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诵读提高语文素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诵读提高语文素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培养,诵读可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语文素养 诵读 高中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2-0046-02

作者简介:殷立伟(1978―),黑龙江克东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黑龙江大庆市第十六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法研究。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追求课堂效率,很多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带领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而忽略了诵读。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诵读应是有效的途径之一。

语文学习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具备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性发展奠定基础。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诵是学习诗歌的最佳切入点,是诗歌阅读的第一要务。在语文新大纲“阅读部分”九条中,第一条便是“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课文”,第六条是“朗诵古典诗词”和“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提倡大量诵读,以便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词句。

其实,从古至今,诵读都是汉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领悟文本之前,对文本有个大概了解,为研读文本做好铺垫;诵读可以使学生领略文章语言气势和作品脉搏,体会文本的跌宕起伏;诵读可以使学生深刻领会文本语言的隐含之意,领会作者感情。中国历史上优秀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这些经典古诗文囊括了中国古代各方面知识的精华,诵读这些经典古诗文,对开阔学生的眼界、胸怀,提高品德修养是大有帮助的,对学生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实现这个目标,语文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注重诵读教学。

在带领学生学习屈原的《离骚》时,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诵读法为课堂教学带来的好处。提起《离骚》,许多老师和学生可能都会头疼,里面难懂的词句、深奥的情感,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在讲授这篇课文之前,笔者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与其不咸不淡地将这篇千古名文泛泛地讲一遍,不如另辟蹊径,说不定能有所突破。上课之前,笔者先布置学生预习,让他们课下搜集有关屈原的知识,小故事也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学生在课前对屈原及其作品就有了热情,也对课文有了一些相关的了解。接触到作品以后,笔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本文是一篇节奏感很强的古代抒情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反复诵读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能力。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出乎意料的是,学生诵读的热情非常高,争抢着要读,而且通过反复听、读,很容易就读出了韵律感,找到了吟诵的感觉,从反复诵读中融入文章,理解文意,感受屈原美好的品德以及坚定不屈的志向。课后反思时,笔者找了一些学生了解他们学习这篇课文的感受,学生表示,课前确实对这篇文章有畏惧感,可是通过诵读和探讨,被文章深深感动,还纷纷表示,希望老师以后多采用这种诵读的方法讲古文。通过这次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意识到诵读对语文教学的好处,尤其是古诗文教学。诵读不仅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而且能有效地带动课堂气氛。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收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诵读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的要领:

一、课前学生自己默读。利用工具书排除生字障碍,找到文中的通假字,弄清读音,了解作家作品以及写作背景,初步感知文本。

二、课上教师示范朗读。教师示范时应该做到字正腔圆,感情饱满,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创造意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果教师认为自己个人诵读能力有限,也可以找一些优秀的朗诵精品,用多媒体播放。

三、课上学生自由诵读。诵读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氛围,比如播放音乐、图片等。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尽量不给学生束缚,让学生尽情放开嗓子读,真正融入到作品中去。

四、课后诵读成风。笔者认为诵读不应该只局限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时间,安排诵读,比如早自习的晨读时间以及每节课预备铃与正式上课铃之间。如果学生能坚持每天诵读,其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指日可待。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学生慢慢地就能将所学文本熟读成诵,对文意的理解又将加深一个层次。语文学习的过程是积累的过程,而诵读显而易见是积累知识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笔者认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诵读,并不是要训练学生读出什么难度或者高度,关键是要靠诵读这种方法带领学生进入文本,更好地感悟文本,提升语文素养,积累古诗文知识,培养阅读语感。如果能将这种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对学生来说收获是极大的。多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将作品、声音和形象更好地结合起来。学生通过诵读,将文字转化为声音,并将感情融入其中,读出声韵美,读出节奏美。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养成诵读的好习惯,必然会受益终生。

对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诵读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现有的课堂格局,让课上四十分钟成为让学生和教师都难忘并且有收获的四十分钟。教师在古诗文教学课堂上,应该多读少讲,四十分钟的一节课,要让学生多读多悟,将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如果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教学中,那么教学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在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放弃自己课堂主导的位置,要恰当地给学生点拨指导,尤其是一些学生读起来比较艰难晦涩的作品。不然学生对作品一知半解,容易陷入困境,很难将兴趣维持下去,也很难把握作品的主旨和情感,这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课堂主导的位置,引导学生理解文意,读出内涵,升华情感。

总之,诵读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长期坚持诵读,就会更好地从感性上、全局上去认识、去体会文本、教材,主动地消化和吸收文本的精华;长期坚持诵读,就能养成勤思考、勤动脑、勤动口的良好的诵读习惯,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长期坚持诵读,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含英咀华的过程,是将优秀文学作品个人化的过程。身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诵读,引领他们在文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在文学的殿堂里自由徜徉,在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里尽情绽放!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对朗读的认识,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文本的魅力,让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它应该起到的作用。