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澄泥为范”话汝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澄泥为范”话汝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3月23日-6月23日,由浙江省博物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澄泥为范——河南新出名窑名瓷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省考古工作人员在宝丰、汝州等地开展一系列考古发掘的成果。特别是2000年发掘出土于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的器物,种类丰富,许多未见于传世品中,为全面深入地研究汝窑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这些古窑址出土的名窑珍品历经千载,光彩依然。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宝丰清凉寺,宝丰宋代属汝州,故称为汝窑。窑址的具置在宝丰县大营镇西南25公里的清凉寺、韩庄两村之间的台地上,总面积为100余万平方米。1950年陈万里先生考察汝窑,首先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址。1987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次试掘,发现典型御用汝瓷器10余件,遂将该窑址确定为汝窑址。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第六次考古发掘,发现窑炉15座和作坊2处,出土大量较为完整的汝窑瓷器、窑具和模具,终于找到了汝窑的中心烧造区。在出土的汝窑瓷器中,既有模仿汉代青铜礼器的造型,如三足樽、三足洗、方壶、圆壶等,也有作为宫廷陈设用瓷的水仙盆、熏炉、瓶类和洗类器等。但出土器物中占比例最大的还是碗、盘、盆、盒、套盒、盏托、执壶等日常生活用具,发掘品中除了与传世品中相同的完整器和碎片外,还发现了不少传世品中未见的新器型,主要有香炉、梅瓶、鹅颈瓶、方壶、套盒、盏托、器盖、碗、盘、盆、钵、盒等10余种,不少器类还有多种造型,大大丰富了对汝窑的认识。汝窑瓷器胎作香灰色,釉呈纯正的天青色,大多器物裹足满釉支烧,支钉细小如芝麻状。

2000年对汝窑瓷器烧造区的发掘中,根据地层和遗址的相互叠压关系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表明汝窑瓷器的创烧阶段不晚于宋神宗元丰年间,成熟阶段应为宋哲宗和宋徽宗时期。成熟阶段的汝窑瓷器以天青釉瓷器为主,传世的汝窑瓷器形制在这一阶段应有尽有,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烧制工艺趋于成熟,绝大多数匣钵外壁涂抹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现了支烧垫圈。制瓷工艺的改进和提升,是汝窑产品高品质的技术保证。

北宋时期的南北瓷业,窑口纷呈,竞相争辉,同时也互为影响,汝窑瓷器上有许多继承了越窑的器物特点,如莲瓣纹碗、莲瓣纹器盖、莲瓣纹台盏、四方委角套盒、镂孔子口熏炉,在造型上与越窑的同类器相仿。宋人叶宾《坦斋笔衡》中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表明宋代官府直接和瓷器窑场发生联系始自汝窑。由于窑政制度的变化,汝窑直接受命于宫廷承烧,促进了产品风格的改变,也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在制瓷技术上,将玛瑙入釉,首创了厚釉工艺,烧造出了青翠华滋、乳浊莹润的天青色。在宝丰清凉寺汝窑址还出土了一批盘、洗、炉的范模,说明许多器物是使用范模制作而成的,表明宋代对宫廷用器尺寸有着严格的要求,有统一的规格,即目的在于规范的生产。器物成型技术上的模范成型,充分体现了汝窑器物的精细程度,器壁厚薄均匀,工整有型。在器物种类上,除碗、盘、洗日用器外,新创烧仿汉代青铜礼器的器物组合,造型上模仿金银器的鸳鸯形盖熏炉、荷叶座熏炉等器物,配以天青色釉,更是精美绝伦。自此开始,汝窑的生产工艺、青铜礼器的造型、乳浊釉的质感,确立了有宋一代宫廷用瓷即宋代官窑的标准体系。

宋室南迁,文脉流转,从南宋越窑的低岭头类型、南宋修内司官窑、南宋郊坛下官窑都能看到这种承袭。史料中曾记载南宋修内司官窑“袭故京遗制”。发现于1996年的浙江杭州老虎洞窑,经过较大规模的发掘,揭示了窑炉3座和瓷片堆积坑24个,出土了大量的瓷片和窑具。发掘者通过资料整理并结合文献认为,浙江杭州老虎洞窑址也就是“南宋修内司官窑”窑址。发掘出土的洗、盘、碗、颈瓶、板沿盆、梅瓶、盘口折肩瓶、弦纹三足樽、套盒、盏托、器盖等器物,与汝窑的器物基本相同,窑具及支烧工艺也相同,南宋郊坛下官窑也烧制有三足洗、弦纹瓶等器物。在地域上,对东亚地区瓷业影响巨大,特别是高丽青瓷,宋人徐兢于《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中记载:“狻猊出香,亦翡色也,上有蹲兽,下有仰莲以承之,诸器惟此最精绝。”即仿汝窑的同类器物而烧制。南宋人所著《百宝总珍集》卷九“青瓷”条也记载:“汝窑土脉偏滋媚,高丽新窑皆相类。”

在这次特展中,还同时展出了汝州张张公巷窑的器物。汝州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出土有类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2004年2月至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出土了一批完整或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张公巷窑的瓷器面貌类似汝窑的青釉瓷,特别是在烧造工艺、窑具和装饰手法上与汝窑相近,但胎质和釉色差异较大,釉色可分为卵青、淡青、灰青、青绿和天青等,器类上既有碗、盘、盏、盏托、套盒等日常生活用具,也有瓶、壶、熏炉等陈设类用瓷。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

列为名窑之首的汝窑,开启了中国陶瓷史上青瓷艺术最辉煌的时代,典雅蕴秀的美学风范,被后世追慕和效仿。金灭北宋后,汝窑随之消亡。其烧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故传世不多,在南宋已是“近尤难得”,遗世不足百件。汝州张公巷窑则不见于文献记载。这些名窑留下诸多不解之谜,有待于考古发现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