的新思维:运动员村将设在奥运村的中心位置,50%以上的奥运队员和70%以上的残奥队员将可以走路到达比赛场馆,其他媒体人员、服务人员和各国官员的住宿安排也将本着这个原则,临近奥运赛址。这可是奥运历史上的创举!“运动员到伦敦的时间是用来比赛的,不应该花在交通上”。为了在伦敦市区安排更多的住所迎接世界各地的客人,他们还将推出由伦敦居民邀请运动员家属住在家里的计划。

另外,HELEN还想提到的一点是,公民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也是至关重要的。去年在上海发生的高架两车追尾,本来只是很小的一起事故,但双方互不相让,将车横在道路中间,使得本来就不太顺畅的交通雪上加霜,竟然导致堵塞长达2个多小时。当然,后来肇事者是被严肃处理了,但也给我们敲响了公民公共道德素质亟待提高的警钟。相比之下,英国公民是如何做的呢?在英国,城市各个路口并没有交通警察值班站岗,但各个交通要道都有摄像系统进行录像监督,所有的警力都是接到报警后快速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发生交通事故的时候,如果责任比较清楚,一般双方交换保险公司资料,并不需要警察参与,也很少引起争执。当事故严重,有人员受伤,或者无法明确责任的时候双方才会报警,由警察处理。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在可能的条件下,双方都会首先主动把车辆挪出主路,到路边处理,尽量不影响其他车辆。

英国的环行岛、信号灯和人行通道

在英国,城镇的道路并不是东西南北直来直去的,而是像蜘蛛网由一个一个的结点连接的。英国转向车流主要通过信号灯和环行岛来完成控制。环行岛(Roundabout)是英国道路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非常普遍。英国的车辆是靠左侧行驶的,所以到环行岛的时候,要给右边驶来的汽车让路,如果有车,那么就要等候。直到有了空当,才可以开上环岛。这样的设计避免了交通信号灯的等待时间,保证了车辆的流动性,特别对于多条道路交汇的情况,既避免了交通信号灯的混淆,同时更能实际调剂各条道路的繁忙空闲,也减少了由于某车抢行造成拥堵。

当然在一些主要繁忙的路口,仍然是通过交通信号灯来控制。信号灯除了红灯,黄灯,绿灯之外,还有为各个转向车道设置的“过滤灯”,就是绿色的箭头,标示直行,左转或右转,车辆只有在自己方向的过滤灯亮了之后才能通过。这就避免了转向车流阻挡直行车流,也让行人通过马路更为安全。

对于行人过道,英国根据道路交通的实际情况分成三种方式。在主要繁忙的路口,行人过道要根据交通信号灯提示,行人过道的绿灯亮起时才能通行;再有一种是行人自主掌控的信号灯,行人过道闲时是红色信号灯,保证来往车辆通畅,需要过道的行人按下按钮后大约三十秒,行人过道灯会变为绿色,同时给来往的车辆显示红灯,再过三十秒后行人过道灯则变回红灯。再有一些路口没有红绿灯,但有斑马线连接,斑马线两端都有一个不间断闪烁的黄色圆灯,这是无条件行人优先线,只要有行人在斑马线两端等待通过,车辆就要停下让行人先行。在伦敦市区地铁交织入网,地铁入口往往也就用做行人的地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